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從國際評比,找出你的最佳學府

選所指南4〉台灣高教國際排名

林珮萱
user

林珮萱

2012-09-25

瀏覽數 14,500+

從國際評比,找出你的最佳學府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遠見2013研究所指南

若你是經常關心教育動態的讀者,每隔一段時間肯定會聽到世界大學排名,台灣共有XX所入榜」的新聞,而且一年還不只一次,多家國際機構都搶著做全球最佳大學的發言人。

今年8月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發布2012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台灣有9所大學躋身500大,其中表現最佳的台灣大學名列在121名。台灣名列500大的,還有名列201~300名的成大和清大、301~400名的交大和長庚,陽明大學、中國醫藥大學、中山和中央則同屬於401~500名。

比對一下本次的學術排名,台大從去年的123名進步到今年的121名,成績為兩岸四地表現最佳。而其他入榜的台灣學校名次多數皆較去年提升。當中,清大去年326名,今年爬升為258名,名次進步最多。

頂尖大學計畫具成效

教育部高教司為此特別發新聞稿指出,排在453名的中國醫藥大學及479名的中山大學,在今年首度入榜,過去一年間,兩校先後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和頂尖大學計畫補助,被視為教育部推動「高等教育品質提升」的工程已逐見成效,也為「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及「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等計畫的延續,更添信心。

仔細看看這份每年發布一次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共有6項評比指標,包括校友的諾貝爾得獎數、被高度引用之學者數、《Nature》和《Science》雜誌發表論文數、以及SCI及SSCI論文數、平均教師研究表現。就指標內容分析,顧名思義,就是重視「學術」表現為主。

排名表現的好壞,彷彿就斷定了台灣的大學教育在國際間的水平和地位,但真的是如此嗎?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向來反對過度重視大學排名,多次強調此舉無助於提升整體的高教素質。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高教素質應整體提升

同時,也有學者私下評論,斤斤計較排名、執著於論文篇數是很無聊的事,「有些等於是用錢買的!」就有教授提出質疑,私立大學為了拚論文發表量,捨得花錢聘起不少自國立大學退休的講座教授,讓該教授的研究成果能以國私立兩校共同合作的名義在SCI收納的刊物發表,只是為衝發表篇數,缺乏實質意義。

除了上述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還收錄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世界大學排行榜」、英國QS「世界大學排行榜」、以及國內的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ESI學術論文整體質量排名」,共四種國內外常見的大學排行。

從其中發現,有些排行採計諾貝爾得獎數、有些重視產業界研究收入與教師數比例、還有的認為教師平均論文數要愈高愈好。《遠見》歸納出各自選用的指標,方便讀者一目瞭然。

至於,想要就讀的學校不在排行榜裡,難道這類的國際排行就毫無參考價值嗎?

其實只要了解背後的成因,看看國際間是從哪些面向評斷一所大學的優劣,再從中挑選出自認為合適採用的項目,不論在意的是學術力、教學力、研究力、還是學校與企業互動度,都能自行組合出心中的最佳排行榜,成為你選校參考的依據之一。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