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哪個學校會出動最高層的人做產學,應該非雲科大莫屬,」雲林科技大學研究發展處研發長張傳育笑著說,雲科大是由校長領軍拜會當地企業、參觀工廠,再由經理研究合作的機會加以媒合,行動積極。因此在高教中心的產學合作評鑑中,雲科大長年名列前茅。據統計,該校每年核定的產學合作件數超過350件,金額平均達新台幣3.1億元,對與中小企業合作為主的雲科大而言,成果值得肯定。
張傳育認為,產學合作的一大意義在於善用學校的人力及資源,幫助企業升級、增加產值。也因此,雲科大許多產學合作都是與在地的傳統產業合作,協助其轉型,創造第二條成長曲線。「比方雲林許多毛巾產業,在外來競爭下快生存不下去,我們就幫他們設計把毛巾做成杯子蛋糕,把工廠轉型為觀光工廠,現在生意好得不得了,」張傳育滿意地說。
除了成功幫末路傳產轉型,雲科大也致力於結合各系所之力,為企業提出完整的解決方案。其中,雲科大與正新橡膠共同規劃的「正新瑪吉斯YunTech學院」,堪稱箇中代表。張傳育表示,這項產學合作結合資訊、工程、管理、設計等多個學院,共30多位教師為正新橡膠開課,教導企業如何節能環保、改善流程、做污水處理等。在合作開啟雙方互動的第一步後,張傳育表示,未來打算請正新的高階主管來學校開課,並提供學生實習機會,增加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展望未來,雲科大對產學合作已經有清楚藍圖。「文化創意與綠色科技,是雲科大產學合作的發展主軸,」張傳育表示,過去文創不受重視,現在古蹟修復、企業識別系統設計、形象廣告拍攝等都屬於文創範疇,值得深入開發。
雲科大工業設計所碩一 邱元泰 如果沒有產學合作,就沒辦法得這麼多獎
「如果沒有產學合作,我應該沒辦法得這麼多獎吧!」指著螢幕上自2009年以來獲得的一系列獎項,雲科大工業設計所碩一生邱元泰笑咪咪地說。這些獎項來自台北國際發明展、韓國首爾國際發明展、台灣產學智慧財產展in Japan、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等,連國際知名的iF產品設計獎也列在其中。
自大學時即參與產學合作的邱元泰,部分計畫在升上研究所後仍繼續進行。因為工業設計系與業界接軌密切,一路走來,邱元泰已經參與兒童打青蛙遊戲機台、廚上型RO飲水機、餐車研發、都市農夫便利種菜包、「翻筋斗」折疊腳踏車等多個產學合作案。其中,青蛙遊戲機台已經量產出現在台灣的數個夜市,也有廠商表示有意生產「翻筋斗」折疊腳踏車。
其中,最讓邱元泰印象深刻的產學合作案,莫過於與伯農企業合作的青蛙遊戲機設計。伯農企業是做遊戲機起家,市面上許多投籃機、夾娃娃機都是該企業製作。邱元泰回憶,當時廠商設定是給兒童玩的遊戲機,因此機台高度是在60公分左右,學生們主要負責外觀設計的工作。「外觀設計」聽似容易,實際上包含提案、畫草圖、與廠商討論、製作草模、上色、製造精模(精緻草模)等一系列程序。邱元泰回憶,伯農企業每次都會出動老闆、小開與機械工程師三人和學校的團隊開會。
把握機會與業界討論 收穫良多
在一次次開會中,邱元泰對機械製造技術及企業的思惟模式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比方我們原本想用玻璃纖維做檯面,但廠商建議用鋼板,因為對使用者差異有限,但製造成本差很多,」邱元泰回憶,他們在設計上有任何疑問都會與機械工程師討論,對方往往都能給予實用的建議,讓他們收穫良多。
更讓邱元泰感動的是,看到心血量產的那一刻。邱元泰回憶,當合作案結束一陣子,他在逛羅東夜市突然看到他設計的青蛙遊戲機,而且有許多小朋友排隊在玩,心裡的感動實在難以言喻。
但是產學合作也不是每次都能一帆風順,邱元泰不諱言,廠商中途「落跑」,甚至人間蒸發事件時有所聞。比方他參與「翻筋斗」折疊腳踏車設計案,目標是設計出可以快速收折帶上捷運的輕巧腳踏車,當設計進入成熟階段,合作的廠商卻突然就表示要中止,讓整個計畫立即陷入無米炊的窘境。
邱元泰回憶,當時他們已經做出模型積極參展,為了不讓計畫夭折,參與團隊只好到處找金主支持,希望設計成果不只停留在「展示」階段,也能進一步成為市面上買得到的產品。
雖然離畢業還有一陣子,邱元泰認為產學合作對就業幫助很大,因為在學校做的作品很少有量產的機會,而對業界而言,「設計作品量產」卻是很大的加分,此外在進行合作案也大幅加強了實做能力,讓他在未來設計上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