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執行 / 104人力銀行
關於研究所碩士教育的宗旨,學校、學生、家長、企業各有看法。成大校長黃煌煇認為,碩士是踏進研究之門的第一步,研究所的教育首先要讓學生具備發掘問題與啟發思考的能力。大學生畢業後,選擇直接進入研究所深造,而不去工作的原因,他們說「研究所學歷有助於日後職場發展」。銘傳大學校長李銓甚至常聽聞學生透露升學的理由,「只因為父母要求子女必須有高學歷。」
碩士教育究竟是該講求研究方法的訓練,還是著重在專業領域的知識傳授?該幫助學生接軌職場,還是為學術研究、推動知識前進而賣力?根據《遠見》與104人力銀行「企業最愛研究所評鑑」調查結果,台灣企業對國內研究所教育的期待提出了答案。
平均5.4分 電信業最高5.77
比照另一份對學生所做的「2013學長姐研究所就學經驗」調查,同樣的問題,學生所期待的研究所教育最應符合的第一、二名依序為「訓練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和「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方法的訓練」,第三名是「為業界培養可用人才,與實務的結合」。
企業的排序則不同。培養業界可用的人才是企業認為研究所教育最重要意義,得票占比55.2%,幾乎是第2名的兩倍。
今年,調查還特別追問了新的題項,試圖追蹤企業對碩士階段教育成果的滿意程度。從1~10分,1分表示非常不滿意,10分表示非常滿意,企業只給了平均5.4分,對於研究所教育的滿意度在不及格邊緣、只能說是「還算能接受」。各種產業給予的分數落差不小,最高的是電信及通訊業打出的5.77分、金融投顧保險業只給了最低的4.83分。
而法律/會計/顧問/研發業、文教業、一般製造業、醫療保健及環境衛生業、軟體及網路業、半導體業、金融投顧保險業,共有7項產業對研究所教育滿意度皆低於平均線,根據本調查抽樣樣本的交叉比對,上述業者在過去一年內七成以上有雇用碩士畢業生的經驗,顯然聘雇經驗不甚理想,影響了企業對於國內研究所教育的滿意值。
不過台灣研究所多達3326所,科系領域至少達40、50種不同專業,還是不乏頗受企業好評的特色研究所。
2013九大領域研究所排行榜
資訊工程電機 成大重回第一
《遠見》與104人力銀行每年邀集上千家企業,選出心中最佳的研究所排行。今年的「企業最愛研究所評鑑」更增添一大特色,是將2010、2011年連續兩屆的七大領域研究所擴大為九大領域研究所評鑑,把過去範疇較大的「商管/財經/觀光」類評鑑,再細分為「商管/財經」與「觀光/餐飲/休閒」,以及「人文/傳播/社會科學」拆分出「人文/社會科學」與「媒體/傳播」,讓不同學校間的特色領域能更為彰顯。
全台相關科系與學生人數都居冠的「資訊/工程/電機類所」,今年由成大奪得企業評選的冠軍,成大曾在2010年拿到第1名、去年落後冠軍3%的差距只排第3,今年重獲企業最愛,尤以一般製造業和電子零組件業,評資訊、工程、電機類所的最愛都是成大。去年第1的交大、今年排第2,不過從產業別來看,半導體業、光電與光學業、電信通訊業的第一首選則是交大。在此領域,成大與交大,各有愛用者。
技職學校表現最好的是第5名的台北科大,第6名的台灣科大只以些微百分比落後,兩校作為技職代表,在企業間的地位,只在「四大天王」台成清交之後。私校也有中原、逢甲、元智等校進入前10強。
數理生科 清大擊敗台大
清大獲得「數理化與生命科學類所」第1名,擊敗去年蟬連兩度冠軍的台大,不過兩者差距小,同樣是各有擁護者,醫療保健及環境衛生業、金融投顧保險業最愛台大,電腦及消費性電子業、光電及光學業最多選擇清大。排季軍的是成大;至於贏得半導體業最多票的交大當了三屆的老四,但今年占比以較去年小幅上升,未來將朝前三邁進。
三年以來,前4名的地位皆由台成清交占據,第5名以後的排序變動較大,今年的第5到9名都是新擠入前10強的學校,台北科大更是唯一的技職學校,該校的生技所101學年度才剛更名為生化與生醫工程研究所,排入第6名成績令人驚喜。在國立大學競逐之下,逢甲成為10強裡唯一的私校亮點,也算私校之光。
商管財經、人文社科 都由台政成搶前3
商管財經類所的部分,冠亞軍的台大與政大幾乎不分軒輊,台大只以0.7%險勝政大,兩校多次在商管財經類所輪流搶當第1,競爭激烈。不過在商業、財經相關度較高的金融投顧保險業、會計業來說,政大獲青睞度贏過台大,專業領域上略勝一籌。
今年此領域的大黑馬是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前身為台北商專,雖為技職體系,但歷史悠久、又以商科人才培育為重點,大量校友投入財經領域發揮所學。校長賴振昌都曾自豪地說,在台北隨便一家金融業者問一問,一定都有北商的校友任職,「而且還是主管級,」在企業心中的學生素質不比一般大學差。私校以淡江為首,東吳、逢甲也都獲得一定比例的提名。
在人文社科類所,前三名為台大、政大、成大。台政兩校去年並列第1,今年有此成績不令人意外,但過去在人文社科領域沒進榜的成大,為何一舉攻占季軍?
法政、醫護類所 私校爭光
其實成大向來以綜合性大學自居,雖是工學院起家,成大文學院和社科學院也頗負盛名,舉辦第10屆的成大文藝營每年吸引華人界知名作家齊聚,更是每年喜愛文學的學生爭相報名的盛會,社會科學院涵蓋政治、經濟、法律、心理、社會學,系所完備。能擠入第3名,絕對不是運氣。
法律和政治類所,企業最愛依然由台政兩校爭第1,台大只贏0.2%,兩校旗鼓相當,占比都逼近五成,表示有一半的企業認同台政雙雄法律政治類研究生的表現傑出。
私校成績最好的東吳獲得35.2%的票數取得第3名,與第4名之後的差距拉開到15個百分點,歷年來的名次也都以台、政、東吳囊括,三校畢業生在法政界的領先地位穩固。由於人文社會和法政學科非技職校院培育主力,從排行榜可以發現沒有技職學校入榜。
當進入到醫療、衛生、護理等類所,映入眼簾的名單開始變得多元。除了台大仍以33.1%居第1,排名在後的台北醫學大學、長庚大學、中山醫學大學等,都還沒在其他榜單上露過面。技職大學則由台北護理科大取得第1名,嘉南藥理科大之前還能站上第6、第8名,今年落到第10名,競爭顯得激烈。
按照個別產業的喜好,醫療保健及環境衛生產業最愛的雖然還是台大,但總排名只在第7名的中國醫大,卻竄至與台北醫大並列第2,凸顯中國醫大在專業醫療領域,獲得肯定。前10名有6所私校,是少數私校表現較強的領域,尤其成立才剛滿第3年的馬偕醫學院,挾著北台灣最古老的西式醫院、馬偕紀念醫院做為強大的臨床教學後盾,排第11名的位置,成績不俗。
藝術設計建築 台藝大蟬聯冠軍
至於藝術、設計、與建築類所,台灣藝術大學蟬聯冠軍,前年冠軍、去年一度掉到第9名的成大,今年回到亞軍的位置,擊敗第3名的台北藝術大學。私校也取得不錯成績,實踐、東海、逢甲、中原(11)、文化(12)、輔仁(13)等,各有企業喜愛。
觀察近三年的名次變化,各校排序跳動頗大,可見企業對於誰是藝術設計領域龍頭還屬於各有主張的階段,舉例,按產業別區分,建築營造不動產業的第1則給了成大,東海、台科大、北科大、淡江四校並列第2,和全體產業總排行各異其趣。即使是蟬聯第1的台藝大,也只拿到20.2%的票數,是9大排行榜中,占比最低的冠軍。其他前10強的學校,排名時好時壞,顯然結果容易受到每年抽查樣本差異的影響。
首增兩排行 高餐奪觀光餐飲榜首、世新媒體傳播第1
今年首度調查獨立排名的觀光餐飲休閒類所,高雄餐旅大學42.3%的高得票率,培育觀光餐飲界人才的品牌力無庸置疑。特別的是,這個領域幾乎是私校天下,包含輔仁、世新、淡江、文化、長榮、靜宜、銘傳、和逢甲大學,足見私校在餐飲人才教育的部分取得不小板塊,一般國立大學唯一入榜的只有成大,位居第10名。相關產業的偏好名單和整體略有差異,例如,餐飲業認為高餐第1,景文科大、元培科大、東海並列第2;旅遊/休閒/運動業則認為高餐、文化並列第1,淡江、靜宜並列第3。
另外,在今年另外拉出新增的媒體傳播類所排行榜,私校的成績同樣亮眼,在前10強裡占6席。第1名是世新,占比48%,甚至是第2名政大的兩倍。世新一路從世界新聞職業學校、專科學校、傳播學院、升格到大學,專注新聞傳播教學超過55年,長期輸出傳播專業人才的形象,看來已在企業界成形。
台北科大(12)儘管未入前10強,卻是技職排名最高的學校,例如,該校成立第四年的互動媒體設計所,結合數位科技於互動媒體,擴展藝術與娛樂性,搭上時下最夯的數位內容趨勢,果然在業界打響名號。
統計9大排行榜,最大贏家、台大包辦4座,成大、清大各1座,加上台藝大獲藝術設計類所第1,國立大學合計有7座冠軍。私校和技職雖然各自只得1座,但能突破傳統上國立大學一面倒的既定模式,十分難得,證明企業眼裡「學力」有時還是比「學歷」重要!學生如果自認沒有擠進名校窄門的運氣,不如就多加強自己的實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