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台北的環境品質與洛杉磯、底特律等城市相近--人口擁擠、交通繁忙、浮塵量大、污染氣體多,對人體健康危害湳當大,特別是呼吸器官敏感的人,遭受的痛苦最深。
七0年代,美國空氣與水的品質每下愈況,大城市瀰漫的煙霧及水源污染,對居民健康開始產生嚴重威脅。一九七0年底,美國政府成立了一個次部級的獨立單位--聯邦環保局,將政府中從事環保工作者,與新雇用的專業人員統籌規畫「共同對付環境污染這個大課題。
聯邦環保局對空氣污染的研究、立法及管理工作,主要集中於北卡羅萊納州的三角研究公園,內容包括:研究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弓監測及評估全國大氣品質;測定各種污染源對污染物排放的比重;大氣監測及污染物控制的新技術;大氣品質及污染物排放的立法和執行,以及對未來大氣品質改進政策的制定。
為有效控制環境污染,聯邦環保局必須明文規定大氣中污染物的最高允許濃度,及限定各種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標準。而在立法前,則需先擬定對大氣品質的評估報告,解釋被限制污染物的濃度與人體健康間的相互關係。
廣採各方意見
報告公布後,工業團體、私人企業及個人,可以據此提出批評、建議及討論;如允許濃度或排放標準是否過於嚴格或失之寬鬆;從經濟效益衡量是否允許工廠添購污染控制設備;甚至於監測技術是否恰當、執法時會不會引發爭執;任何看法都可在環保局規定的時間內或公聽會上提出。而環保局匯集各方意見後,即立法公布於聯邦法典中。
這一切的作為都以確保人體健康為前提,依此而制定的空氣品質標準,規定了空氣中全浮塵、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及鉛的最高允許濃度,並在全國數千個監測站展開監測工作。
而充分掌握各種污染源與空氣中污染物的關係,是在合乎經濟利益的要求下,有效地減少大氣中污染物的必備要件。
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大部分來自於火力發電及工業用煤,因此必須適當的控制火力發電,及工業用煤所排出的廢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又如車輛排放的廢氣是一氧化碳的主要製造者,欲減少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車輛排放廢氣的研究則不可或缺。
歷經二十餘年的努力,美國環保局除對上述空氣污染物的防治頗具成效外,大氣環保的工作也已擴展至對空氣中的小浮塵(直徑小於十微米,能進入肺部的顆粒及酸性氣溶膠)、高毒性的污染物(如六價鉻及多氯二鈦)、垃圾及化工廢料焚化爐的監測及控制工作。
逐步邁進
經由日積月累的研究所獲致的經驗,增加了環保局對空氣中污染物的瞭解,並認識了各種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在制定對策時,更能合理而有效。如瞭解到空氣中大顆粒浮塵對人體健康並沒有直接的影響,只有直徑小於十微米的浮塵才會經由呼吸進入肺部,直接傷害到人體健康,因此從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美國聯邦環保局增加了對直徑小於十微米的浮塵在空氣中濃度的立法及監測。
環保的觀念並非與生俱來的,環保工作亦非一蹴可幾,必須逐步邁進,使大家認識環保的重要性。美國聯邦環保局成立之初,所推行的工作也不是一帆風順,七0年代初期,由於監測數據的質量保證工作不盡完善,使得大氣監測蒐集數據的可靠性發生了問題。因此七0年代末期開始,除非有萬全的工作計畫保證,所有的監測工作都難以進行。
不容諱言的,美國的空氣品質已有顯著的改善,這項成績主要源於對車輛、巨型火力發電廠、大鋼鐵廠、及石化工廠發射的污染物採取了有效控制。
腐蝕居民心肺
反觀國內,台北空氣的污濁已是有目共睹,立法限制車輛廢氣的排放刻不容緩,全面使用無鉛汽油及安裝催化轉換器,最是可行之道。其他如機車使用汽油代替品燃料(如酒精等),也應列入長期空氣淨化策略中。
古人說「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如能吸取美國環保局的經驗及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就可儘早改善環保品質,並開創一個潔淨清爽的生存空間。
(包志明為美國聯邦環保局大氣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