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王俠軍 執著精準 王筱杰 多元體驗

創作世代與品牌世代的對話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12-07-30

瀏覽數 28,900+

王俠軍 執著精準 王筱杰 多元體驗
 

本文出自 2012 / 8月號雜誌 年輕人憑什麼贏

藝術家父親∕王俠軍

59歲的王俠軍渾身創作氣息。身為八方新氣創辦人暨藝術總監,目前致力於瓷器創作,歷經九年研發,成功將一直線、懸空、瓷環等造型帶進瓷器的世界,掀起了世界「白瓷革命」。

從琉璃工房到琉園,再到八方新氣,王俠軍總共創立了三個藝術品牌,從玻璃藝術的同義詞,到為瓷器展現全新的風貌,創作能量令人驚歎。

品牌經理女兒∕王筱杰

從沒想過當藝術家的王筱杰,原本學的是工業管理,回國也進入科技業工作,和爸爸的工作沒有關係。

生活自在的她,直到進入八方新氣擔任品牌經理,才感受到「富爸爸」的壓力。原因是:「我會怕做錯了什麼事,然後把老爸的品牌搞砸。」

價值觀的差異

目標導向vs.人生體驗

王筱杰:我們很多不一樣的地方,那個年代的大師每天都在工作,不然就是創作、讀書、聚餐、運動,工作等於生活。我還是會在工作插入很多的休閒,工作和自我之間要尋求平衡。

王俠軍:筱杰這一代對於生活的享受可能比我們重一點,我們這一代很在乎產出,每天的價值就是在產出,產出就是生命的意義。對收穫的定義也不同,像情感的交流沒有任何目的,也是一種收穫。

王筱杰:我對收穫的定義,和老爸應該沒有不同,只是過程的處理方式不同。看到他創作一些作品,我就會想:「幹嘛要這樣搞?太辛苦了。」用另一種方式燒製,或是稍微改一點設計,難度其實可以減低很多,但是老爸就會堅持要用他的方式處理。

王俠軍:這叫「老師的傲慢」(笑),我覺得這個材質還有別的嘗試,忍不住想探究極限到底在哪裡。

王筱杰:我會心疼老爸。有位老師看到老爸這樣,也曾經說:「我們這個輩分動一張嘴就好了,你怎麼還像山頂洞人時代一樣親自動手呢?」

王俠軍:這就是我們的差異,我們比較執著,他們比較隨性,可能是佛法修得比我們好,不鑽牛角尖(呵呵)。

我們對工作的目標導向非常精準,他們的想法可能跟我們不一樣,他們覺得應該更自由,從更多不同的面向切入。我們是單點,他們更多元。

另外,他們這一代比我們會多一點品味和美感的體驗,因為環境讓他們有條件這樣養成。

人生轉捩點

當大頭兵vs.出國留學

王俠軍:我那個年代,愛讀存在主義的書,是文藝青年苦悶的年代。我年輕時的轉捩點,是決定「我不考預官,我要去當個兵。」這兩個兵種的待遇差很大,兵是天天被人呼來喚去。

因為我學的是電影,從很多偉大導演的經歷中,我就覺得要深刻的體驗生命。預官考到一半,我就不考了,體驗當兵的苦。那樣的決定,就是你很確定地面對事物的態度。

王筱杰:我好像沒有這種突然長大的記憶……(思考)。

搭飛機出國念書,是我自己想要去,而且從我知道那個學校在招生到我站在校園裡,只相隔兩個禮拜。就是有一次在朋友家作客吃飯,他問我想不想出國念書,我說想,朋友的爸爸就很熱心寫了介紹信給這間學校,結果竟然錄取了(哈哈笑)。

機會怎麼把握?

慢熬功夫vs.快速競爭

王俠軍:我這一代沒那麼多的機會,是想辦法創造機會。筱杰這一代機會比較多,但競爭也激烈。他們是選擇機會,我們沒什麼機會,正因為如此,我們這一代可以蹲在一個地方,慢慢練功夫,鍛鍊自信。

像我以前燒完玻璃,已經筋疲力盡了,還接著練舉重,因為希望自己能吹更重的作品。想不到,大量流汗,大量喝水,敏感體質因此消除。

兩代差別真的滿大的,我們耐得住性子,比較不速食,再從中建立自我的認同,敢去面對陌生的世界。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王筱杰:我這一代有一點跟老爸那一代很不一樣,就是網路的產生,任何事情都變得好快,今天你做什麼,也許明天就有別人跟你做差不多的事。

資訊被分享得也很快,接收的也快,因此更競爭。感覺以前的人可以悶著頭做,現在的我們沒時間醞釀。

事實上,我是有點不適應這個世代,尤其是價值觀,下一世代的小孩可能會比我們更辛苦。常有父母帶著小孩到我們店裡看作品,怕小孩吵鬧,就塞台iPad,小孩安靜了,但是這麼小就跟3C產品為伍,讓我很惶恐。

很多人都說年輕人的位置被上一代占據了,我老爸不會,他們上一輩很願意教導下一代。

王俠軍:上一世代滿重視傳承,願意提拔和教導後進。因為上一代是單打獨鬥,下一代面對的是世界,團隊合作更重要。

像八方新氣做的是瓷器,傳統產業對年輕人沒有吸引力,產業會沒落,不是材料的問題,是人才的問題。

所以每年我都帶很多年輕的工作人員到國外,向大師學習,看別人如何成功、如何安身立命。看一位藝術家如何揚名立萬,看他對材質的重新定義,藉此凝聚團隊共識。

生養小孩的主張

帶小孩很麻煩vs.甜蜜的負擔

王俠軍:我本來計畫生五個,但那時候不流行生那麼多,後來發現五個小孩會是很大的負擔,後來只生了兩個。

王筱杰:我是順其自然,目前還沒生,我覺得生小孩是甜蜜的負擔。

王俠軍:幸福比負擔多啦。現在年輕人受很多訊息的影響,認為養小孩負擔很大,其實我們那個年代,養小孩的負擔也不輕。

王筱杰:我的很多朋友主張不生,因為覺得這個世界沒那麼可愛,未來可能更恐怖,不希望自己的後代來這個世界受苦。我其實也覺得地球愈來愈糟糕,不管是自然環境,還是整個氣氛、人的價值觀。

出國學習有必要嗎?

熱情受到鼓舞vs.養成自律習慣

王俠軍:文化產業中,差異化非常重要,怎麼尋找自己和別人的區隔?我到國外學做玻璃工藝,就是大開眼界,我發現到玻璃不只是工廠裡的作品,已經變成一門專門的學問,而且是非常熱門的課程。

整個生態也非常蓬勃,像那時我在美國底特律創意設計學院,專程定了4月分是玻璃月,城裡所有的美術空間、藝廊、博物館,全是玻璃展覽,從古典到現代,應有盡有,他們對工藝的了解與尊重令人動容。

我那時出國就是一整個加分的感覺,熱情受到很大的鼓舞,回來之後更充滿信心,感覺前途無量,前方有著一個更無限的世界。到一個比較先進的國家學習,會是個人安定的力量,你發現所從事的行業不是到了盡頭,而是有無限的發展。

王筱杰:老爸出國有精確目標,我出國就是高中生,一直念到大學畢業。整個求學的過程,讓我一直不斷學習如何面對問題、處理問題,語言、人種、生活習慣,都需要克服,都需要適應。

沒人管,自律也是那時候養成,從小時候的極度依賴變成現在的獨立,也養成我先做再說的習慣。

王俠軍:這是真的,很難得。很多朋友送小孩出國念書,常常半夜接到那一端傳來的哭泣聲,小孩說都聽不懂英文,沒辦法開口,連續半年都沒法改善。

我想筱杰一定也遇到了,但是她沒打過一通求救電話回家。我很幸運,沒遇到其他家長每天提心吊膽、三餐都吃不下的情況。

面對困境怎麼辦?

改變立場不硬幹vs.問題定能解決

王筱杰:從小看老爸燒玻璃,作品出爐常東裂西裂,老爸總是很樂觀面對,愈挫愈勇,堅持去做。這一點影響了我,我總覺得問題有方法能解決,我有信心可以把事情做起來。

我剛接八方新氣的行銷,最大的挑戰是從零開始,我不是學這個科系,什麼事情都不知道怎麼下手。記得第一次辦記者會,我就是先上網路查有哪幾家媒體,再打電話到每一家媒體的總機,詢問哪位記者是跑這個路線。商用通路的建置,也是一家家問,土法煉鋼,非常草根。

從這一點看,網路雖然是我們這個世代的劣勢,卻也是優勢,你要什麼,網路上都找得到。

王俠軍:我遇到的問題,比較不是人,而是材料,例如材料為什麼這麼不聽話?明明兩個禮拜退火的時間應該夠,為什麼它還是皸裂了?慢慢地,就會學到將心比心,站在材料的物理特性去設身處地。

就像吵架,一定是各執一方之詞,當然沒辦法解決。如果站在對方的立場,也許事情就能過了。玻璃和陶瓷也一樣,溫度不到,你怎麼硬幹,它就是不動,一旦改用材料的立場解決,就會做得比較順暢。

我會提醒筱杰要勇敢,面對困境絕對不要放棄。筱杰這一代沒在以前那麼苦的環境鍛鍊過,抗壓性是低了點。

王筱杰:老爸對我身教多於言教,創了三個品牌,多勇敢啊!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