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仔細了解這些名詞背後的意義,不難發現其中均隱含了居住不易、求職不易、生存不易的無奈和嘲諷。蝸居、蟻族反映的是高房價;裸婚指沒房、沒車、沒鑽戒、不辦婚禮,直接登記結婚;屌絲則是2012年才在網路上流行的一個新名詞,是年輕網友對「沒錢、沒背景、沒未來」的自我解嘲。為了逃避生活壓力,去年大陸年輕人瘋狂迷戀所謂的「穿越劇」,將自己想像成劇中人物,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最熱門的目的地是清朝。
寫過鼓勵年輕人該如何打造自我的《20幾歲,就定位》系列的大陸作家水淼,也曾經歷過年輕時的迷惘。她認為,特別是1980後末期、及1990後出生的年輕人,習慣「被給予」,父母與祖父母呵護有加,導致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抗壓性都不夠。看著別人升遷、加薪,他們變得更浮躁。
學歷貶值 57萬青年失業
除了在家備受呵護,導致抗壓性變差,客觀因素也不容忽視。造成這一代大陸年輕人求職困難的另外一個因素,是1999年大陸政府決定擴大大學招生。根據《金融時報》中文網的報導,2010年大陸的大學招生達660萬,創下歷史新高。
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連續第三年出版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法律、英語、國貿等九系畢業生,是大陸最高失業科系。原因正是人才培養過剩。
報告另指出,去年大學畢業生一共有608萬2000人,其中57萬人處於失業狀態,10萬人寧當啃老族,賦閒在家。
今年,630萬名大學畢業生投入職場,又將展開新一輪廝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廉思,是大陸研究蟻族的第一人,他認為,擴招造成大學學歷貶值。尤其高等教育所提供的知識和訓練,與大陸產業結構不符,導致大學生找不到工作,雇主找不到人的窘境。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反而容易找到工作,因目前大陸極度欠缺技術人員。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的資料也顯示,去年就業率最高的是工學科系學生。
學歷貶值衍生另一現象,是出國班愈趨熱門。在大陸生活了12年,前南開大學傳播系副教授李政亮觀察,拒絕高考的大陸學子愈來愈多,高中畢業就出國。
他列舉,過去,北京和上海每年分別有10萬名學生報考大學;今年,上海只剩5.9萬、北京僅7.3萬。當然,不能不將人口遞減的因素納入考量。
派遣工作多 只能做技術工
近年來大陸企業經營也愈加困難,為節省成本,城市勞動人口出現愈來愈多派遣人員。根據《彭博商業週刊》指出,目前大陸3億名城市勞動人口,6000萬人是派遣員工,占兩成。此數據估計將於今年內再增加30%~50%。《人民網》於5月中旬的一篇報導中透露,在北京登記失業的人口中,35歲以下占38%。
大城市生活困難,2010年,年輕族群開始出現「逃離北上廣」的熱烈討論。他們紛紛退居二、三線城市,或回到鄉下,以為求職較易。孰料,離開一線城市,始發現原來靠關係的陋習在其他地方還是橫行無阻。「一線城市有很多外資企業競爭,靠關係行不通,反而較公平,」廉思說,今年年輕人又逐漸「逃回北上廣」。
這當中有一群人不論情況如何,仍留守大城市。他們多數是出身貧窮的「農二代」「貧二代」,拚命考上大學、來到城市,以為能翻身,卻發現此路遙遙。廉思以蟻族定義這一群人,正確的學術名稱是:大學畢業的低收入聚居群體。這群人平均收入只有2000人民幣左右,多從事簡單的技術和服務類工作,如保險推銷、餐飲服務等。
廉思從2007年前後開始進行三次調查,並於去年出版第二本書。他發現愈來愈多蟻族,畢業自重點大學、高學歷、更有年齡漸增的現象。
比較2009和2010年,畢業自重點大學的比例從10%上升至28.9%、30歲以上的由3.1%增加至5.5%、碩士生以上的占比,也從1.6%提高到7.2%。這說明,擺脫蟻族所需時間愈來愈長,碩士生淪為蟻族也不稀奇。推估目前大陸約有300萬以上蟻族。
為解決年輕人問題,中國政府已做出因應,例如將研究所分為專業及學術碩士、以租金補貼或配租的方式提供廉租房、鼓勵青年創業等。不過要真正解決問題,仍得從職場供需平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