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民已經失去雷根時代的自信,他們不再相信美國在世界上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許多人甚至認為,他們的國家只不過是介於加拿大和墨西哥間的一個大國。這種觀念實在很危險,因為它是在忽略事實的情況下,做出的錯誤結論。
最近一項民意調查的結果令人十分驚訝:約有四八%的美國人認為,日本的經濟比美國強。事實上,日本的國民生產毛額僅及美國的二分之一;若以實際的購買力計算,美國人民的平均收入也比他們的勁敵--加拿大人,可不是日本人--多出七%。雖然日本的生產快速提升,但是目前一般日本工人要花上一小時才能製造出來的產品,美國工人只要花三十一分鐘便可完成。
就地緣政治的觀點來看,美國的地理位置極占優勢;而在軍事方面,美國總以為自己只比俄國人略勝一籌,其實蘇聯雖然仍擁有大量核子武器,但它的軍事力量已在日漸失色;它既無法擊敗阿富汗軍隊,目前還必須對抗來自國內的挑戰,維護整個蘇維埃共和國不致解體,因此美軍仍可獨占龍頭。
經濟與軍事力量結合,使美國的勢力能夠真正拓展到全世界。沒有其他國家能像美國一樣,保障油輪安全通過中東的海灣,或在南非以外交手段促成那密比亞獨立建國;在歐洲方面,美國人也已證明,只要他們決定支持德國,不管其鄰邦採取任何保留態度,德國的統一勢必能加速完成。
這些事實都反映出一個簡單的真理--美國仍是世界第一。雖然日本經濟正迎頭趕上,而一些國家也成為地區性的強權,但是唯獨美國擁有完整的經濟、軍事和外交組合,配得上超級強國之稱。這個超級強國在二十世紀的末葉,將會如何運用它的權力呢?
扮演母親角色
答案很簡單,美國將只會做對它自己直接或間接有利的事。但是作為一個世界強國,從投資、貿易,到無形的政治和文化影響力,美國的足跡遍及全球;因此美國的國家利益與世界各地的穩定與繁榮密不可分。
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扮演的是一個類似母親的角色:協助其他國家,共同增進世界的安全和財富。這個看似平凡無奇的目標應用在某些國家和環境中,卻變得挑戰性十足。就以日本為例:唯有美國能夠保證,日本不會利用西方國家的大意,而在亞洲建立起自己的經濟甚或軍事勢力範圍。再說中東;美國可能無法消除阿拉伯和以色列間的不安,但只有它能夠讓雙方明白,妥協是不可避免的結局。
然而最棘手的還是歐洲。由於部分美軍即將撤離,美國在歐洲的勢力當然會隨之削弱,即使蘇聯因整頓內部而暫時安分,美國的任務仍是十分吃力的;它一方面要鼓勵德國恢復尊嚴,一方面要向法、英及東歐人民保證,統一後的德國不是會逐漸吞噬歐陸的怪獸。為了保持兩者的平衡,美國最好還是維持北約,並在歐土上保留相當數目的駐軍。
此外,還有許多真正關係全球的事務,非常適合讓美國來扮演領導者的角色。環保問題是其中之一,雖然沒有人知道綠化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確保人類的未來,但可以確定的是,只要想到別的國家仍在排放使地球產生溫室效應的氣體時,沒有一個政府會願意採取嚴峻的懲罰措施,唯有美國可以發揮它的影響力,並為世界樹立模範,推動不靠懲罰,而以市場利益為導向的環保策略。在對外貿易和投資方面,美國也同樣居於領導地位。戰後的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就建立在彼此誠信的共識上;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從開放市場中獲得了大量利潤,美國公司高達三千五百億美元的對外投資額,也使它成為最大的海外投資國家。因此如果美國政府屈從國內企業和消費者的要求,開始限制這種自由貿易體制,其他國家就有藉口跟進。
楷模不能倒
過去一年中,西方的民主政治和資本主義獲得壓倒性的勝利。西方能得到這場勝利是由於美國在戰後努力堅持它的理想,而馬克思主義國家卻逐漸腐敗;因此美國應該維持它充滿契機與開放精神的原貌,才能確保其他國家也朝這個方向努力。輪到你好好表現了,美利堅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