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現況就是「亂」一個字」,一個三十多歲的高職老師憤怒地點出;一位從商的主管不耐煩地從行動電話中表示:「我稅金一年繳得比一年多,政府卻只知道爭權奪利,行政毫無效率。」
習慣收聽每天早晨七點至八點全國聯播節目的聽眾,最近對這樣憤怒的、不耐煩的聲音應不陌生。開播三個月的「聯播熱線」,在民眾有話要說下,提供了一個新的管道。
每天約有五、六十通電話,各行各業,男女老少都有反應。對持續的治安惡化,有小學生打電話說他很害怕;當移民成為風尚,有家庭主婦表示移民不能解決問題;激烈的街頭活動發生後,有女性基督徒勸大家「多想想、相忍為國」。
每次暴力事件發生後,總是聽眾回響的高潮。去年台南縣長選舉,李宗藩不滿開票結果而引發民眾滋擾選委會,一天中,約有一百五十通電話打進中廣;最近國大代表黃昭輝掀翻酒席及「二二0」立法院門口的抗爭事件,引來了三百多通電話。這顯示,在這個人人自危的時代,民眾開始站在主動的立場。
「當初推出「聯播熱線」是為了要突破創新,它的受歡迎是因為順應了時勢吧!」節目主持人閻大衛指出。從原本擔心沒有人會打電話來,到現在的儘量延長熱線時段,可以看出願意發表己見的民眾越來越多。
現在同時是「全國聯播」製作人和主持人的閻大衛自認是個喜歡「嚐新」的人。主持全國聯播六年,他曾經結合新聞、訪問和評論,在節目中直接打電話給新聞事件當事人、政府官員或學者,請他們表達意見。除了現在的聯播熱線單元,未來他也計畫讓大陸、香港和北美洲關心國事的聽眾打電話進來。
多年新聞工作經驗讓他對社會趨勢、民眾想法的改變非常注意。他認為自從解嚴後,台灣社會迸發出一種要求自由、民主的力量。
熱線每天能容納的意見有限,閻大衛特別強調,他們選出來播出的民眾意見不是依據意識形態,而是要具有代表性和理性的表達。
這些民眾的心聲,政府主管單位聽到了嗎?又有什麼反應?據製作單位表示,總統府和文工會每星期要求中廣把意見彙集送給他們;另外,台北市政府也會就民眾對市政的批評和建議,要求主管單位答覆。
「基本上,這個熱線像是個疏洪的管道,」許多聽眾認為在這麼混亂的局勢下,通常只有官員、民意代表和學者專家可以發表意見,民眾普遍感到無力,而打了電話、說出心中話,就舒服些了。「聯播熱線」的受歡迎是否點出了台灣在邁向民主、多元的路途中,民眾要化被動為主動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