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舉行特色招生學科測驗,目前台東區舉辦特色招生學校尚未確定。
第一階段免試入學未錄取者,可參加7月第二階段免試入學;參加特色招生學科測驗者,可於7月填寫特色招生分發入學和免試入學餘額志願卡。
台東就學區有10所高中職,今年免試入學比例已超過78.91%,將逐年提高。
目前舉辦特色招生的高中職尚未確定,但確定的是,實施十二年國教後,台東高中、台東女中與台東高商等校,想必一如往常搶手,這幾個學校使用超額比序的機會較高。
台東縣教育處學管科科長陳家慶表示,台東區高中職招生名額,大於國中畢業生人數,因此「每位學生都有學校可以念,差別只在於有沒有念到想就讀的學校。」
免試超額比序有9大項
參加台東就學區免試入學的學生,九年級下學期(6月)線上報名。至於可以填寫多少志願,由台東區高中高職免試入學委員會訂定,屆時可詳閱招生簡章。若報名人數少於招生員額,全數錄取;反之,就要進行超額比序。
畢業資格∕取得資格就得3分
根據教育部規定,國中7項學習領域其中3項達丙等以上,即可畢業,符合畢業資格可得3分,符合「修業」資格0分。
服務表現∕6個學期都當幹部可得3分
擔任班級或學生幹部任滿1學期,經考核表現優良者得0.5分,最高分為3分,採計至申請報名作業前。也就是說,6個學期都當幹部,在此項目即滿分。
獎勵紀錄∕最高可得10分
大功每支4.5分、小功每支1.5分、嘉獎每支0.5分,最高分上限10分。
無記過紀錄∕可得6分
銷過後無任何記過紀錄,可得6分,此項和獎勵紀錄同採計至申請報名作業前。台東縣教育處處長林輝煌指出,獎勵和無記過紀錄可功過相抵,採取正向獎勵,有傑出表現可以加分,銷過後無紀錄也拿分,引導學生良好在校表現。
均衡學習∕健體、藝文、綜合活動平均60分以上可得5分
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三領域五學期平均成績皆達60分以上者,得5分,未符合者0分。
競賽表現∕縣級以上比賽第1名可得13分
個人賽全縣第1名6分、第2名4分、第3名2分、第3名以外得獎者1分;縣級以上比賽第1名13分、第2名11分、第3名9分、第3名以外得獎者7分。團體賽積分折半,同年度同項比賽擇優1次採計,且僅限於國中階段取得,最高分上限15分。
體適能∕只要遵行「三三三」即可達到標準 柔軟度(坐姿體前彎)、肌肉適能(1分鐘屈膝仰臥起坐)、瞬發力(立定跳遠)、心肺適能(800∕1600公尺跑走)各單項達PR25以上者各得1.5分,也就是說,四項成績皆列在前75%,就可以拿到6分。
四項均標達金質者另加2分,銀質者另加1.5分,銅質者得1.2分,這個項目最高可以得8分。目前國中每個學期都會認證,共有六次機會,屆時台東縣的高中職可能以最接近高中的九年級認證成績為主,避免學生升上高年級體能衰退。
針對一些家長對於體適能比序將導致「體育補習班」的質疑,台東縣教育處處長林輝煌表示,體適能來自於日常生活的實踐,且前75%的標準並不嚴苛,只要遵行「三三三」,每個禮拜運動三次、每次運動30分鐘、每分鐘心跳達130下,達到標準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其他∕各校依發展重點自訂 授權學校依發展自訂項目,例如社團、志工、技藝班、族語認證等,各校的加分空間為10分。
國、英、數、自、社五科會考成績∕占30分,比重最高 每科得到「精熟」者得6分,「基礎」者得4分,「待加強」者每科得2分,最高累計30分,是比重最高的項目。
各校得依學校發展,至多擇3科加權計分,加權值分別以50%為上限,且會考績分不得超過總積分1∕3。例如,若某校想要招收具有語言專長的學生,可加權國、英兩科,若某生國文為「精熟」,英文為「基礎」,最高加權50%,各拿9分和6分。
台東區比較特別的是,允許各校依學校發展特色及科、群特性,加權採計部分比序項目。
上述9個項目須全數採計,但各校可於其中選擇至多3項加權,加權值以50%為上限。
例如,台東體中想招收體育表現較佳的學生,選擇加權體適能和競賽表現項目50%,若某生體適能拿到8分,競賽表現拿到12分,加權後變成12分、18分。
除了會考可以擇3科加權,其餘項目皆以最終分數加權。例如,若某校想招收音樂競賽成績出色學生,某生音樂和體育表現皆得到全縣比賽名次,該校不得僅在音樂比賽獎勵分數加權,而須以該生「競賽表現」項目的最終分數加權。
積分相同 採電腦隨機抽籤
當總積分仍相同時,依各校訂定優先比序項目進行逐項比較,若仍分不出高下,只好採電腦隨機抽籤。林輝煌表示,比序逐項比較就是要降低抽籤機率,最不希望看到抽籤,因此不排除以增額方式招收學生。 許多家長或許擔心,孩子要如何準備,在超額比序累積較高分數?
「超額比序並非每位學生都會遇到,」陳家慶提醒,應關注12年國教其餘配套措施,無須過於執著超額比序等入學方式,12年國教比較可能成功。
林輝煌也說,無論以免試或特色招生入學,「完全不須刻意準備,過去怎麼教學、學習,現在就怎麼做,」因為教育是落實於生活實踐,而非刻意營造。
教師提供學生生涯規劃的建言,則成為更重要的課題。「未來國中輔導室的工作量和責任會增加,這是必然趨勢,」林輝煌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