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的第一個週六、日舉行國中教育會考,所有國中學生都要參加。
每年6月間舉行第一階段免試入學,學生可以選填30個志願,每人皆可同時報名高中職、五專免試入學,以及特色招生(術科)甄選入學報名三種,最後只能擇一校報到就讀。
每年6月間舉行特色招生學科測驗,第一階段免試已錄取者必須放棄資格,才能參加;已獲得錄取的術科甄選學生如放棄錄取資格,也可參加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
第一階段免試入學未被錄取者,可以繼續參加7月間的第二階段免試入學餘額申請;而參加特色招生學科測驗者,可同時於7月間填寫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以及免試入學餘額的志願卡,也可以選擇合併為同一志願卡處理。
基北區是全國最受矚目的就學區,每年國中畢業生約8萬名,占全國幾近1∕3的比例,再加上每年其他縣市跨區考試的學生,競爭之激烈,絲毫不輸古代進京趕考。
原本外界都以為基北區的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條件將會是「最不友善」的就學區,未料,竟然跌破各界眼鏡,總共只有三大項的比序條件。
5月會考 可填30個志願
基北區的適用對象包括基隆市、新北市、台北市的公私立國中畢業生,不過,仍然有四種特殊身分學生可參加。第一種身分是國中學籍所在的就學區內沒有設置適合學生選擇的高中職課程群別或產業特殊需求類科者。例如苗栗縣沒有海事學校,苗栗縣學生就可以參加基北區的免試升學,報名申請基隆海事職業學校。
第二種身分是搬家的學生,只要在免試入學申請辦理前設籍於基隆、新北市或台北市就可以參加。第三種是學生在國中階段跨區就學,但未遷移戶口,想返回基北區就讀高中職,可以提出申請。第四種是經委員會審查通過的其他特殊因素。
基北區的12年國教入學管道與多數就學區相同,全體國中生於5月間參加教育會考後,6月會舉辦第一階段的免試入學申請與特色招生甄選入學,接著,再舉辦特色招生的學科測驗,7月則同時辦理第二階段免試餘額申請與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
學生屆時是採取多志願的方式辦理,由於基北區高中職達166所,所以不限定高中或高職的科別志願,學生可依據個人意願填寫志願序,達30個之多。
未來,基北區將採取電腦線上報名系統,學生相關的文件在國中學校認證後,經量化轉換輸入報名系統,減少學生、家長準備文件資料的壓力。
免試超額比序共有5小項
第一階段免試入學申請時,當學生申請的高中職學校(科)報名人數未超過招生名額時,全額錄取;假設報名人數超過招生名額時,就必須依照基北區所制訂的超額比序項目進行比序。比序項目共3大項、5小項。
志願序∕最高30分
總分為30分,第一志願得30分,第二志願為27分,前十志願,每個志願序差3分;第11個志願至20個志願都是得2分;第21個至30志願只得1分。
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龔雅雯指出,將志願序排在最優先的比序項目,旨在鼓勵學生衡量興趣與能力後再選填志願,切勿好高騖遠,才能提高免試申請的成功機率,而且是一校或一科就算一個志願數。
志願序的給分設計,同時還具有鼓勵「就近入學」的用意。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馮清皇表示,因為基北區幅員比較廣闊,希望學生不要捨近求遠,能優先選填社區內的高中職為志願,如此就能得到高分,增加錄取的機率。
多元學習表現∕有3子項,總分40分
①獎懲紀錄:包含獎勵與懲處,總分為16分。一支大功得4.5分、小功1.5分、嘉獎0.5分,最多累計到10分;無懲處紀錄得6分、銷過後無懲處紀錄得4分、銷過後無小過(含)以上紀錄得2分、銷過後仍有小過以上紀錄不給分。
馮清皇表示,會設計獎懲紀錄,是因為不採計國中在校成績後,家長憂心學生沒有學習動力,所以透過16分的獎懲紀錄,藉此活化國中教學,讓老師與學生有正常的教學互動。
另外,老師也可以透過獎勵制度,讓學生持續養成好的行為,並藉助懲罰以及銷過的方式,循序漸進地引導出學生的好行為。
「每所學校都有一套賞罰標準,家長無須過於擔憂,例如參加競賽得獎、擔任幹部、平常表現良好都會被記功嘉獎,」龔雅雯說。
②均衡學習:健體、藝文、綜合三領域,只要一個領域五學期的平均成績及格者,就可以得5分,累計領域最高為15分。
③服務學習:每學期服務滿6小時以上得3分,累計上限為9分。
另外,考量到100年入學的國一新生已經快結束第一學年的課業,來不及因應比序條件,在獎懲紀錄中的「懲處」項目,以及均衡學習項目,100年入學的國一生在103學年度時參加免試申請時,僅採計國二上、下學期及國三上學期三學期的分數。
由於多元學習表現是基北區三大項比序當中,比重最高的一項為40分,屆時會不會成為能否錄取的關鍵所在呢?
馮清皇請基北區的家長、學生輕鬆看待「多元學習」表現項目,設計這個項目,是希望藉此來引導正常教學。
家長不用讓孩子去上才藝課、補英語,只要透過知識的學習、潛能的試探、以及養成孩子良好的行為,這一項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滿分。
由於基北區是「重中之重」的就學區,家長也很擔心比序項目是否會有太多人為的空間?
對此,龔雅雯特別強調,為了培養學生服務奉獻,才將服務學習納入比序項目,服務的地點不限校內外,國中學校除了可以在校內設計服務學習的課程,學生也可走入社區或公益單位從事服務學習。而且學校原本就有服務學習的課程,一學期要在校內外做滿6小時很容易達到。當然只要牽涉到獎懲制度就會有人質疑,未來三市的主管教育機關也會協助學校完備校內的獎懲機制。
國中教育會考∕精熟6分、基礎4分、待加強2分,總分30分 精熟每科6分、基礎每科4分、待加強每科2分,國、英、數、自、社皆為精熟者,最高為30分。三大項的總積分為100分。
參加免試入學,最好的情況就是供需平衡,所有學生都能適性入學到想要讀的學校,但是仍然會出現報名人數超過招生名額的學校,此時必須依照基北區所定的超額比序項目積分,共分五個順次來比序。
第一個順次:由志願序級分、多元學習表現(含獎懲紀錄、均衡學習、服務學習)與國中教育會考成績的積分進行加總,依照學生的總積分進行比序。
第二個順次:當第一順次比序同分時,則依多元學習表現(含獎懲紀錄、均衡學習、服務學習)總積分,進行比序。
第三個順次:當第二順次比序同分時,則依照國中教育會考成績積分進行比序,依序為會考換算積分的總分、國文、數學、英語、社會、自然、寫作測驗等科目。
第四個順次:當第三順次比序同分時,則依志願序進行比序。 第五個順次:如果經過上述的比序順次,總分仍然相同,採電腦隨機抽籤決定。
經過第一階段免試入學申請後,一定有未能錄取的學生,或是不滿意錄取學校的學生,這時可以繼續報名參加第二階段未額滿學校的免試入學餘額登記;也可報名參加高中職與五專的學科測驗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
特色招生 放棄錄取資格才能參加 特色招生分為兩種,第一種為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藝術才能班、體育班的甄選入選,提醒學生必須先於3、4月參加術科測驗,約6月間再根據術科測驗分數與志願作為甄選入學的依據。
第二種是公私立高中職與五專學校的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
申辦學校須經認證為優質的高中、高職與五專,學科測驗時間為每年6月,學校可依申辦的特色課程內容規劃,就國文、英語、數學、社會、自然等五學科,依各校發展特色擇科測驗或採加權計分方式辦理,最後是以學科測驗成績與學生志願作為考試分發入學的依據。
而先前參加免試入學管道已錄取學生,必須於規定期間放棄錄取資格,才能參加特色招生的考試分發入學;已獲得錄取的術科甄選學生如放棄錄取資格,也可參加特色招生考試分發入學。
如果特色招生沒有錄取,或是沒有滿意的學校,以及第一階段免試未能錄取的學生,可再繼續參加第二階段未額滿學校的免試餘額入學登記。 所以參加學科特色招生的學生除填寫特色招生的志願外,還可以再參加免試入學餘額的申請,有兩次入學的機會。
細節明年8月才會公布
基北區各高中職學校欲辦理特色招生,測驗內容依各高中職學校所申辦的特色課程內容規劃。學科測驗得就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五科,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擇科測驗或加權計分。因此考試的科目仍會與國中三年的學習科目相同。
但是相關細節,必須於102年8月時,基北區才會公布審核通過得以辦理特色招生的高中職學校名單,屆時家長與學生可以針對欲參加招生考試的學校進行詢問。
考生最擔心的明星學校招生考試時間與方式,會不會要學生選邊站或疲於奔命。基北區規定,同類型特色招生的班(科、組)必須同一天辦理考試。同一類型特色招生的班(科、組)採聯合命題、聯合辦理招生為原則;單一班(科、組)因考科特殊,無法採用聯合招生方式招收學生,或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同意的學校,才可辦理單獨招生。
假設建中、北一女、師大附中、成功、中山女高、政大附中等學校都通過申報特色招生後,除非有學校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同意辦理單獨招生,否則應會一起舉行考試,以類似「小聯考」的方式考試分發入學。
由於不少基北區的學生與家長都希望能就讀前三志願,如果經過免試申請與特色招生都無法如願以償時,當然可以選擇明年再來一次。
不過,馮清皇建議,家長與學生可以從鎖定的學校先去了解課程內容、資師陣容,或聽取該校家長的意見,並且衡量孩子的志向、志趣與能力後,再填寫志願序就近入學,不要為了念明星學校而蹉跎一年歲月。因為只要適性發展,選擇最合適的學校,不擠明星學校,同樣也能成為卓越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