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全國超額比序項目大公開

均衡學習、品德、會考 15學區都採用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2-05-09

瀏覽數 21,750+

全國超額比序項目大公開
 

本文出自12年國教專刊

儘管目前的高中職招生容量已超過百分百,國中生想繼續升學,都有學校可讀,但是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世俗觀念下,還是有許多家長與學生想擠進熱門學校的窄門。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多數人要搶少數的免試入學名額,該如何決定哪些人才能錄取呢?

例如A學校招生員額有100名,只有90名學生申請免試入學,學生全部錄取報到就學,皆大歡喜;但如果B學校只釋放出150個員額,卻有1萬人去報名,此時就非得比出個高下不可,「所以就誕生了超額比序項目的過渡型產物」,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全家盟)理事長吳福濱說。

說穿了,最終各就學區只會有前幾志願的公私立高中職才會用到比序項目,其他報名人數少於招生名額的學校,根本連比都不需要比。

基北項目最少 台南項目最多

在全國15個就學區中,基北區、桃園區、竹苗區、中投區,以及彰化區、嘉義區、台南區、高雄區是相對較受矚目的地區。出乎意料的是,國中畢業生人數達全國1∕3的基北區竟然只有三大項(5小項)的比序項目:學生志願序、多元學習表現(獎懲記錄、均衡學習、服務學習)與國中教育會考,跌破各界眼鏡,成為全國比序項目最少的學區。

而台南區則是奪下比序項目最多的冠軍,總計共有12小項,其次是桃園、竹苗區11小項;嘉義、屏東、花蓮區10小項。(其餘各學區比序項目的總彙整,請見頁50表1)

《遠見》雜誌獨家彙整全國就學區截至5月初最新版的比序項目,共計有學生志願序、就近入學、扶助弱勢、學生畢(結)業資格、均衡學習、適性輔導建議、多元學習表現以及會考成績八項。

其中,多元學習表現涵蓋面向最廣,又包含日常生活表現(有的學區稱為品德表現、獎懲記錄)、健康體適能、服務學習、幹部、社團、競賽成績、技職證照或資格檢定。

15學區一致採用三項:均衡學習、日常表現、教育會考 分析所有的比序項目,15個就學區都一致採用的項目,共三項。 第一項是均衡學習,只要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綜合活動三個領域平均成績及格者,都可以得分。每個學區都是將此項目視為「送分題」。國中學校表示,根據過去的經驗值,幾乎極少有學生連這三個領域幾學期平均都無法及格者。

第二項就是日常生活表現,基北區稱作獎懲記錄、桃園區稱為品德表現等,就是老師根據學生平常的表現,給予的記功嘉獎與懲處,最重要的是各就學區都有銷過的設計。

「主要是讓孩子有改過自新的機會,引導培養出良好的行為,學生可以向老師申請銷過,」彰化縣教育處代理處長陳逸玲說,各校都有一套銷過機制,家長不用過於擔憂。

第三項就是教育部規定「應為最後不得不」採用的教育會考成績,而且不能超過總分的1∕3,但是幾乎每個就學區都用到上限邊緣。

採計比重最高的竟然不是競爭激烈的基北區,而是彰化區、雲林區與台東區,占比達總分的1∕3(33.33%),剛好是教育部規定的極限。 再來是金門區(32.6%)、澎湖區(32%)、屏東區(31.64%),其餘都是30%,會考成績比重較低的是台南區(25.5%)、嘉義區(28.4%)。顯示會考成績仍然是比序的關鍵項目之一。

爭議較多的比序項目:體適能、競賽成績、擔任幹部 比序項目被採用第二多的是健康體適能與競賽成績表現,除基北、中投區之外,其餘13個就學區都有採計。這兩項比序也是較受爭議的,甚至引來家長的反彈聲浪,尤其是競賽成績被視為將會助長學術、才藝補習的風潮,對弱勢家庭學生相對不利。

不過,宜蘭縣政府教育處處長吳清鏞強調,競賽表現絕對不只是科學、音樂、畫畫等才藝表現,共有學術型、才藝型、創意型與體育型等,划船、跳舞、烹飪、美髮、汽修、田徑、打球、發明都算在內,只要學生有興趣參加教育主管機關主辦或是委託辦理的各種競賽得獎,都會加分。

第三個被採用最多的比序項目是擔任幹部的項目,除了基北、中投、雲林區之外,其餘皆採用擔任幹部可以得分的設計。不過每個學區對幹部的定義不同,概分為班級幹部、社團幹部、學生幹部、學校發展特色團隊幹部、自治市長等(詳細內容請見各就學區的分區介紹文章)。

幹部列入比序也是備受爭議的項目之一。以前,幹部多數都是由學生投票推舉,數量有限,是一種榮耀,並不是學生想要擔任就可以當。現在,幹部職位變成超額比序的加分項目時,有些在意的家長一定會分分必較,很容易讓老師在家長的關切或其他因素下,限於左右為難的處境。

「當人人都想搶奪資源時,我更難以好好經營班級,班上風氣會更變得更差,」一位國二的張老師無奈地說。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據悉,已經有些原本招生就相對困難的偏鄉國中已被家長要求一定要讓孩子當幹部,甚至有人提出「輪流當幹部」的建議,讓隔壁鄉的國中校長心驚膽戰,到底要不要跟進,免得將來學生比序時比輸人家,無法進到好學校,未來招生將更為困難。

慎填志願序 是上榜關鍵 再來,第四多的是學生志願序,除了彰化、台東、宜蘭、金門之外,其餘11個就學區都採計。

以中投區為例,志願序總分就達30分之多,台中市政府教育局長賴清標指出,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審慎評估性向與能力後,選填合適的志願,不要盲從跟隨而亂填,「因為第1志願與第11個以後的志願分數差距拉大到25分,會是影響比序能否入榜的重要關鍵,學生要特別謹慎選填志願序。」

第五個較多被採計的是適性輔導,共有9個就學區採計,意思就是說,學校發給國中生的《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其中有一頁是「我的志願」「家長建議」與「輔導小組建議」,只要學生、家長與輔導小組的建議相同,都可以得分。

桃園縣政府教育局局長林逸青說,這個設計是希望老師、家長能與孩子充分溝通,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志向,經過討論後,選填適性發展的志願。

大致而言,各就學區採計的比序項目都大同小異,但仍有較為特殊之處,例如中投區與台南區就鼓勵學生參加社團,發展多元能力,雖然分數不多,但是只要學生參與社團都可以得分。

另外,嘉義、台南、高雄、台東、花蓮和澎湖都有採計證照與資格檢定。但全家盟理事長吳福濱提醒,「魔鬼藏在細節裡,」學生與家長要特別注意,並不是所有證照與檢定都會被採納,只有幾個就學區授權給各高中職依學校發展的需求訂定,例如台東區、高雄區、花蓮區、澎湖區、台南區就是如此。

所以,學生必須自行瞭解想要填選學校的規定,才知道到底哪些證照、檢定可以被採計,如果選填三個志願,就要查這三所學校到底採用哪些項目,如此一來,確實會增添學生與家長不少麻煩。

最特別的莫過於嘉義區了,全國只有此就學區加入「英語能力檢定」的比序項目,還有「特殊加分」項目,也是全國首創,只要於國小、國中階段獲頒總統教育獎、全國孝行獎者,額外加10分,但是如果因為這項得分而使總分超過88分時,以88分計算,因為嘉義區的比序總積分上限為88分。

有些項目可選具優勢部分採計 特別要提醒家長與學生的是,各就學區的比序總積分不盡相同,高雄區最後採計的總積分雖然是100分,但是,其中多元發展項目有100分,讓學生選擇對自己有利部分,最多採計40分,意思就是如果有學生體適能與檢定、證照很強,光這兩項就得40分,就算其他項目零分或滿分,還是只能採納40分。

竹苗區的設計與高雄區類似,均衡發展與多元學習表現部分,學生可選擇對自己有利項目採計分數,最後總積分為100分。基北、桃園、中投、花蓮的比序總積分都是100分,相對單純,但是其他地區,請讀者要注意,總積分都不是世俗慣常使用的100分。台南區總積分是98分;彰化區、雲林區、台東區總積分是90分;嘉義區88分;屏東區79分;澎湖區78分;宜蘭區50分;金門區46分。

此外,雖然高雄與竹苗區的比序設計可以讓學生選擇對自己有利的項目計分,但對於想要用免試方式擠進前三志願的學生來說,每一項都很重要,因為當同積分時,還要進行第二輪逐項的分數比序。如果最後還是比不出來,只能進入電腦隨機抽籤。

其中,台南區、高雄區設計又略有不同,不過還是以競爭激烈的基北區與竹苗區設計最為仔細,總共有五個比序順序,如果第四個順序仍有同分而無法決定時,只好採行第五順序的電腦隨機抽籤。 不過,屆時若真的抽籤比例太多,很容易會引起家長與社會的反彈。

盡本分學習 別樣樣爭分數

相信多數家長與學生看完比序項目後,第一個反應就是:怎麼這麼複雜,我到底該如何準備呢?

由於今年的國一生將是首屆的適用對象,毫無依循方向與參考經驗,建議回歸平常心,輕鬆看待超額比序項目,因為免試申請不過,還有特色招生的管道。切記要為自己的興趣而學習,不要斤斤計較每項比序分數,樣樣都想得滿分,反而患得患失,影響學習成果,得不償失。

對於志在考取熱門學校的學生來說,盡好本分,好好學習,融會貫通課程內容,試探發展多元能力。不管是舊制的國中基測,還是新制的免試入學申請,或是學科測驗的特色招生,都能順利達到預定的目標。

至於家長又該如何看待超額比序項目呢? 應對12年國教的考試變革,有的家長厲行「棒下出狀元」;有人主張「適性輔導、快樂學習」。到底是要當個虎媽、狼爸,還是貓媽、鷹爸,比較好?主導權就掌握在你手裡。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