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指導方針: 穩中求進,先穩再進
大國崛起。從今年3月間於北京舉辦的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再度看到大陸的影響力。 過去,美國打噴嚏,全球股巿重感冒;如今,主角換成大陸。3月5日早上8點不到,開幕前夕,各國來的記者在人民大會堂一拿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政府工作報告〉書面資料,馬上找尋今年GDP成長率預估多少?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翻到第11頁看到這個數字,許多人不安地喃喃自語,「糟糕,等下股巿開盤,一定下跌;不知會跌多少天?」 這是大陸近八年來,首次預估GDP增速低於8%,也是溫家寶九年總理任內,首度調降經濟成長預期。
果不其然,9點一到,台股一開盤隨即下跌8.39點,最終跌掉109點,結束數天連續上漲格局。
同時,大陸股巿也引發失望性賣壓,由紅翻黑;香港股巿上午10點一開盤,也由中資銀行股帶頭殺低,急跌至少1%。
數小時後,英、法、德、美股巿開盤,同樣劇情上演。原本美股因為利多消息,難得突破1萬3000點,但受到大陸GDP增速放緩影響,又跌至低點。
今年,是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溫家寶的胡溫體制最後一年,也是溫家寶最後一次以最高行政首長身分,進行政府工作報告。他提出2012年GDP成長7.5%,也在3月14日由人大會議表決通過。
製造業轉型、擴大內需,提高經濟增長的品質 為什麼決定7.5%?背後意義又為何?關鍵詞,「穩中求進」。
稍早,去年12月14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已定調,2012年大陸總體經濟政策的基調、方向和主要任務正是,穩中求進。
在3月6日兩會記者上,現年82歲,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的博士指導教授、全國政協常委厲以寧又再次強調,「2012年的指導方針是,穩中求進。」
「穩中求進,就是既要『穩』,也要『進』,」《人民日報》社論分析,「不穩無法進,不進難以穩;兩者互為條件,相輔相成。」 花旗(中國)零售銀行研究與投資主管邱思甥分析,大陸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發展狀況和世界密不可分,如今歐美日景氣尚未復甦,大陸經濟更要撐住才行。
「進,就是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厲以寧中氣十足地分析,大陸過去太依靠出口、投資增長,現在必須再加上內需消費,讓三輛馬車帶動經濟成長,因此一定得要提升人民收入;同時,製造業也要轉型升級、節能減排,淘汰高耗能與高污染產業。
「GDP增速調低至7.5%,正是為了調結構,」溫家寶在兩會最後一場記者會上認真地說,大陸經濟能夠克服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走上一條注重品質的發展道路,從根本上有利於世界經濟的發展。
雖然,7.5%這個數字一度造成全球股巿動盪至少三天,但長期來看,外界還是普遍認同大陸這個決定,覺得這是一件長期利多消息。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就肯定表示,「7.5%,是合適的」。大陸追求的是未來數十年的「可持續增長」,而非短期「快速增長」。
「經濟成長放緩,有利緩解物價上漲、環境破壞等問題,」大陸發改委主任張平分析。
要經濟體制成功改革,就要先改革政治體制
但如何穩中求進,成功調整結構?關鍵詞是「深化改革」。
今年兩會,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長達36頁篇幅,「改革」兩字,一共出現70多次。他一字一字、不疾不徐說,「改革開放,是決定大陸前途命運的正確抉擇。」「我可以對大家講,為了大陸的改革開放事業,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奮鬥一天,」記者會上他又重複說了一次。
始於1978年的大陸改革開放,至今已經超過30年;現正進入下個階段,從政治、經濟、到社會,都必須穩中求進,調整結構。
「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溫家寶慎重地說,如果社會上產生的新問題,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
貧富差距大,人民不滿權貴資本主義
例如貧富差距擴大就是一個眾人皆知的重大問題。「大陸權貴(官僚)資本主義,情況愈來愈嚴重了,」著名經濟學家、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不只一次撰文批評。
這些有「管道」的權貴人士,結合官員力量,壟斷社會的財富,甚至貪污、腐敗,賺進大把鈔票,使得巿井小民等非權貴人士,無法透過努力打拚,獲得致富的平等機會。
近年來,大陸社會有一股回到改革開放之前的聲音愈來愈大。
當時,人民雖然都貧窮,但至少「公平」。這股被視為極左的力量,正試圖利用人民對權貴資本主義的不滿,再次發動文化大革命。
「要警惕右,但主要防左,」溫家寶引用鄧小平當年南巡談話,表明他的態度,「改革只能前進,不能停滯,更不能倒退,停滯和倒退都沒有出路。」
重慶巿委書記薄熙來下台事件,外界解讀,原因之一也和左右路線之爭有關。
薄熙來從2007年12月到重慶,主張唱紅打黑。開展紅色文化運動。例如,下令小學生學唱紅歌、重慶衛視必須播放紅色節目。
他曾解釋,唱紅歌,例如〈黃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都是在民族危亡之際,中華兒女救國圖存的歌曲,為什麼不能唱?但無論他的用意為何,唱紅行為卻深深受到極左陣營人士歡迎。
兩方面政治改革,解決社會矛盾 為了穩中求進,解決社會矛盾,溫家寶正在推動的政治改革,分別從兩方面做起。
一方面,從最底層的民主選舉開始,讓人民擁有一點點參與權與監督權。「我曾經不僅提出一次,要堅定不移實行村民自治,保護村民直選的合法權利,」溫家寶回答記者提問,大陸的民主制度會依照國情循序漸進發展,這是任何力量阻擋不住的。
廣東烏坎事件就是一例。過去數年,陸豐巿烏坎村村委會將一塊3200畝的集體土地賣給開發商,入帳7億多人民幣,但居民全不知情,每戶只取得補助款550人民幣。
去年9月21日,烏坎村民知道實情後,聚集3000~4000人前往陸豐巿政府抗議,但沒結果;之後,居民只好多次前往示威,並與警方爆發衝突。
其中,烏坎村民薛錦波等五人被刑事拘留,甚至薛錦波羈押三天後,居然死亡,疑似被刑囚致死,進而引起村民氣憤,事情愈演愈烈。
12月中旬,廣東省委副書記朱明國介入處理,接受了村民的要求,事情出現轉緩。之後,烏坎村民重新選舉村委會。
「改革不動真格,烏坎還會出現,」全國人大代表、剛上任的廣東省長朱小丹在兩會記者會上點出,要在黨的領導下,支援村民自治,管理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
嚴格執行〈預算法〉,避免中央、地方浪費公帑
另一方面,逐步完善,讓中央、政府收入都要納入預算管理。
目前,大陸政府收入的種類太多,不需編列預算,也可以任意增收各種費用,甚至在花費時,也不需依照規定行使。公款吃喝、公車私用、公款旅遊等三公消費浪費最被詬病,一年花費高達3000億人民幣。
2009年,大陸各級政府行政管理費用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18.6%,明顯高於日本2.38%、英國4.19%、加拿大7.1%、美國9.9%。
但同時,大陸在教育、科技、文體與傳媒、社保和就業、保障性住房、醫療衛生、環境保護支出等民生支出,卻不足38%。
因此當溫家寶在兩會指出,「加強廉政建設……,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消息一出,公款吃喝最常購買的茅台酒、五糧液股價應聲下跌;現貨價格,也跟著跌價。
「儘早修訂並嚴格執行〈預算法〉,應該用法律的形式,嚴格限制政府的收稅權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金融公司董事長李劍閣呼籲。
政治改革之外,經濟改革也是重中之重。包括保持經濟平穩發展、結構調整、控制通貨膨脹三大重點工程。挑戰艱鉅。
「今年可能是最困難的一年,但也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年,」溫家寶堅定總結,「在我任職的最後一年,政府將做幾件困難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給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