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衝突、妥協、進步?-民進黨二十一太保出征

曹郁芬
user

曹郁芬

1990-02-15

瀏覽數 19,850+

衝突、妥協、進步?-民進黨二十一太保出征
 

本文出自 1990 / 3月號雜誌 第045期遠見雜誌

如果立法院是政治明星競技的舞台,戲是愈來愈精彩了。

二十一位民進黨員,外加兩位親民進黨的縣長進入國會,在野陣營走了七名老將,卻換來十七名新銳。「每一個都是角色,」被視為國會意見領袖之一的國民黨立委黃主文搖搖頭說:「將來舞台的時間、空間要被他們占滿了。」

民進黨籍立委向以法、政背景見長,這次選舉結果也不例外,律師出身的便有五位。第一會期裡,民進黨已將司法及預算委員會列為問政重點,出馬角逐召集人的職位。

「名嘴」登場

若將人才視為七彩光譜,在野陣營的色澤更見繽紛。林正杰和黃天生側重生態和環保。陳定南和張博雅具備豐富的地方行政經驗。洪其昌與魏耀乾是醫師從政。彭百顯則是第一位財經學者出身的在野立委。不同的專業背景和問政重點,為民進黨開拓了更廣的施展空間。

向來活躍於民進黨助講台的憲法學者李鴻禧形容,他們多半是能言善道的「名嘴」。朱高正曾在十五天內辦過六十場演講,陳水扁也有一天七場的紀錄。民進黨立委一向倚賴政見發表會博取喝采,「口才不好的早被淘汰了,」擅長台語演說的李鴻禧說。

他們長期扮演抗爭角色,多數具有豐富的街頭運動和政治鬥爭經驗。盧修一、林正杰和陳水扁受過牢獄之災;洪其昌與謝長廷為「五二0」、「六一二」兩件官司和法院長期纏鬥;陳定南曾下令戲院不必放映國歌;張博雅則豎起第一座二二八紀念碑。

「我們是國民黨魔鬼營,斯巴達教育訓練出來的壞孩子,」總結民進黨立委的政治背景,林正杰流露出新科立委的意氣風發:「現在準備向宮廷新貴挑戰。」

從戒嚴跨入解嚴,立法院在過去三年裡高潮迭起,民進黨雖然只有十三位立委坐鎮,但是已經塑造出兩黨競爭的聲勢。

正、副院長改選,民進黨推出許榮淑、吳淑珍角逐。「國安法」和「集遊法」等重大法案的審議,民進黨以黨團力量頻頻參與協商。七十六年二月,朱高正更以火爆動作,打響超級巨星的名氣和國會全面改選的訴求。

有人比喻兩黨在上屆立法院的較勁如同一場籃球賽。民進黨的球員少,但是不乏長於灌籃做秀的明星。然而緊迫盯人的打法,卻使揮拳相向,甚至毆打裁判的場面屢見不鮮。

扮演影子內閣

大幅換血之後,新的競爭方式或許更像一場考驗團隊默契的棒球賽。達到提案所需的法定人數,「民進黨有了很好的選球機會,」一位政治觀察家指出。

民進黨的投球本領,立刻就要面臨挑戰。「這是嚴峻的考驗,大家要看你能提什麼法案?」主張民進黨應在公共政策方面多下功夫的朱高正說。

一些國會記者指出,過去民進黨雖然善於在質詢時造勢,但是審查法案時出席率偏低,有實力在攸關民生大計的法案中腦銖必較的立委屈指可數。

多數立委瞭解他們背負了更多的期待。過去只需要喊出反國民黨的口號,陳水扁卻相信:「今後民眾一定要讓你表態。」

「我們要扮演影子內閣,」新任黨團總召集人的張俊雄勾畫出新角色:「除了批判,還要提出替代方案。」

藉由加強幕僚來充實專業知識和質詢材料,在新科立委間形成共識。謝長廷計畫聘請八名助理,陳水扁將擴增一個十名幕僚的辦公室。朱高正的十二人助理團,已為其餘立委超越的目標。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鑽研預算及法案多年的康寧祥和黃煌雄同時退出了舞台,民眾的掌聲可以捧出明星,是否也能支撐一位用功的專業立委?「情況是相當悲觀的。」一位長期觀察在野黨的記者感傷地說。

高度動態表現

「得到選票的,難道就不是專業立委?」陳水扁不以為然。林正杰也指出:「表演還是要有內容。」

政治學者黃越欽同意立委角色有了新的分水嶺:「專業不只是靜態,還要高度的動態表現。」他建議專業知識可以倚賴幕僚和行政資源,「畢竟立法委員是要為民奔走服務的。」

從公共政策著手,可以落實反對黨的立場;談抽象理念,有人相信更能凸顯反對黨的精神。今年首次進入國會的新潮流系公職人員代表了極端的反抗聲音。洪其昌不諱言他的主要參政理念是「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

不同的理念將在立法院相互激盪,憲政危機問題將是敏感話題中最重要的交集。陳定南希望制定新憲法,謝長廷主張憲法維新,陳水扁認為談憲政危機未必就是挑戰國家認同。立法權的運作,未來必然和行政權、監察權發生衝突。

推動理念的造勢行動會從議會延伸到街頭。文質彬彬的陳定南也不排斥「藉重議事以外的社會運動來推動重要議題」。

梁、康時代過去

各憑本事打天下的民進黨立委,個個都有自己的利害和堅持。儘管受訪立委口頭上都同意團體默契應重於個人表現,但是張俊雄坦承明星間合作不易,黨團運作的默契,「必須建立在大家的重疊面上」。

未來立法院的整體運作,又何嘗不是如此。議壇老將指出,質詢固然可以發揮打擊威力,但是得分關鍵還在黨政協調。

協調首重互信。民進黨元老立委康寧祥和國民黨資深立委梁肅戎從黨外時期便建立友誼,兩人曾是雙黨政協調的主力。但是隨著前者暫別政壇,後者登上院長寶座,憑個人交情溝通的時代已經過去。

公平的遊戲規則更加重要了。在民進黨仍居絕對少數的情況下,黃越欽忠告立法程序要公開,「千萬不能再秘密立法、強行通過。」他指出,唯有國民黨大刀闊斧改革,才能阻止民進黨的問政路線游走到體制之外。

國民黨也面臨了不得不改的壓力。資深立委在迅速凋零,繼起的增額立委也不甘讓民進黨獨享質詢風采。新國民黨連線成員之一的郁慕明認為,黨籍議員過去總在黨意壓抑下「忍辱負重」。「以後國民黨立委不會這麼聽話了,」他不服氣地說:「不然會變成乖乖牌。」

反老和要求當家做主的聲音愈來愈強烈。民國七十六年起,增額立委的次級問政組織紛紛成立。本屆正、副院長選舉,要求「少少配」的呼聲此起彼落,企圖心旺盛的集思會和建研會更分別推出院長候選人角逐,向黨部規畫人選挑戰。民進黨立委成了拉票、攏絡的對象。

立場變換有彈性

在立法院的政治市場裡,同志和對手,敵人和朋友有變換的彈性。利益,不是黨籍一線可以畫得分明。立法院的本質變了,民進黨立委固然個個勇猛機伶,對手也愈見強勁。

未來的兩黨抗爭將要步人那種循環,陳水扁的問政三部曲:衝突、妥協、進步,是否會成為主旋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