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也要帶領國家新一波的經濟轉型,不再強調低成本,而是強調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和研發能量,發展「可輸出的服務業」,才能做到民富國強。陳冲內閣能否衝出經濟好成績,全民拭目以待!
2012年1月14日,馬英九總統連任成功,隨即對外表示,未來四年雖無連任的壓力,但有歷史評價的壓力,他會盡心,希望做得更好。 就在歷經了16天後,他向全民端出了最新的戰鬥團隊名單。
這次中幅度改組的內閣成員新舊並列,由財金背景出身的陳冲出任行政院長,被喻為是全世界平均學歷最高的內閣。在連同行政院正副院長在內的47位成員中,總計有23位就讀於台灣大學,比例近半為49%。而取得國外博士學位的閣員有25位,還有4名畢業於本國研究所博士班,最高學歷為博士的占比竟然高達61.7%,台灣內閣的學歷堪稱是「高人一等」。
另外,擁有國外碩士學位的有4名,從國內研究所畢業的也有7位,碩士學歷占比為23.4%。而且政務委員管中閔與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不僅擁有博士學位,同時也是中研院的院士。
新內閣名單中,女性成員為11位,總計47位當中有31位留任原職務。轉換跑道而高升的有7位,分別是行政院長陳冲、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內政部長李鴻源、財政部長劉憶如、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工程會主委陳振川以及國科會主委朱敬一。
另外,還有9名新面孔,分別是祕書長林益世、教育部長蔣偉寧、青輔會主委陳以真、農委會主委陳保基、文建會主委龍應台,以及4位政務委員黃光男、張善政、楊秋興、管中閔。
陳揆最受好評,部分閣員引來雜音
朝野對於這份名單多持肯定態度,尤以閣揆陳冲得到最多正面評價。產業與學術界都認為他出身技術官僚,兼具產官財金背景,嫻熟公務體系,頗符合社會對振興經濟的期待。
「他當過財政部次長、證交所董事長、永豐金控董事長、金管會主委,非常瞭解金融產業,有助於與業界溝通,」台灣工銀董事長駱錦明期許,瞭解基層的陳冲能快速建立兩岸貨幣清算制度。
其他閣員中,張善政、管中閔、陳保基、龍應台被認為是幾大亮點新人。而前綠營大將楊秋興擔任政務委員則是這次不分政黨「唯才是用」的指標之一。
不過仍有些許閣員出現了部分雜音,包括從經建會轉戰財政部的劉憶如、教育部長蔣偉寧、國科會主委朱敬一、祕書長林益世,以及青輔會主委陳以真等。
親民黨立院黨團總召李桐豪不諱言,在新內閣當中,劉憶如擔任財政部長是他比較無法理解的人事任命,因為她的專業背景是金融,不是財稅,可能更適合當金管會主委。
而文化大學政治系主任楊泰順則對教育部長的任命非常訝異,這不是他對「蔣偉寧」這個人有意見,因為他能當上中央大學校長不能說不適任,只是很難將以土木見長的他與教育聯想在一起,而且過去並未對教改公開發表過見解,可以說是教育政策的圈外人、門外漢。
不過,最讓外界詫異的還是年紀最輕的青輔會主委陳以真,今年34歲的她為耐斯集團小公主,曾任記者與新聞主播。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多次在電視節目中指稱:「這個人事命令很難說服人,不管是誰決定的人選,都是對青年沒有良心的人,這個內閣人選是最對不起年輕人的人事命令。」
她所質疑的是,台灣20至24歲的青年失業率高達12%,如此嚴峻的課題,為什麼會找一位完全沒有相關經驗的人接手,馬英九為何會如此不重視青年的失業問題呢?
而給新內閣打75分的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助理教授陳朝建卻驚訝地發現,不沾鍋的馬英九最近也沾惹了政治酬庸味。
政治本來就要酬庸,關鍵是對象必須是人才
例如因為親上火線說明「宇昌案」而充滿爭議性的劉憶如,競選立委失利的林益世、陳以真,以及幫國民黨操盤大高雄選戰的楊秋興,他們的任命很自然會讓人聯想到選舉。
不過楊泰順卻樂觀看待。他認為民主政治本來就要酬庸,關鍵是酬庸的對象必須是人才。如果領導人為贏得好名聲,而不敢酬庸,才更荒謬。林益世有立院黨團的經驗、楊秋興是施政滿意度五星級的縣長,都算是人才,唯獨陳以真行政歷練較弱,不過利弊相比,拔擢她對年輕世代確實有激勵作用。
他更進一步指出,內閣不會這樣就不動了。這次總統提前與立委一起選,是馬英九從天上掉下來的大禮物,讓他先改組試水溫、體察社會觀感,給閣員三個月試用期,等到520正式就職後,根據這期間的表現,再行調整換人都有可能。
多位副手具加分效果,幫助施政無縫接軌
除了新閣員有亮點外,副手陣容也不容小覷。
找對副手有加分效果,朱敬一就深知箇中三昧,擅長財經的他雖然當過國科會人文處處長,卻與科技無直接關聯,也有人質疑其接掌國科會的適宜性,他很快就聘請了清大工學院院長賀陳弘擔任副主委,以補己之短。
賀陳弘擁有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機械工程博士學位,哥哥是前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擁有豐富的學校行政經驗以及傑出的學術成就,這樣的稀有動物去哪裡找?」朱敬一推崇地說。
而被質疑不懂財政的劉憶如也找來世新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徐仁輝出任財政部政務次長,他28歲就當上國庫署科長,為當時最年輕的科長,曾擔任台北縣長周錫瑋時期的財政局長。「擅長地方財政的他,對劉憶如助益不小,有利於解決未來六都的財政問題,」陳朝建對這項人事任命頗為讚賞。
另外,前立委張顯耀被拔擢為陸委會副主委,而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葉欣誠則接手環保署副署長,由於葉欣誠歷任過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以及消基會的董事,被認為是最合適的環保政策論述與溝通者。
除了耐斯集團小公主外,今年39歲的女籃國手錢薇娟也破格進入行政院,接任體委會副主委,因而震驚體壇。她深知外界的疑慮,曾對外表示,就是因為沒有經驗,才需要學習。而其他部會首長為了立即「無縫接軌」,多數都選擇留用既有的副手。
閣員人事任命,馬總統握主導權
不過陳冲雖貴為閣揆,整個改組過程仍充滿了馬英九的影子,只要從江宜樺、張善政的談話就能一窺究竟。
馬英九連任成功後,親自找當時的內政部長江宜樺談了三次之多,江宜樺直到大年初二才允諾出任副院長,完全是因為被馬英九的一席話所感動。而張善政也是因為馬英九的盛情難卻,才辭去年薪千萬的Google亞太區基礎建設營運總監的職務,火速趕回台灣履新。 甚至連陳冲打電話給楊秋興時,也是馬英九先跟他談完話後,陳冲再接下電話,邀請楊秋興擔任政務委員。
不管陳冲對這份內閣名單的琢磨是深還是淺,當他應允接下院長的那一刻,早已有了面對嚴峻挑戰的心理準備。因為他要面對的絕非只有財金議題,對外是歐債危機還未完全結束,對內則是美牛、經濟、就業、稅改、國債、降低貧富差距以及新能源政策等既棘手又複雜的問題,稍有不慎,就會惹來罵名。
2月6日,當他首次以院長身分發表談話時,就指著行政院大禮堂一副大對聯說,出自於漢朝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民富國強,眾安道泰」的這幅字,是指人民有錢了,國家自然強盛;大家安心了,世道自然非常順利。不過,並不只是金錢的加值,更應該堅持提升生活品質和文化水準。
推動富民經濟,發展可輸出的服務業
陳冲繼前任院長吳敦義提出的庶民經濟後,要更進一步推動「富民經濟」。他希望在安定的基礎上,創建「繁榮、共享、永續」的成長,而目前台灣需要新一波的經濟轉型,不應再強調低成本,而是強調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和研發能量,發展「可輸出的服務業」,才能做到民富國強。
發表完就任感言後,他強調「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而是做事的時候」。緊接著主持閣員交接儀式,並隨即召開行政院院會,下午則是到總統府參加上任後的第一場記者會。
在記者會中,馬英九肯定陳冲是穩健、低調、平實、要言不繁、切中要害的人,更期望他能一秒鐘都不浪費的組織「安心內閣」,並列舉了對閣揆的諸多期望,包括因應歐債危機、處理年輕人失業問題、照顧弱勢等等。
或許是馬英九的殷殷期盼過於沈重,坐在總統身旁的陳冲總是一臉肅穆,低著頭思考、看文件,從頭到尾都沒有轉向過總統,彼此的眼神毫無交流。確實,壓力正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向陳冲,不只是總統交代的事宜,還有更棘手的政治議題等在他的面前。
新內閣兩大考驗:美牛進口、歐債危機
楊泰順認為,美牛將測試陳冲處理政治議題的能耐,不過最終還是要看領導人的決策,如果馬英九仍和稀泥,這已不是院長的職務所能解決,處理不當,很容易讓內閣陷入風暴。
另外,面對個個頭角崢嶸的閣員,他能不能帶領部會發揮團隊戰力也是考驗。尤其延攬張善政、管中閔、楊秋興等人擔任政務委員,雖然各有專長,會不會受限於政委的職責而無法發揮,也是外界觀察的重點。
李桐豪就直指,內閣人選雖然都是各方佼佼者,仍有不少是首次從政的學者,他們欠缺行政經驗,又不了解地方基層,實際效益有待觀察。陳冲當務之急是召集所有閣員開會凝聚共識,讓首長清楚共同目標,而不是各做各的,才能發揮團隊力量。
對於外界的疑慮,陳冲以實際行動來回應,他已經決定未來每個月都會由管中閔召開一次「國際經濟景氣小組」會議,就歐債危機對台灣造成的影響,商討解決方案;至於美牛議題,將會不定期由農委會組成小組,與經濟部、衛生署、消保處共同研討因應對策。
其實,上任的第五天,2月11日,陳冲就已經邀集所有政務首長上了一整天的課,希望加強部會的橫向整合,以及對外溝通能力。希望官員都能以通俗文字或說法,有耐心、不厭其煩向民眾、媒體說明。 另外,發布統計資料時,各部會要先進行解讀,讓媒體及民眾了解統計資料背後的意義。
到底新的內閣團隊能否幫馬英九留下好的歷史評價?各界都用放大鏡檢驗中,不過陳朝建卻認為,現在還言之過早,政府正在進行的組織再造工程浩大,目前許多部長都只是過渡首長,能否一步到位,還要看立法院的審理速度,這將是總統尋求歷史定位的大考驗。
5月20日時,馬英九才正式進入第二屆的任期,屆時內閣是否還會重新調整,不得而知,不過他似乎已做好全力衝刺的準備。如同江宜樺對媒體所言,馬總統選後一直沒有休息,未來四年每天都要全部用掉,他付出全部的生命力在做事,不是講講而已。
馬英九與陳冲能否帶領新的團隊,交出成績單,以符合民眾的期待,或許從當前最迫切、火熱的美牛議題,很快就會有答案。
box 新內閣有三多:博士多、 台大多、土木背景多
新內閣正式就任後,政治圈就有人戲稱,台大土木系簡直變成是台大政治系,是繼政治系、法律系後,政壇最熱門的科系之一。
這個說法其來有自,文化大學廣告系副教授鈕則勳就說,新內閣有「三多」,就是博士多、台大多、土木背景多。
9位新面孔中,6位出身台大。閣員中有5位具有土木工程背景,政務委員楊秋興、張善政、教育部長蔣偉寧、公程會主委陳振川都畢業於台大土木系,而內政部長李鴻源雖然畢業成大水利系,卻在台大土木系任教達27年,也算是台大土木幫成員。
2012年新內閣之最
內閣總成員︱47位
留任原職務︱31位,占65.96%
更上層樓︱7位,占14.89%
新手上任︱9位,占19.15%
博士學位者︱29位,占61.7%
碩士學位者︱11位,占23.4%
男性成員︱36位,占76.6%
女性成員︱11位,占23.4%
年紀最長︱央行總裁彭淮南,73歲
年紀最輕︱青輔會主委陳以真,34歲
註:本次內閣成員計算不含副秘書長,連同正副院長計49個職務,但有人兼任兩個職務,實際為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