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選填大學志願時分,總讓大批學生和家長傷透腦筋。對社會科學有興趣,卻不知道該選填社會系、政治系還是人類系?你有幾種選擇──系學士班或者學位學程。你想選哪個系呢?
清大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四年級學生沈芯菱,四年前就做了這樣的選擇。人社學士班不分系招生,學生大一至大三共同必修45學分,大三以後,在歷史學、哲學、人類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語言學、性別研究、文化研究、文學與創作等9個學程中,選擇主副修48學分。
沈芯菱主修社會學,副修人類學。她說,當初因為想具備整合性的多元能力,選擇學士班的學制,「念了四年,每一個學程都可以接觸到,這很難得。」
交大電資班、元智管院不分系
修課扎實有彈性 不分系招生可分成三類:1.學院提撥部分名額成立不分系學士班,但各系仍保持獨立招生,例如清大人社學士班;2.全學院不分系招生,二、三年級再分系,或選擇主修學程,前者如銘傳大學觀光學院,後者如元智大學管理學院(表1);3.整合院系成立學位學程,類似一個科系,但提供跨院系整合課程,學生畢業同樣可取得學士學位(表2)。
清大全校七個學院都推出不分系學士班,也是目前擁有最多不分系學士班的學校。清大教務長陳信文表示,不分系學士班包括延後分流、培養學生雙專長、提供整合性學程等特色。
然而,家長或許擔心,孩子雖然擁有雙專長,但是否學而不精?陳信文解釋,一個人的時間有限,不分系學生修習專業課程時間確實比一般科系學生來得少,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學生投注較多心力在跨領域的學習,「這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非常重要,要有專業知識,也要有廣義知識接合。」
交大電機資訊學士班就是很成功的一例,每年在指考二類組科系排名,穩坐前10名排行榜。交大電資班擁有小班教學特色,一屆約30人,學生前兩年修習共同必修科目及電機資訊領域基礎課程,三年級起再由學生依興趣選擇元件、電路、系統與資訊等四組核心課程。
交大電資班主任陳紹基表示,未來技術走向跨領域,因此需重新思考如何訓練學生,培養擁有整合概念的未來工程師,電資班規劃的四個主要學程相當扎實,學生修課也很有彈性。
成大學士學位學程是國內第一個全校不分系的創舉,大一不分系,學生可以至全校各學系選讀想修的課程,探索興趣,大二再填寫志願選系。但仍須注意的是,校內熱門科系有招收名額限制或未開放,例如醫學系就無法選填。
政大雙修、輔系學生多
法政、外文、經濟受歡迎 就算沒有選填不分系學士班或學位學程,進入一般科系就讀的學生,在學期間還是可以依自己興趣,選擇雙主修、輔系和學分學程。
以四年制為例,學生可在入學後第二學年,至第四學年第一學期止,申請雙主修或輔系,通常依歷年成績審查,少數科系另外加上筆試。
當然,最好還是及早申請、安排課程,若等到大三、四才申請,修課時程就可能拉長而延畢。修滿規定科目且學分及格,畢業證書會加註輔系或雙主修名稱,若未修滿,也可以申請放棄。
政治大學學生雙主修和輔系比例均居冠,平均每10個人,就有1位雙主修、3位輔系。
雙主修比例前三高為政大、台北大學、長庚,輔系則為政大、東華、師大,在技職學校中,台灣科技大學和文藻外語學院比例最高(表3、表4)。
至於哪些科系最受到學生歡迎?在選擇雙主修、輔系的科系名單中,法律系、外文系、經濟系、會計系頻頻出現。例如政大雙主修科系前三名為法律、經濟、會計系,台北大學則為經濟系、法律系財法組、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而台科大輔系、雙主修皆以應用外語系、財務金融學士學位學程、科技管理學士學位學程最受歡迎。
整體來說,與高中背景為自然組的學生相較,社會組學生進入大學,較多人選擇雙主修與輔系,財經學群、管理學群、法政學群與外文學群是培養跨領域能力熱門選擇。
台大學分學程重實務 學生可從做中學
如果考慮雙主修、輔系花太多時間,想多留一些時間給社團,或享受課外生活,也可以選擇學分數要求比較少的學程(表5)。學分學程多結合跨院系的師資與課程,修畢約30個學分,就可以取得學程證書,但並非學位,也不會註記在畢業證書上。
近年來,有許多學校開授符合時代趨勢的學分學程,頗受學生歡迎。
例如台大創意創業學程從2008年開始開課,結合台大11個學院的資源,修習學程的學生組成更加多元,歷屆學生曾到八八風災重災區,為當地居民打造咖啡豆品牌行銷,也曾創辦免費教大學生穿搭的雜誌。
104人力銀行日前公布13種「乘法人」黃金職種,包括都市設計師、社群製作人、體感工程師、與醫學美療師等。
這些「乘法人」融合不同的專長或學門,近3年市場需求平均成長5成,超過104人力銀行全體職缺平均成長3成5;且年薪資總額平均成長3成3,超越主計處薪資統計幾乎零成長,顯示企業對於擁有多元專長的人力求才若渴。
各大學提供了多元的課程與學制組合,端看學生如何搭配選擇。既然已經入了寶山,豈能空手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