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雲端的競爭力, 取決於品質和安全

專題論壇2〉雲端運算的深化應用

王美珍
user

王美珍

2011-12-15

瀏覽數 14,200+

雲端的競爭力, 取決於品質和安全
 

本文出自2011華人峰會特刊

主持人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 黃崇興

與談人

桃園縣縣長 吳志揚

美國飛塔公司總裁 謝青

IBM中國研究院院長 李實恭

與談人桃園縣長吳志揚,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碩士,曾任第六、七屆立法委員,經濟部中小企業榮譽諮詢律師。目前正積極推動將桃園縣打造成智慧城市。

飛塔公司總裁謝青,畢業於北京清華大學工程碩士,是統一安全威脅管理(UTM)市場的領軍者,並於2009年於NASDAQ上市,被評為「2009最佳上市公司」。他也曾被世界經濟論壇和《時代》雜誌譽為「技術先鋒」、《富比士》雜誌認定為商業領域中最有影響力排名前25的華人。

第三位與談人是IBM中國研究院院長李實恭,他也是IBM大中華區科技長,主持北京、上海IBM研究中心。在他的帶領下,IBM中國研究院致力於雲端運算、資訊分析與數學優化、服務科學、物聯網集新一代軟體等領域的技術發展。

在論壇中,吳志揚分享全國最大工業城的桃園縣以雲端打造智慧城市的實際案例,包括中小學的用電管理、新興社區裝置智慧話機服務等,看見雲端如何讓縣民的生活更方便。李實恭則分享了雲端的進程,應該從經濟規模開始,進階到產業鏈的整合。

謝青則提醒了雲端服務的安全性,將是雲端服務商未來競爭力的關鍵。

桃園 以雲端科技打造智慧城

〈主持人〉黃崇興:今天,很高興有三位不同領域的與談人,用不同的層面討論雲端的概念,結合資訊的技術,對產業有什麼樣的啟發?怎麼樣將價值發揮到最大?從你們各自的領域,怎麼看待雲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與談人一〉吳志揚:桃園縣是全國最大的工業縣,有24個工業區,接近100萬名勞工,每一種產業都在此有完整的產業鏈,前500大製造業有一半以上工廠都在桃園縣,工業產值一年約有2.3兆台幣。縣內很多知名的企業和雲端有關,包括廣達、英業達、宏達電。因此,全桃園縣的雲端運用,可以說是全台灣雲端應用的一個縮影。

行動通訊方面,桃園縣至少有五家企業做了雲端服務的大型投資:包括中華電信、華碩、宏碁、遠傳及宏達電。至於台灣一向以來的強項伺服器,則有有英業達、廣達、技嘉等,提供了微軟、Google的伺服器。

研究能量的部分,桃園縣目前則有15所大專院校,明年將會有16所。中央大學建置了一個以學術研究為服務對象的雲端實驗室。

另外,開南大學也與英業達產學合作,打造醫療與教育的雲端服務。 縣政府本身,其實也是雲端服務的重度使用者。我們採取的策略是「資源運用、資訊集中、資料共享」,希望我們的雲端不是只製造硬體給外國人用,自己也要應用,政府要率先示範。我們用租賃的服務,減少建置維運的成本。例如,桃園縣的中小學我們已使用中華電信校園用電管理平台,透過平台管理每個學校用電資訊,也有效達到節能減碳的效果。1999的縣民熱線也是雲端的服務。

我們也希望把雲端推廣到一般民眾的生活中。我們在房價高、居民水準高、很多新大樓的中正藝文園區,和廠商合作設置了智慧話機,充分運用雲端技術,用話機可以有監看、資訊、娛樂,甚至遠端醫療整合的功能。希望從智慧社區先推動,再擴展到智慧城市,最後和北台灣共同形成智慧生活圈,是我們希望的發展方向。

保護雲端用戶的資料很重要

〈主持人〉黃崇興:只要說到「防」或「反」,從最早的防火牆到現在防入侵、反垃圾,這都是飛塔公司的專長。可否請謝總裁談談防護動作與雲端的關係?

〈與談人二〉謝青:我做的事業一直都和網路安全有關。我開的第一家公司,是在史丹福大學讀博士時。當時先以軟體來做網路安全,幾年以後感到無法創新。1996年後,我又開了第二家公司,做的是防火牆,滿成功的,但我還是以高價賣掉。因為,防火牆只考慮到鏈接層,但是像病毒、不良的網路內容、垃圾郵件,沒辦法真正擋住。第三個公司「飛塔」,2000年成立,從鏈接層進階到了內容的利用層面,讓鏈接不被掐斷的狀況下,讓用戶也能安全使用,並且不影響網路運作的速度。

目前雲端的計算,把全球的用戶和廠商都連結在一起,最重要的顧慮是安全性。根據許多的調查,當我們把應用放在雲端,和用戶自己管理相較,其實是更不安全的。以前,下班後把門一關、機器一鎖,別人就碰不到你公司的資料。但是,在雲端,你的資料可能和競爭對手放在一起。如何在雲端上保護用戶、企業的數據,是廠商和用戶都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做的,就是希望能對雲端安全能有不斷的改進,提供新的服務。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雲端發展三階段 整合產業鏈

〈主持人〉黃崇興:李實恭長期以來,不斷帶領IBM的研究團隊,在IT技術上耕耘。也請您分享一下,雲端技術的深度應用如何給我們啓發?

〈與談人三〉李實恭:我先和大家分享很簡單的一個字「價值」。發展雲端是為什麼?接著要看,應該發展雲端的什麼部份?如何用雲端幫助我們的企業?這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首先,科技的發展,是受到經濟發展的規則推動。因此,雲端發展的第一步,是創造經濟規模、把成本降低。技術面上我們強調切割,要把一個難的問題,切成不同的小塊,讓做的人愈來愈多,像生產線一樣,成本自然降低。

第二,達到經濟規模時,很多原本不需要用的東西,就開始必須被迫要使用,因此必須再進一步追求服務的質量,在技術上開始要做整合,當整合做到好,既可享受經濟規模,也可以享受個性化的服務品質。以上兩個規則,目前主導了很多雲端運算的發展。

第三,當經濟規模已經達到、也滿足了服務的質量之後,就要追求更高的經濟價值。將來,會有很多大量的數據,尤其今天很多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都會產生許多數據。

怎麼把雲端上過去蒐集不到的數據,產生更大的價值,同時在品質服務上造就新的應用?值得思考。一方面,從消費者往企業移動時,要看怎麼在產業鏈上做整合。第一部份是產業鏈上下游的垂直整合,藉雲端運算,不只是運用技術,更可改變產業的結構,幫助新的商業模式發展。另外,是水平的整合,即使在同一個產業鏈之內、同類型、同階層的公司,大家可以在同一個平台上共同發展,共同創造新的模式,這樣的整合在現在的供應鏈、物流裡已經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不只會有新的商業模式,而是可能根本上改造商業上一種新的做法。

〈主持人〉黃崇興:請教李院長和謝總裁,你怎麼看IT產業雲端運算整個未來的技術趨勢?

〈與談人三〉李實恭:我還是用剛才的框架來說明。第一,若IT產業從事的是針對創造經濟規模,從事hardware(硬體)的生產者,必須要和經濟規模連結,否則成本無法負擔。第二,創造好的品質服務,software(軟體)生產者則要做得更多。第三,把數據轉成價值,做很多分析的、優化的公司會慢慢出來。現階段還是大部份還是底層的基礎建設,未來怎麼往上發展,是不是有預留發展的空間,是每個公司注意的關鍵。

〈與談人二〉謝青:我們做了一些調查,在行動裝置上,有一大特點:只有少於10個百分點的使用者有裝安全防護軟件,但PC的使用者則超過90%都有裝防護軟件。所以很多雲端運算,從中端到用戶,完全沒有安全的防護。

因為手機沒有那麼大的計算量與容量裝安全軟件,而現在很多對雲端的攻擊,不是透過鏈結,而是很多病毒、釣魚軟件等。

所以,消費者對於雲端服務商,將會提出更大的要求。有些歐洲國家,已經要用法律的手段,開始要求雲端服務商一定要對用戶保護,避免收到安全的攻擊。

對於雲端服務商怎麼保障用戶,要有一個機制。但因為用戶很難判斷怎麼樣比較安全,我認為建立完善的評測體系很重要。很遺憾的,有些網路設備提供廠商,因為沒辦法檢測是否有病毒入侵,所以反對設立安全的標準,這部份還需要更多的溝通努力。

此外,對安全性的要求,對於雲端服務商也是很大的商機。絕大多數的雲端服務商使用我們的設備後,讓使用者能夠比較放心,服務商所賺的錢反而超過以前。

透過智慧科技聰明過生活

〈主持人〉黃崇興:全球的雲端服務發展中,台灣的企業到底有什麼優勢?

〈與談人二〉謝青:台灣的企業,在硬體上、系統上做的比較多,可以說是世界領先。此外,台灣也有很好的服務品質。我們公司在全球40~50個國家都有分公司,相較來說,台灣的人力素質也相當有優勢。

〈與談人三〉李實恭:台灣其實是滿小的一個地方,但卻又不是真的那麼小,當大家可以一起來做點事情,是很了不起的。在台灣,若能把是軟體、硬體及其他資源可以快速整合,符合轉型的需要,產生聚集的效應,擴展到世界,那會是最棒的事。

〈主持人〉黃崇興:如何用雲端打造智慧型的城市?你未來還打算怎麼做、增強桃園縣的特質?

〈與談人一〉吳志揚:我們很積極參加智慧城市的聯盟,已經連續三年獲得全球智慧城市。但我還是覺得不夠,我覺得還是要一直想新的點子,和國際相互觀摩。希望把食衣住行育樂,可以透過智慧科技達成:靠聰明過生活,也讓生活更聰明。

此外,雲端也可能成為打破數位落差、貧富差距的契機。不需要很多的裝置,也許有小販在復興鄉賣水蜜桃,只要雲端建置好,他按一個鈕,就有人買他的水蜜桃。目前,我們也建立4G的網路,已經開台了。未來,還要建置5000個WiFi熱點。總而言之,科技不講求炫,重點是要好用,讓歐巴桑也可以輕鬆使用。

〈主持人〉黃崇興:請教謝總裁,你是怎麼樣看待中國在雲端技術發展?

〈與談人二〉謝青:中國現在infrastructure(基礎建設)發展得很快。但是,對雲端的用戶來說,影響決定的還是品質。當上面太多的病毒、太多的入侵,大家不太敢用。如同吃buffet吃到飽,但最後大家肚子吃壞了,還不如少而精緻。

因此,雲端最後的競爭力,還是取決於有多好的品質、多安全、多乾淨。

我同意。就好像花很多錢蓋房子,重點是住進去舒不舒服?中國的發展很快,但很快會被消費者要求,必須提供更好的品質。(王美珍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