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沈錡:聯邦制不失為一條出路

任孝琦
user

任孝琦

1990-01-15

瀏覽數 13,500+

沈錡:聯邦制不失為一條出路
 

本文出自 1990 / 2月號雜誌 第044期遠見雜誌

問:德國好像有希望統一,這點對中國問題發沒有啟示?

答:德國分裂的情況與我們中華民國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說德國模式是不可能用到國內的。

第一個最大的不同是分裂的原因不一樣。德國的分裂是二次大戰後的國際協定,如果它現在的疆界要變動的話,還是要經過國際會議才行。

中國的分裂是共產黨內亂的結果。如果我們可以光復大陸,用不著詢問什麼人;中共要吞掉我們,也不用別人同意。

「來者不拒」行不通

第二個不同是,雙方的人口,面積、資源不一樣。論面積,西德勝過東德一倍以上;講人口,西德是東德的三倍半;談到人口密度,西德也比我們小,我們現在是乎均每平方公里有五百五十個人,它大概還不到三百人,因此它可以很大方的講,所有在東德的人都是我的國民,來者不拒能夠行得通,因為就算一千七百萬人全過來了,它也不太擠嘛!如果我們也採取來者不拒政策,經濟上會受不了。

第三,自從一九六0年代後期,布朗德做總理,他改變了西德最早的「漢賊不兩立」政策,改採東進政策。從此以後,世界各國與西德有外交關係,要再和東德建立外交關係,西德都不會反對。

東德一直認為自己是個不會變的、主權獨立的國家,西德也是,既然兩邊都是獨立的,那就交換大使好了。這一點西德方面還不太願意,他們認為儘管現在東德的存在是個事實,但是最後德國還是要統一,所以不願意把它當做百分之百的外國看待。雙方互派的常任代表,雖然不稱為大使,但他享受的權利和大使百分之百相同。

除此之外,所有聯合國的大大小小附屬機構、民間組織,雙方都可以進去,都是使用自己正式的名稱,彼此不相干涉。

把消息傳到犬陸

問:當初布朗德開始採取東進政策,有一個很大的動機,是希望讓東德人民瞭解西方的民主制度。從今天的結果來看,雙方三十年的交往是有幫助的,為什麼我們不能和中國大陸有正式的往來?

答:事實上,從我們開放探親以後,一部分我們已經做到了。

前面我說西德模式不適用於我們,但有一點我們可以學,而且做到了一部分,就是以自由經濟、私有財產所產生的繁榮富庶去影響大陸。

德國的東進政策比我們徹底,開放後比我們方便。東德人民可以看它的電視,聽它的廣播,所以對它的瞭解比大陸正對我們的瞭解清楚得多。

我們還是隔得遠了一點。我想,現在我們能夠做,而且在最近的將來可能也只有這樣做,就是把更多的消息傳到大陸,讓他們自己問自己,同樣的中國人,為什麼在台灣的人民可以過得這麼好,而他們卻要過這樣苦的生活?

當然,答案只有一個:政治制度不同。

問:東進政策中有另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西德對東德有技術或經濟的支援、補助。從這個角度來看,對民心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們政府有沒有可能在某些方面也協助或貸款給中國大陸,來產生民心的影響?

答:我們是做地方官的,這個問題在地方上不容易答覆。要到國內向中央政府去問。

剛才第二點我也強調,西德地方比東德大,人口比東德多,要援助它很容易。我們人口、面積都差那麼遠,十億美金放下去,是看不見的。所以怎麼樣個作法,是不是應該做,國內大陸工作委員會應該要研究。

這當然也牽扯到基本政策,因為西德和東德已經有關係了,雖然不叫外交關係,但有常任代表的設置,可通過官方管道辦這個事情。現花大陸上把我們看成地方政府,他從來不和我們以對等的身分來談,這無從幫起嘛!

捐贈內褲的公德心

間:就你看這次西德政府應變的措施,有沒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答:我們可以學的地方很多,也不是單指這一件事情。

第一。德國的民族性是守紀律的。那麼幾百萬的人過來,它不會亂的,儘管擠啊,多啊,卻是一點兒也不慌不忙。它最初準備的難民收容所,只夠容納幾千人,一下子過來了這麼多人,加上東德之外,東歐其他的德裔人都來,設備就不夠了。但是,它登個廣告。說現在缺少五千條內褲,不到三天時間,各方捐贈的內褲就有一萬多件。這種公德心很讓人佩服。

問:現在證實共產主義是失敗的,那對於我們和德國的關係是不是會有所改善?

答:短期還不會。大部分德國政壇人物把它當作兩件事情來看待。它對中國大陸的關係是一件事,對我們的關係又是另一件事,並不把它合在一起談,困難就在此。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譬如天安門事件,在德國國會引起一致的憤怒,用最強烈的言詞來譴責,但幾乎只有一個議員提到該改善和台灣的關係。

為什麼我說短期不會改善呢?因為西德經濟力量強大,它要找原料、找市場、找各種經濟關係,中國大陸那麼大的土地、人口,很早就成為西德的目標,尤其那一陣子世界吹起中國熱,它跑得最快。到目前為止,它投資的最侈,超出其他民主國家。現在叫它一下子都放棄了,它也不肯。因此我看不出短期會有變化,但長期是一定有影響的。

從前大家認為一個國家變成了共產黨就拿不回來了,現在東歐像推骨牌似的,一個接一個都倒下去了,說不定一年之內,連阿爾巴尼亞都會發生變動。這個變化包括蘇聯在內,其他共產國家能夠死硬到一動也不動?我不相信。

中共比東歐兇得多

問:目睹東德的變化,你會不會建議政府,若有一天中共也突然發生革命性的改變,政府應有怎樣的應變計畫,該怎麼回應,怎麼援助大陸?

答:我現在不敢這樣做。我的經驗都是在德國的,但德國基本因素和我們完全不同,我的建議只能適用於德國這一類以大比小,以多比少的國家。

但基本上,我們都不想用戰爭,只想用和乎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德國人這點精神,我們應該要瞭解。

問:為什麼東歐這種革命性政變,能夠用和平方式產生,在中國大陸卻沒有辦法?

答:首先,從歷史觀點看,東歐有民主經驗,二次大戰前很多都是民主國家。我們從民國初年起,可以說一直到今天的台灣,才有比較實際的民主。

第二,環境不同。東歐這些國家從前有好幾次起義事件,一九五三年在東德,一九五六年在匈牙利,一九六八年在捷克,都壓下去了,鎮壓軍隊都是別的國家的。中共不可能呀,起來的時候,它自己的軍隊就把它壓下去了,它不在乎自己的人,這一點比東歐兇得多。

以聯邦政府為出路

問:如果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大陸的民主道路是不是還很漫長?

答:不能說很漫長,但是困難了一點。

不過究竟將來中國民主要採取什麼制度,也值得商榷。我在報上看到幾位學者主張聯邦制,我覺得這也不失為一條出路。中國實在太大,人實在太多,中央一個命令,要十億人都能遵行,很困難。

德國算是個小國,它採取聯邦制也很成功,澳大利亞人口只有一千五百萬,它也採取聯邦制。聯邦制的特徵是外交、國防絕對是中央政府的權利,其他統統讓地方去搞。

問:東、西德這四十年的社會鴻溝可不可能漸漸拉近?

答:差距不會太大,也許死硬派的共產黨員看法不一樣,他會想出種種理由來反對資本主義。一般東德人很容易就適應西德的生活,因為距離近,對西德的生活方式並不陌生。不像大陸內地,根本不曉得台灣是什麼樣子。

問:假如東德放棄共產主義,我們可不可能和他們發展關係?

答:貿易關係已經有了,直接貿易關係兩、三年前就有了,東歐除了蘇聯、阿爾巴尼亞外,大多數國家我們都有貿易,成立辦事處最早會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接下來可能是波蘭輿東德,但與東德要有關係,必須它先有一個安定的政府。

中共到那裡都搗蛋

問:如果我們和東德發展關係,會不會影響和西德的關係?

答:不會。因為西德已經很公開表明,任何人和東德都可以有關係,像美國、英國在西德早有大使館。東進政策後,人家看他們自己都交換代表了,那為什麼還不能在東德設立大使館?

問:我們如和東德發展關係,中共會不會向東德抗議?

答:我想一定會的。任何一個國家,即使不是共產國家,只要有中共使館的地方,我們要去設個辦事處,他都會搗蛋。

(任孝琦訪問,楊國媛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