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集團的小金雞母 也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不容忽視鴻海戰力5〉新戰艦 正達光電

徐仁全
user

徐仁全

2011-11-30

瀏覽數 28,750+

集團的小金雞母 也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本文出自 2011 / 12月號雜誌 鴻海的明日帝國

一片玻璃,看起來有些不起眼。但鴻海副總裁四年前到苗栗銅鑼工業區的正達光電參觀時,立刻驚為天人,馬上決定入股。

四年後的今天,鴻海靠著正達拿下蘋果iPhone及iPad的訂單,大賺蘋果代工錢。

正達光電靠著生產全球最薄0.3mm的觸控感測玻璃及保護玻璃(cover glass),深獲蘋果青睞,成為最主要的玻璃材料供應商。可以說,沒有正達,就不會有iPhone及iPad,一點也不誇張。

走進正達位在苗栗銅鑼工業區的總部新廠,看不到雄偉寬敞的大廳,只有簡單素雅裝潢的小接待室,比起其他高科技廠商,真的樸實許多,像是傳統產業似的廠房。

「當鴻海第一次派人來看我們的舊工廠時,真可用簡陋形容,」正達總經理江嘉斌回憶,2007年鴻海有意投資正達,那時正達比現在更舊更破,就像個實驗室,完全沒有工廠的樣子。

但是,鴻海的人回報給郭台銘所看到的正達,卻是別人所看不到的:「正達有技術,有超越日本的水準,只是缺乏大舞台。」

隨後鴻海投資長親自來看,更加確認正達的技術能量。二話不說,以每股15元吃下原來正達大股東錸德的股權,約花10.5億元拿下四成二股份,成為最大法人股東。

被鴻海看上後的正達,有如麻雀變鳳凰般,一夕間各方人馬紛紛詢問,「正達是何方神聖?怎會被郭董看上,甚至入股?」

入主正達掌握玻璃關鍵技術 成功吃下蘋果iPhone訂單

其實,正達不是巧遇鴻海,早在2006年正達即與鴻海旗下的鴻超準事業群合作,以因應鴻海大客戶蘋果即將推出的iPhone觸控面板技術。只是當時正達還不清楚鴻海要玻璃做什麼?更還沒有聽過什麼是iPhone。

經過合作後,鴻海心中早就認定要掌握正達的關鍵技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入主。

當時正達仍虧損,長年花在設備採購及研發的經費高達數億,讓正達喘不過氣來。鴻海適時挹注資金,雙方「情投意合」,於是就此高唱「雙人枕頭」。

正達也沒讓郭董失望,如今鴻海能獨家取得蘋果iPhone及iPad兩大主力產品的代工訂單,幕後最關鍵的角色之一就是正達。如果沒有正達提供了全球最薄的觸控感測玻璃及保護玻璃給鴻海,還不知蘋果會不會將訂單交給鴻海,足見正達在鴻海集團中的重要性。

到底是什麼技術,讓正達變得如此重要?

自行摸索研發光學玻璃 成功從建築業跨足高科技領域

正達的創辦人鍾榮華最早以金明玻璃公司起家,創業之初從事的是建築玻璃,拿大片玻璃來切成小塊玻璃,提供建築大樓使用。15年前再成立正達光電,希望轉型到科技產業用的玻璃領域。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他的兒子果然不負所望,現任正達董事長鍾志明從日本潢濱參觀光電展後,決定轉型,希望往高附加價值玻璃加工製造領域。12年前終於跨入科技領域,提供掃瞄器或影印機業者相關玻璃產品。

隨著科技產品走向輕薄短小,正達也被客戶要求做出更精細、更薄的玻璃。當時正好手機市場崛起,玻璃材質可避免塑膠面板的刮痕,而且亮度更好,正達也想順勢切入,開發當時手機螢幕上使用的玻璃。

只是玻璃愈小愈薄,技術門檻愈高。當時鍾志明想向日本玻璃廠技術授權,以代工換技術。沒想到板硝子認為台灣人不可能做出薄化玻璃的技術,讓正達踫了釘子。

「董事長被日人看輕後,決定發憤圖強,終日待在工廠實驗,不讓人看扁,」江嘉斌說。2000年到2005年間, 正達花錢買切割機及拋光機,自己摸索,企圖突破難關。

平常人看玻璃看不出什麼異樣,透明一片,幾乎都一樣。但如果用顯微鏡一看,玻璃是有毛細孔的,表面如果沒有經過研磨拋光,粗糙程度就像月球表面,完全不是如肉眼看上去的平坦光滑。

「特別使用在科技產品上的玻璃,要求是完全平坦一致,不能有氣孔也不能有氣泡,用顯微鏡來看光滑一致的才行,」江嘉斌說。被客戶退貨退到莫名奇妙的正達,才發現原來玻璃表面光要磨平,在當時是件不可能的任務。

從上千萬片失敗的玻璃中找出作業標準

另一個難處是:「玻璃加工沒有標準可循,完全是做中學、學中做,」他說。沒人告訴你該如何做?什麼是合格?只有客戶的驗收標準,但沒有作業標準。

正達就在客戶嚴格要求下一一改進,從被退貨中摸索技術方法,「在上千萬片失敗的玻璃中追求真善美的成果,」董事長鍾志明強調。

經過一段不短的摸索期,正達終於累積開發出一套品管方法,就是把玻璃放進一個全黑的空間,只留一個燈源。透過光源折射或穿透玻璃的各種角度,來檢查玻璃是否平整。另外也透過無塵室來檢驗玻璃表面是否有灰塵或雜質,讓周圍環境的潔淨度提高,以目視玻璃是否透明清晰。

這些都是正達自行開發出來的檢驗技術,也是被客戶逼出來的自救方法。「一群老師傅日以繼夜與玻璃為伍,就是正達勝出的原因,」正達技術副總黃敏書說。

其實,驅使正達不斷進步創新的客戶正是蘋果。目前正達營業額中有一半以上,直接及間接來自蘋果者。

鴻海入股正達後,除健全財務,也為正達帶進大客戶,成為蘋果的重要供應鏈。在2007年,正達受命開發0.3mm的玻璃,以放進手機螢幕裡的觸控模組。正達就這樣,被逼著從0.7mm的厚度,一路減薄到0.5mm,再從0.5mm減到0.3mm的超薄,整整花了二年,才滿足客戶要求。

但這工夫實在花得值得。減到0.3mm的薄度不僅符合蘋果要求,也讓正達在業界站穩地位,成為玻璃一哥,更讓日本人豎起大姆指,回頭說讚。正達去年也正式成為iPad平板電腦最外層那片強化玻璃的主要供應商。

雖然正達也有同業在競爭,不過對於位在大陸的兩家競爭業者來說,正達除了有鴻海大哥的拉抬幫助外,也靠著客戶的技術驅動力,一直拉高正達的競爭能力,也拉大與其他同業的差距。

正達已於11月23日正式掛牌上市,相較於鴻海當時以10.5億元投資,上市讓鴻海帳面上就賺了三倍,算是報酬極佳的投資。

「鴻海視正達為集團內專業的光學玻璃加工廠,是很重要的戰略資源,」江嘉斌說。相信在未來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愈來愈依賴超薄觸控玻璃的趨勢下,正達的地位只會再提升,也將持續成為鴻海集團內的小金雞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