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唐斯/保持適當應變力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1990-01-15

瀏覽數 12,050+

唐斯/保持適當應變力
 

本文出自 1990 / 2月號雜誌 第044期遠見雜誌

台灣過去幾十年在工商業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這個成功也帶來新的責任。下一步該問的是:對這個社會,對全人類應該有什麼樣的貢獻?

我想前提是一定要增進人類福祉,而非有所傷害。至於如何提升科學的社會地位?應該實現什麼樣的計畫?都是我們應該考慮的。

依我個人的看法、在考慮了客觀的資源等因素後,最重要的就是「有彈性」--保持適當應變的能力。

在一九三0年代,羅斯福總統曾將美國所有傑出的科技專家集合起來,要他們寫一份報告,分析在未來的二十五到三十年當中,要發展的方向是什麼,可能的變化是什麼。

但是二、三十年過去了,許多後來出現的發展計畫,如抗生素、雷達、核能、噴射機、固態物理、雷射、遺傳工程等等都沒有包含在當初的報告內。所以這個計畫,雖然有些內容很實際,在短期內發展對社會有利,但最重要的東西反而忽略掉了。

為健康忍一忍

這是一個大問題,我們到底要追求目前的快樂,還是長期的快樂?我打個比方,吃掉眼前的蛋糕可以使我們馬上變得很開心,為了長期的健康,也許我們要節制一點才行。

在研究發展及訓練人才方面,我覺得應該有寬廣的普遍性,而不是限制在很小、很窄的題目上,因為這樣就不容易變動。如果將科學的研究發展建立在比較寬廣的基礎上,一個新的需求產生的時候,就可以馬上轉變,馬上適應。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另外,要談到個人生產力的問題。有時候一百個人可以弄出一篇論文、一個專利品來,有時候一個人就可以做出一百篇論文來。重要的不是人數的多少,而是人的生產力到底有多高。

當然氣氛、環境也非常重要。如果大家都知道學習並不是為了眼前的利益,而是為了長遠的國家需要和社會的需要來學習,這種氣氛就可以促進人才的產生。

花一元研究

至於研究工作的花費,我建議要有道樣的比例,花一元放在研究工作上,十元放在發展新的產品,然後所生產出來的成品價值一百元。投注花在研究發展的經費並不是浪費大家的金錢,從一九三0年以來,美國的長途電話費價格一直在降低之中,這是因為它的研究工作不斷發明新的技術、新的設備,所以價錢得以減低,是十分值得的。

增加做事的彈性當然錢要有效運用,並不是投入加倍的錢就有加管的效果,我認為每年增加一五%的經費也許是可行的辦法。

將來的世界會如何變化,恐怕很難預料,但是從以往的經驗取得教訓是更重要的。整個社會面對未知的將來,若要有適應能力,我們現在所做事情的彈性就要增加。

(王慧芬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