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4 日,是中租控股集團在台灣初次上市前業績發表會,現場湧進數百名投資法人、媒體參加,熱鬧滾滾。
輔導中租上市的群益金鼎證券總經理周康記表示:「中租這條回台灣的路,走很久了!」中租從2009年底就準備從新加坡下市,歷經重組、籌資,直到今年才完成下市、返台興櫃,於12月13日上市,成為台灣租賃業第一家上市的企業。
在台灣,中租在租賃市場的占有率已達45.6%,「但我們從來沒有停止成長,」中租控股總經理、中租迪和董事長陳鳳龍自信地說,中租每年成長率都高於台灣GDP成長的三到
五倍,從2005年插旗對岸後,大陸業務更以每年100%的驚人速度倍增。
中租的主要業務為資本性租賃(又稱為融資性租賃),簡言之,就是替有資金需求的中小企業購買機器設備、車輛飛機、辦公器材等生財工具,再以簽訂中長期契約方式,出租給承租者,賺取其中孳息。
陳鳳龍指出,中租成立34年來持續為中小企業提供租賃融資服務,當台商到海外開疆闢土時,中租也跟著到大陸、泰國、越南布點,成長與日倍增。
而帶領中租持續壯大的,正是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淞的三公子辜仲立。
比起辜仲諒、辜仲兩位兄長,他向來就不是鎂光燈聚焦的對象,一如他謙遜和善的低調個性,卻能以鴨子划水之姿,按部就班將中租集團變成台灣租賃業的巨人。
若不是今年返台上市,外界向來難以一窺中租的實力。而最被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他在大陸的布局與發展。
今年44歲的辜仲立曾在西點軍校受過三年訓練,經營事業就宛如帶兵打戰般,布局方式與他在西點軍校的學長美國艾森豪將軍(Dwight David Eisenhower)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強行進攻主要戰場,專攻次級戰場。
不同於金融業登陸會受到兩岸重重法規的綑綁,租賃業雖為金融相關行業,卻沒有嚴苛的政策限制。
當1990年代,台灣租賃業隨著台商的外移出現停滯不前的困境時,大陸剛萌芽的租賃市場,順理成章成為辜仲立再創中租新頁的最佳戰場。
蒐集足夠情資才放手搶灘
如同艾森豪一樣,進攻前必先深入研究戰地環境與蒐集情報。
中租有別於其他台商委託公關公司市調的作法,2001年,從台灣派遣了一組人馬到上海開設兆彥諮詢公司。
「租賃業相當重視風險管理與信用調查,這組成員不僅要做市調,還要做企業徵信,這樣才能確保債信,」陳鳳龍說明租賃業徵信的重要性所在。
三年後,當中國為加入WTO而被迫開放外商經營租賃業時,中租隔年就成功爭取到大陸第一張外商租賃執照,並於上海獨資成立仲利國際租賃公司,奠定了中租西進的基礎。
而這張執照,為中租推進了登陸的第一哩路。 2005年一拿到登陸許可,辜仲立便積極搶灘。
辜仲立坦言,「六年來,我將近一半的時間都花在大陸,」因為租賃業不像銀行可以坐在辦公室裡等人申請借貸,而是要靠業務員去找錢,再找人來借錢,特別是在大陸這塊處女市場,更為辛苦。
為了贏得大陸金融機構的合作機會,辜仲立親自上陣向陸銀簡報,以爭取好感。幾年下來,終於贏得包括國家開發銀行、上海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18家陸資銀行的信任與融資。
飯局像考試 站不住也要出差
「每次飯局都像是在考試,我常常被問到食不知味,消化不良已是家常便飯,」辜仲立為了讓中租盡快在大陸站穩腳步,幾乎已經到拚命三郎的程度。
回想2011年6月某日的深夜,他肚子開始作怪,但由於隔天就要到天津拜會重要人士,一直強忍到隔天清晨,無可奈何下才掛急診。到了醫院,醫生懷疑是盲腸炎,要他喝顯影劑照核磁共振(MRI),沒想到竟引發皮膚過敏,辜仲立的臉腫得像饅頭般,嚇得護士趕緊幫他打針消腫,可是副作用卻是全身無力,虛弱到無法站立。
但辜仲立咬著牙,他堅持「只要還有意識,就一定要守信赴約。」因此儘管已經病到渾身無力,還是要求同事硬帶著他到機場,飛往大陸赴約。
最高統帥都搶到前線浴血奮戰了,修築防線、布建據點等後勤工事更得迅速跟上。而這重責大任,就落在總經理陳鳳龍肩上。 初
期中租鎖定台商密集的產業聚落,循著東南沿海布建據點,從上海、北京、深圳開始插旗。
改變戰線 循產業鏈找企業
只是沒多久,中租發現台商成長已呈現趨緩,對租賃需求不如過去急切,反而是眾多受惠於中國內需的陸資中小企業,因轉向內銷導向,亟需融資擴張,是相當有潛力的客戶層。
但強調謹慎穩健的中租也不敢貿然承做,幾經論戰和嘗試後,中租決定運用台灣累積30多年的策略,也就是「順著產業鏈去找客戶」。
「我們發現,過去以台商為主的產業鏈上,已出現許多成長力高、體質好的陸資企業,因此從2008年開始調整客戶結構,今年台商與陸資客戶比已達到2:8,」陳鳳龍說。
客戶改變,戰線也跟著改變,中租據點也從東南沿海西進到武漢、重慶、瀋陽等GDP成長快速的城市。六年來,中租已在大陸布建了12個聚落,客戶數達4000家,明年上半年已確定在南京、溫州、福州、成都、中山等地設立據點。
無獨有偶的是,辜仲立身上,也具有與艾森豪一樣,身段柔軟、視兵如親的人格特質。 很難想像,一個手上資產達1305億的企業大老闆,對待員工竟然沒有架子。不僅每年到大陸每個據點都走上幾回,還親自與員工面對面溝通,閒話家常。甚至與同仁一起吃食堂裡10塊人民幣的便飯。
「每次想到外派同仁,我都很不捨,他們離鄉背井、沒有家人在身陪邊,既要經營管理、開發業務,又要培訓大陸同仁,真的非常辛苦,」辜仲立神情凝重地說。
以致於,每次中租確定好據點後,辜仲立一定要拜訪當地台辦和醫院,請他們幫忙照顧中租的同仁。他認為,既然把同仁送到前線作戰,就一定要盡力提供最好的人身保障。
身段柔軟但賞罰分明
把同仁當家人看的辜仲立從不吝惜與員工分享營收成果。外派可領到1.8倍的薪資、還提供食宿與眷屬津貼,遠遠高過業界1.2倍的外派薪資水準。
而且每位同仁生日,都會接到收到董事長親自撥打的恭賀電話,結婚紀念日還致贈祝福禮物,連獎金制度也優於同業。
中租資深副總經理兼發言人廖英智笑著說,去年有位26歲的業務員領了30個月年終獎金,被媒體報導後,前任女友紛紛回來找這位同事,「反而造成他很大的困擾。」
難怪,中租會拿下2011年台北市勞工局評比的「幸福企業」獎項。 「我的立場很簡單,除了讓公司永續發展外,照顧好同仁就是我最大的責任,」辜仲立說。
但可別以為個性溫和的辜仲立會是個好說話的老闆,其實,中租的業績目標一點也不能打折扣。
在市場已趨飽和的台灣市場,中租還是讓今年前三季的成績成長了18%,廖英智透露,「18%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其實董事長的目標更高。」
不僅如此,辜仲立對於大陸更寄以厚望。
由於大陸內需建設暢旺,設備租賃需求大,在2015年前,廖英智估計大陸租賃市場規模將超過3兆人民幣。
對於這個重要的獲利引擎市場,辜仲立更是親力親為,還經常為了公事失眠到難以入睡。
有一回,廖英智趕案子趕到凌晨3點才完成,寄信給同仁時,卻獨漏了辜仲立。等到早上7點開早餐會報時,辜仲立一見到他就問,「案子還沒趕完嗎?」他才知道老闆一直沒睡在等他的回報。
「真的,我們賺的真的是辛苦錢,」辜仲立認為,中租從銀行同業看不上的設備租賃市場起家,繞道布局大陸搶得先機,靠的就是專注與專業。
明後年大陸成長動能可期
將於2011年12月13日掛牌的中租,投資法人都相當看好。今年前3季營收達119.54億台幣,較去年同期成長了27.7%,稅後淨利達18.18億。
法人還樂觀預估中租今年每股盈餘可達3.2元,遠高於平均EPS僅1塊多的金融同業的獲利水準。
然而,由於大陸租賃市場蓬勃發展,目前包括開發金、永豐金、第一金、台新金、新光金、台灣工銀等六家台資銀行,以及中租、裕融、和潤等三家台灣租賃業者都已確定到大陸布局。
今年6月,台灣工銀已在大陸設立第一家子公司臺駿國際租賃,外界普遍認為可能將對中租的先進優勢造成威脅。
對此,中租總經理陳鳳龍很有自信:「銀行去大陸不見得真的要做租賃,經營也不會比中租專心,而且中租已轉向以陸資客戶為主,和台資金融同業直接競爭的機率不高。」
群益證券企業金融部承銷作業處副總經理陳家煜分析,中租客戶是以中小企業為主,以靈活彈性的操作見長,明後年兩岸市場都有明確成長動能,合理預估股價淨值比(PBR)為1.3~1.6倍。
目前看來,中租集團的大陸營收比(43.53%)已超越台灣(45.02%),獲利還是以台灣為大宗(73%),可見未來大陸成長空間更大。
歷經新加坡下市的教訓,辜仲立對這次返台上市的責任遠大於喜悅。問起獲利目標,他維持一貫沈著謹慎的個性,他不做沒把握的事、不說沒把握的話,一切都將留待業績數據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