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新官放火要燒誰?-民主縣市長聯盟出擊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90-01-15

瀏覽數 12,200+

新官放火要燒誰?-民主縣市長聯盟出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90 / 2月號雜誌 第044期遠見雜誌

規律運轉了四十年,台灣地方政治的大輪,在八0年代最後的十餘天,彷彿亂了秩序似地快速滾動。

七位非執政黨籍的新科縣市長籌組的「民主縣市長聯盟」成立,颳起一陣颱風,吹得輪轉四十年的地方政治巨輪吱嘎作響。

聯盟成員的每一動作,宛如石子投入湖水,激泛起漣漪不斷的回響。

地方政治頭一遭

頂著全省第一大縣的官帽,從中央回到地方的尤清飛揚跋肩地告訴省主席邱創煥:「凡憲法規定的我要,憲法沒規定的我也要。」短短數天,設立縣銀行、要求公庫存款不計息的台灣銀行支付縣政府存錢利息,種種行動喧噪一時,尤清翻騰四十年如一日的地方政治既定模式。

從黨外模範縣長陳定南手中接下宜蘭縣長印信,游錫 讓新聞記者馬不停蹄地奔走採訪,當「動員戡亂時期省政府組織條例」還懸宕在大法官會議之際,他先抹出一筆驚人之舉:申令宜蘭縣政府人事室會同法制股研訂「動員戡亂時期宜蘭縣政府組織條例」,引發廣泛討論。接著他去函省政府,請求撤銷在他就職前三天調派宜蘭縣警察局長謝銀黨的人事命令,這是台灣地方政治的頭一遭。

民主縣市長聯盟成立後,丟給中央和省的第一個困擾,便是七縣市決議春節放五天假,比中央規定的多出一天,人事行政局先是指出國定假日慣例由中央統一規定,旋即宣布全國春節一律放五天,並稱此舉「與民主縣市長聯盟無關」。

新官上任十幾天,就搶走媒體焦點--立法院的風頭。報紙上幾乎每天都有專家學者為文討論地方自治的問題,甚至有不少人憂心忡忡聯盟的形成,將引爆中央、省、地方三者關係的緊張與衝突。有些民眾則恐懼社會秩序將因此擾亂不安。

搬到東部才安全

早在去年年底選舉時,聯盟的影子已躍然紙上。所有民進黨提名的縣市長候選人曾在板橋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縣市長聯盟誓師大會」,揭櫫祕書長張俊宏的「地方包圍中央」策略。大選過後,游錫 認為該聯盟階段性的任務已完成,便邀集其他握有地方行政大權的六位新任縣市長,組成每三個月聚會一次的民主縣市長聯盟。

北起台北、宜蘭,南至高、屏兩縣,中間再加上彰化縣、嘉義市,聯盟名副其實地以地方包圍中央。為此,有人戲稱「國民黨的中央黨部應該搬到台東、花蓮才安全」。

誠如首屆會長余陳月瑛所言,聯盟成立的目的是要把縣政辦好,服務人民,真正落實地方自治。游錫 則補充,除爭取地方自治權之外,全國一致的問題:如春節放五天假,大家可以共同討論;再者因地制宜的事項,成員可以互相交換意見、經驗。

「大家都是狀元」

他以宜蘭縣為例,由於前任縣長陳定南在縣政府實施電腦化以及刷卡制度,成效斐然,其他六位縣市長都將派人至宜蘭觀察,促進縣政交流。

雖然成員中有六位屬民進黨籍,聯盟黨派色彩並不強。民進黨中央只能提供資料,無法指揮,「大家都是狀元呢!」余陳月瑛豎起大姆指說。屏東縣長蘇貞昌堅持他是「縣民的縣長,不是一個黨的縣長。」 從聯盟成立後的種種動作,不難看出是向省、中央爭權。七位聯盟的縣市長,像是一筆被奪權四十年的封侯,一旦凝結力量,開始向上要求應有的權力。

他們主要爭取的,是用人權與財政權。

根據憲法規定,這兩項權原屬地方,但現今縣市政府教育局長、警察局長、財政局長等一級主管均由中央直接派任,縣市長連建議權也沒有。

握有二十二萬八千多張選票的蘇貞昌指出,地方自治具體而言就是國父所說讓「地方人決定地方事」,他堅持縣市長一定要握有人事權,否則一級主管可以「不聽指揮」,游錫 也為縣長對警察局長只有「業務指揮權」感到憤憤不平,他表示縣長沒有用人權,卻要負政治責任,所以他要求省府收回任命新警察局長的成令。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縣政要推展,不能不依靠財政。縣雖然有稅收,但並不是收多少就掌握多少,有一部分要交給省或中央,依照現行財政收支畫分法,所得稅全數歸中央;營業稅五0%由省統籌分配各縣市;土地增值稅二0%給省,二0%由省統籌分配所屬縣市,因此,在財政上縣必須依賴省,以高雄縣為例,歲稅收一百四十八億,只能留四0%自用,其餘全交給省和中央。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衝突一觸即發

少了用人權、財政權,縣政在推展上常覺綁手綁腳、左支右絀。幹練如余陳月瑛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有時會有無力感」。正因為如此,七位非執政黨籍縣市長有上任,便急著要求收回人事、財政權,落實地方自治的聲浪愈漲愈高。

不僅是聯盟有這樣的呼求,十四位國民黨籍縣市長組成的「台灣省各縣市長強化地方自治聯繫會報」也公開要求貫徹依法賦予的地方自治權利。總統李登輝在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上,指示地方自治法制化是修憲軍點之一。

陳定南在宜蘭縣接任內,因訓令各機關學校無需每日升降國旗、公務場所只掛國父遺像,省府裁定違法無效,而惹起軒然大波,並造成中央與地方對立的緊張狀態。

在三分之一縣市「淪陷」於七位聲氣相通、互相支援的民主縣市長聯盟手中,再加上立法院、省議會裡大批民進黨的民意代表進入、中央與地方的衝突勢必一觸即發。

一位國民黨籍的官員就對可能產生的困擾擔憂,他深懼會形成像軍閥割據時期的內亂,「民主時代不能像軍閥時代出現抗稅和違法的事。」他焦慮地說。

律師出身的蘇貞昌不以為然地表示,中央與地方關係的緊張,只是國民黨的困擾,他認為藉此反而可以使中央真正好好考慮憲法所規定的地方制度,「這種困擾是應該、也應當面對的。」他說。

簡單關係起變化

做過八年省議員的游錫 則理性地指明:「這是爭取地方自治法制化必經的陣痛。」

陣痛愈短愈好。痛過後,中央、省、地方三者的關係又會產生什麼變化?

據游錫 形容,過去中央、地方的關係很容易,中央一個命令,地方一個動作。如今有三分之一「不太聽話」的縣市長,這樣簡單的關係恐怕就要結束。

高雄縣政府秘書徐炳和觀察,由於地方向省爭權,中央又剝奪省的權,將可能造成省府虛級化。資深黨外康寧祥也認為,官派的省主席支配性的權力將受到握有民意的縣市長威脅。「省政府將會遇到很大的挑戰與調適。」他分析。

已經卸任省議會議長一職的高育仁提出建議,認為省府可以擺脫指揮及監督地方的角色,負起協調中央與地方的功能。

從四位黨外縣市長,由去年增為七人,並組成聯盟,「團結力量大」,這群有相同目標的七位縣市長結盟之後,台灣的地方政治面貌將可能煥然一新。除了落實地方自治外,深深影響地方政治的派系勢力將因之而有所消長。

高雄縣政府徐炳和秘書肯定聯盟不僅會刺激國民黨的改革,也會彼此相互競爭以求表現,對台灣地方政治有耳目一新的成效。

都是為了台灣好

不再競選立法委員的康寧祥相信,如果地方政府有人事、警察、財政權,地方發展會更快,人才回流,城鄉差距更因此而拉近。

聯盟的誕生,不僅凝聚力量,交流縣政,游錫 更珍惜黨外能獲得執政經驗,培養日後執政人才。

在選舉時投票給尤清的一位國民黨員承認,聯盟的成立將有助於推動民主改革、繁榮地方。「無論如何,這些縣市長也是為台灣好。」他堅定不移地點著頭說。

國父曾說:「民國之人,當為自治,以立民國萬年有道之基。」而真正地方自治的目的便是「謀全數人民之幸福」。

兩千萬台灣人民是福是禍,就看新官上任那把火怎麼燒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