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垃圾換食物,鼓勵回收 又解決過剩農產品

古里奇巴魅力3〉全球創舉回收做法

彭漣漪
user

彭漣漪

2011-09-29

瀏覽數 22,600+

垃圾換食物,鼓勵回收 又解決過剩農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1 / 10月號雜誌 勇闖巴西

下午2點鐘,今年40歲的瑪利亞帶著一包包垃圾,在社區門口排隊等著秤重,她和四個親戚一起,共拿來六、七大袋可回收的垃圾,包括寶特瓶、鋁罐、玻璃瓶。這時已有20~30人在排隊。

清潔人員那達利諾(Natalino),先檢查是否有不能回收的垃圾混在裡面,再將一袋袋的垃圾放上磅秤,最後給居民一個重量的證明單子。

有人搬來舊電視,有人搬來金屬大床架,都很重,可值錢了。之後陸陸續續有居民以拖車推來垃圾,加入排隊行列。據估計一小時就可以收到1600公斤到1700公斤的回收資源。

而在巷子另一頭,清潔人員馬利那多(Marinaldo)正拿著一個舀子,看居民提出的重量單子,鏟了一公斤馬鈴薯、一公斤地瓜、一公斤蘋果,再拿兩個花椰菜給居民。

「兩顆算一公斤,實際是超過的,」他笑著跟居民說。 這位居民共拿到四公斤蔬果,看起來都很新鮮,像是早上剛收割的,他開心的推著拖車,把食物放上去,一路推回家,今天可以加菜了。 垃圾換食物的規矩是這樣的:四公斤垃圾換一公斤食物。

「我上次換了4.7公斤的食物,」瑪麗亞家裡有五個人,再加上媽媽家的人,大家一起蒐集垃圾,兌換之後再一起分食。每次換得的食物夠她們兩家吃上一個星期。

古里奇巴市政府公關人員希莉亞.荷素姆(Celia Hosoume)表示,這制度已推行20年,全市共設90個交換站,每站兩星期輪一次,每次時間一到,換食物的居民就會陸續出現,把整條街從街頭排到街尾,政府每次送來的都是新鮮的好蔬果,有香蕉、馬玲薯、紅蘿蔔,工作人員每種都秤一點給民眾,不准民眾自己挑。

事實上垃圾換食物計畫有一石多鳥之功。一是鼓勵居民回收,二是收購城市附近生產過剩的農產品,一次解決髒亂、窮人生計和農產品銷售問題。這個計畫也讓城市變乾淨了,因為有九成居民會回收每日製造出來的垃圾的2∕3。

垃圾換食物乍看是小政策,但卻是全球創舉,值得推廣。

遠見陪你智慧行,閱讀有禮送好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