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用心用時間陪伴, 永不放棄熱情和希望

1.中華基督教碇內浸信會傳愛中心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11-09-29

瀏覽數 18,600+

用心用時間陪伴, 永不放棄熱情和希望
 

本文出自 2011 / 10月號雜誌 勇闖巴西

47歲、留著短髮、幹練俐落的陳淑美正是傳愛中心的社服幹事,也是課輔班的負責人。

陳淑美的工作包含申請經費、尋找老師、安排課程活動、提供晚餐、排解學生情緒、訪視家庭、與鄰里學校聯繫等。

連伊甸弱勢社區北區專案經理李孟珍都說:「她真是十項全能的大象,」同時還要輔導有暴力傾向、逃家的孩子,工作量早已經超過負荷。

設才藝課 陪孩子到9點半

來到傳愛中心的學生都是單親、隔代教養、原住民與經濟條件不佳的家庭,其中大半來自附近的幸福華城社區。

由於位於山邊、房價低,居住不少外籍、大陸新娘,以及高比率的阿美族原住民,儘管社區名字叫幸福,卻諷刺地被封為基隆最不幸福的社區之一。在家庭長期疏於照顧下,區內隨處可見四處溜達、無人關照的孩子,普遍自我認同低落、學習障礙,甚至行為偏差、暴力、逃家及中輟。

區內的碇內浸信會傳愛中心鑑於情況嚴重,從2001年規劃兒童課後輔導工作,直至2009年9月1日,適逢人生轉折的陳淑美接下社服幹事後,輔導課才有了更完善的規劃。

陳淑美不僅提供孩子免費晚餐、安排課輔,去年還向政府申請夜光天使計畫補助,透過才藝課程,給予孩子品格教育與培養生活能力。

陳淑美認為,一般的課輔時間短,只能作半套,孩子6點回家後,家中還是沒人,只好四處遊蕩。因此她積極向基隆市政府申請經費,於去年下學期推出才藝課程,陪伴孩子到晚上9點半。

一週五天的才藝課包括親子教育、阿美族母語與舞蹈,還有烹飪。從洗菜、切菜、汆燙、整理等過程,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

除例行課程外,陳淑美最繁重的就是心理輔導。「這裡的孩子都是非常特殊的個案,」李孟珍說,這種工作很累、很棘手,鮮少人願意作。

例如有位患有被害妄想症的學生隨時都在懷疑別人,會丟杯子修理打小報告的同學,甚至還讓老師氣到不想教。原來,這位學生不聽話,老師沒收了他的東西,他理直氣壯地說,老師「偷」了他的東西。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後來,教會來了位修過特殊教育的碩士生志工,原先充滿自信,沒想到第三個星期後,也豎了白旗,教不下去了。

還有位小六生經常欺負女同學,陳淑美訓誡他幾句話,就紅了眼眶不理人,又去掐小女生脖子。陳淑美試著跟這位學生聊天,問他「爸媽都是幾點回家?」他回說,「不知道,最好不要回家啦,不是吵架就是打架」。這才知道原來孩子成長於暴力家庭。

有一回,當陳淑美分配工作時,耳邊隱約聽到這位學生說:每次都不叫我。她馬上請他幫忙,沒想到他很高興地跟著一起收餐盤。但有一次,上烘焙課,他又不想上課,她跟他說,「淑美老師很想做,我跟你一起做,你去領一袋麵粉,」他竟然回說,「妳要做,自己去領。」其實,淑美老師很清楚,這孩子也想贏得同儕認同,卻以極端的方式表現。

徵求志工 地處偏僻難徵得

淑美老師就像這樣,幾乎天天要面對學生的情緒。

「每天周旋在孩子間,再有愛心也會有很深的挫折感,」教會的弟兄姊妹看在眼裡,非常佩服陳淑美的毅力。

但她還是日復一日做同樣的工作,訓練孩子在位置上坐著吃飯,不能亂拿別人東西,只是經常好不容易矯正好習慣,隔天上課時,又可能回到原點。她每天都在一分與零分間擺盪,卻不願意放棄。因為只要看到學生進步,就能抵過挫折感。

例如,有學生一年贏得四張阿美族語比賽獎狀、學習障礙的孩子已認識許多國字,妹妹也會幫忙做事,連小一的弟弟都有模有樣掃地。看孩子掃地的樣子,教會同事開玩笑地說:「簡直就像是淑美老師在掃地嘛。」

不過,社服工作光靠少數幾位大象是不夠的,陳淑美最欠缺的,除了穩定經費來源外,還面臨社區資源貧乏、志工不足。尤其是每星期三、五下午1至4點的空窗期找不到人力陪讀。

前年好不容易訓練兩位社區媽媽當課輔老師,一學期後,因為鐘點費問題,就轉到安親班上課了。今年6月,去函海洋大學尋找大學生志工,開出200元車馬費條件,至今仍無回音,海大的老師暗示她:「碇內很偏僻,要轉兩班公車才能到,其他機構交通費250元,淑美老師妳要有心理準備。」

儘管困境不少,但當她想到過去在海外工作,成長在單親家庭的兒子或許也曾受左鄰右舍照顧時,心中就又重新燃起了熱情與希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