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所
休閒管理所
休閒運動
管理所
餐旅所
根據世界旅遊業理事會(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針對亞太旅遊經濟的研究報告指出,2011年觀光產業帶給亞太地區的經濟效益將成長2.7%,相當於新台幣1600多億元。也讓亞太地區觀光休閒相關工作增加到1億4000多萬筆。
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10年來台觀光人次達到557萬7277人次,在國內旅遊和國外觀光收入雙雙成長下,觀光總收入也達到5140億元,今年在政府開放陸客自由行後,2011年底可望突破600萬觀光人次大關。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副教授王明元分析,新興市場經濟結構改變,人民素質提升,加上已開發國家人民持續重視休閒生活,全球對觀光休閒產業的專業人才需求若渴。
課程分四類 有證照能加分
觀光休閒產業的內容涵蓋廣泛,包括旅行社、飯店、航空公司和鐵公路等運輸業、餐飲業等。各校的觀光休閒研究所大都各自選擇重點發展。
台灣的觀光相關系所在1989年底由文化大學首開先河,以培養高階專業或教育人才為主,大致上可區分為觀光、休閒管理、餐旅、休閒運動等四大類。觀光系所的學生並不全然以技職訓練為導向,與大學部學生不同,研究所的學生較重規劃、管理,學生多被要求具市場調查分析與產品行銷策略研擬能力。
無論如何,研究所畢業學生雖多以擔任高階主管為目標,大部分新鮮人仍得從基層做起,相關證照也成為就業的利器。除了導遊領隊證照、調酒證照等基礎證照外,因應國際化潮流,國際專案管理師(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也成為許多人投考的選擇。另一方面,隨著日本觀光客人數仍占台灣旅遊人數大宗,日文檢定、外語檢定也成為研究所要求的一大能力。
各校也因應資源環境,推出不同的特色課程,如文化大學觀光系所結合陽明山在地資源,課程強化陽明山觀光特色。師大餐旅管理與教育研究所積極與國外知名大學進行教學研究合作,如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香港理工大學(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等校。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強調自身專業,培養旅遊健康專業人才,課程重點在於統整觀光旅遊、休閒遊憩、健康科學及環境生態等專業知能。
學長姐分享∕在校篇 謝萍如
念之前要確認自己的 方向,不然會不快樂
世新大學財金系
世新大學觀光所 (考試,碩二)
致勝祕訣∕
1.提早確立興趣,先修相關課程,並與教授討論
2.鞏固大學所學專長,帶到研究所成為跨領域人才
我當時推甄進世新財金系,之後卻發現財金系所學跟自己想的不一樣。
一直以來,我的個性喜歡服務人群,我覺得幫別人解決問題的感覺很好,以前就對餐飲很有興趣,於是主動與系主任聊天,討論轉系事宜,主任建議我在大學的時候把財金念好,研究所再跨領域學觀光,看事情的眼光會變得不一樣,因此我在大二的時候就已經確立方向,但要不要考研究所,一直在我心中有個問號。
當時我們與校內刊物《小世界》合作財經新脈動的專欄,擔任財經線記者。大三跟老師一起投稿經濟部的兩岸專欄,老師給我許多資訊讓我彙整,在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財金愈來愈有興趣,而且身邊同學都很認真念書,最後大家一起考上研究所。
這時候我發現其實念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下定決心念研究所。我到大四的時候直接去修觀光系的觀光學,在沒有補習的情況下考上觀光所。
實務需要理論支撐
我一開始受嚴長壽的影響,覺得他對飯店管理的方式讓人欽佩,在他的領導下,我發現服務也可以很精緻、專業,但當我進了觀光所之後,我發現觀光不只是導遊、領隊等工作而已,還有許多時候實務需要理論知識來支撐。
在研究所學習的主要能力為解決問題與管理、規劃等,以我本學期修習的課程為例,其中有一門「行銷管理研究」,老師要我們分組,在期末製作觀光局的宣傳投標計劃,練習撰寫完整企劃書,並請學長姐一同參與我們的期末報告問答。
另一門課「觀光資源規劃與管理研究」,老師要求我們選擇一個旅遊觀光景點,找出該個案的管理問題,並說明事情原委,以及設想自己若是管理者,會如何解決問題。
我也擔任研究助理,前往國家公園或是部落裡面進行研究,也參與國科會研究計畫,到南投村落研究社區網絡關係,因為當地正在推廣生態旅遊,我們進行了大量訪談,再將問卷拿回來分析,希望研究結果能有助於當地推廣觀光。
我發現有很多規劃的東西要學習,而不是只有末端的直接面對人群,這時候我發現,可以選擇的東西更加廣闊。
我也會跟老師聊天討論未來的規劃,世新的老師都很照顧學生,他們很願意給予學生建議、方向,幾乎是我們的人生導師。
雖然從研究所畢業後擁有文憑,最後還是要進職場,仍得由基層做起。 我建議學弟妹要知道自己的方向再念研究所,如果只是為了學歷,肯定不快樂。(鄭景尤整理)
學長姐分享∕就業篇 黃智彥
要跟上國際潮流, 得具備一定的英文能力
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所
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導覽企劃員
現職∕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導覽企劃員
工作年資∕1年
研究所對工作的幫助∕7分
我目前任職於神準國際行銷公司,公司接洽到行政院文建會的這個案子,因此被分派到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擔任導覽企劃員,我以休閒的角度推廣園區的歷史教育,規劃許多有趣的活動吸引群眾認識這些歷史故事。
平常我們要參加研習課程或讀書會補充知識,也要出外進行口述歷史訪談,與阿公、阿嬤聊聊天、經營人脈。
我們辦活動需要當地長者的建議,才不會偏離史實,我有時候一整天都忙著導覽、還要做校園教育推廣、簡報。運動休閒專業是過往教育裡忽略的一塊,我大學念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學習資源保護、國土規劃、休閒產業經營等相關知識,都跟休閒產業相關,加上我本身又很喜歡棒球,所以投考運休所。
當初花了些時間比較國內外的研究所差別,運休所在國外的選擇較多、完整,但國內剛起步,過往較偏重體大體系裡頭的競技,較未著墨產業的經營方式,師資與設備相較於其他科系來講稍嫌不足,但師大本身畢竟仍是老字號學校,在學術資源上也不會過於匱乏。
休閒業需專業 語言證照加分
師大不是體大體系,學術與企業的實務結合,會是很大的就業優勢。
師大的學術風氣不差,進來之後發現理論跟實務有所落差,因此研究所都會推動實習,這是必修課且要花整個暑假的時間。實習就要花時間跟企業接觸,雖然會看見產業的殘酷面,但是卻能更踏實地面對自己的志業。
我談到的殘酷面包括:台灣的運動產業並不興盛,待遇、資源、整體環境並不理想,但如果你對運動很有熱情,就算領的是很少的薪水也會甘之如飴;休閒產業雖在起步,但跨入門檻並不高,且社會觀感普遍認為這並不需要專業,還是歸類於技職導向,忽略了研究所學習的管理技能及個案研究能力,我們的專業正是師法國外案例,將之前的國外案例於台灣因地制宜,藉此想出適切的解決方式。
以休閒產業來說,可以去當導遊也可以到休閒產業上班,但很多人去考公職,像是體育行政、文化局、觀光局等。
我們所上會補助語言證照考試,因為我們要跟上國際潮流,得具備一定的英文能力。另外,國外遊客來這裡參訪,我們也需要跟他們溝通,像是美國、德國等重視人權的國家,都會來有遊客這裡參訪。
主動爭取與外國人溝通,是在職進修的不二法門,工作之後沒有辦法再花額外的時間學英文,補足自己的知識。因為工作會不斷膨脹,直到填滿你的時間為止。
我會主動面對各項挑戰,有時候很閒,有時候連假都不能放,怎麼妥善規劃時間,變成很重要的課題。(鄭景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