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張大使,你自今年五月到任,建館的經過如何?
答:建交之後,巴哈馬政府對我們很關心,總理也託閣員來接待我們。
在呈遞國書之後,表現得更是熱絡,也很坦白地表示希望能加強雙邊的合作,尤其農技合作,是他們目前最急切需要的。
問:我們在這方面,有沒有什麼具體的行動?
答:大約兩個月前,中華民國駐聖克里斯多夫農技團的宋團長來訪問,考察了三個禮拜,提供了一些意見,令巴國農業人士很佩服。
訪問結束之後,他並建議國內能儘快派一個專家團來,因為他只是學農業經濟的。
最需要農技團
一個月以前,專家訪問團包括農業專家、市場專家、漁業專家也來訪問,回去之後就開始研擬報告。國內也許會根據這項報告籌組一個農業技術團,到這邊來長期工作。
巴國農業部長對這方面期望很高,希望儘早開始動工。因為農業在巴哈馬的發展過程中是進度最緩慢的一環,農業只占全國總生產的四%,大部分糧食都靠進口。
過去國際組織和中美洲開發銀行也曾派人來考察,並準備貸款。不過實際上都是提出很多的計畫,要巴哈馬配合,他們做起來感覺比較困難,認為來自中華民國的農技合作也許會比較容易接受與配合。
問:為什麼他們會覺得比較容易接受呢?
答:因為照過去的經驗,像中美洲開發銀行的農業貸款,都是根據學理而做成一個很大的計畫。這些計畫,若完全由外國人根據理論來做,也許沒有問題。可是巴哈馬本身還沒達到那個程度。
巴國人看到我們在其他地區如非洲、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國家等地都有小規模的拓展,較能為當地接受,並且他們接受後也能自己來做,這便是我們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地方。
要求不一樣的貸款
問:你剛才說,此地的農業占整個生產的四%,那麼主要的農業是什麼呢?
答:這裡的土質都是很厚的石灰岩,如果要耕種,就要把硬的石灰層打掉,利用底下薄的土地。所以整地的費用非常高。目前農民沒有能力大規模整地,只在有土的地方才耕種,種的多半是蔬菜、水果如柑橘、香蕉,各種東西都有,但產量都不大。
在這裡北部的島嶼如安德羅斯島,農業條件夠,但得有錢去開發,先把樹林燒掉,把石灰岩打掉,才能開發土地。美國、英國在這幾個大島上都有規模很大的公司,開發之後,種的是柑橘之類的東西,種得非常好。可見這裡若是有大筆投資,現代化的經營,還是可以發展。
不過照目前巴國的經濟狀況來講,大規模的開發是不經濟的,因為開發的成本高於進口。
問:除了農技援助之外,我們有沒有配合什麼農業貸款呢?
答:目前沒有這個計畫。國內去年曾發表海外經濟發展合作基金計畫。目前巴國人有意在農業發展方面向這個基金貸款,如購買農具、整地及一些基本建設像發電、道路、漁港的設施等。
不過他們提出來的貸款,和一般發展國家向我們貸款的情形不大一樣。
期待養殖業者投資
問:有什麼分別呢?
答:好比說有些國家想向我們貸款,貸款之後,發展得好也好,發展得不好也好,他們本身沒有很詳細的成本與回收計畫。但現在巴國人向我們貸款,他們要先提出計畫,並研究出計畫的可行性、回收性及將來的還款能力。
問:養殖漁業是不是在此地比較有發展?
答:對,國內有一位沈先生,去年起把台灣養殖蝦的技術引進到這裡來,做了一年,總生產量比過去提高了兩到三倍。他們認為用台灣的技術在此地發展漁蝦養殖,確實非常有幫助。
問:巴哈馬有這麼多的島嶼,為什麼漁業不發達呢?
答:這跟巴哈馬人的性格很有關係,一般來講,他們跟南洋人差不多,只要生活過得去,就很滿意了。所以撈魚、捉蝦都還是用最原始的方法。另外,也顧慮生態問題,他們還是希望偏重於養殖漁蝦。
問:目前有沒有台灣人來這邊投資?
答:實際上國內對這邊的情形還不是很瞭解,來這邊投資是不是有保障也不曉得。所以來看的人是不少,真正投資的人還沒有。
外銷歐美有優惠
問:現在國內的海外投資人非常多,如果他們要來巴哈馬,那麼有那些東西對他們比較有吸引力,而且比較可行的?
答:來這邊投資就是在漁業養殖和農業方面。但農業方面投資要很有魄力,像美國公司就要在此地建一個很大的柑橘園。國內也許可以朝漁業養殖或輕工業方面投資。
在輕工業方面發展,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缺點是人工比較貴。優點就是,巴哈馬的產品將來銷到美國、加拿大、歐洲共同市場,都可享受不同的優待。好比說美國對加勒比海地區有個CBI(Caribean Basin Initiative),就是在加勒比海的國家,工業產品取材自當地的成本占到三五%的話,銷到美國去可以有優惠待遇。
加拿大和歐洲共同市場也是一樣,根據協定,加勒比海國家的產品若輸到歐洲共同市場,大部分都是免稅的。
假如國內考慮到這裡設廠,固然工資高一點,可是出路的問題少。另外,在這裡賺錢,當地政府不抽你的稅。他們沒有營業稅,也沒有所得稅、遺產稅,這是為歡迎外人來投資和定居而做的。
問:觀光業在巴哈馬國民經濟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就你看,這方面對國內有什麼可借鏡之處?他們為什麼能發展得這麼好?
答:觀光業的發展全靠天然資源。這邊的氣候好,一年四季都可以游泳,所以冬天是旅遊的旺季。另外,國民友善,不像有些地方會令人覺得很疏離,也有利觀光。
這裡的觀光推展都做得很好,旅館出了很多免費的小冊子,旅遊的地圖也印得很好,旅遊的資料很容易就可以取得,簽證也方便,美國人甚至拿駕照就可以進來。
銀行業務發達的原因
問:巴哈馬的金融事業發達,銀行特別多,有沒有什麼國內可以學習的呢?
答:這邊有一個很特殊的作法,就是政府對於所有銀行中金錢的來往、所有公司的利潤一概不過問,因為他們不需要交稅,也就是境外銀行業務。這是制度問題,目前國內恐怕很難辦到。
問:俞國華院長上次來訪,提到國內可以來設銀行,是否已有銀行有計畫?
答:銀行法公布後,可能會有銀行願意來發展。以國內充裕的資金,來此地發展境外銀行業務,可能比較有好條件。 問:假如國內到這邊投資觀光業,會不會有什麼發展?
答:巴哈馬許多小島都有天然條件,海水清澈,沙灘是白色的,還有粉紅色的海灘(螺殼粉紅色),有很好的條件。在觀光方面投資,主要是建立旅館、開發旅遊設施。這些設施要是能在國際間打出一點知名度,是相當有前途的。
問:日本人在此地的投資多不多?
答:日本人在此地的影響,最大的就是汽車,占了六0%的市場。但是,日本的遊客和投資並不多,不知道為什麼。
問:我們在這邊的大使館,最主要的工作是那些方面?
答:大使館的主要工作,第一是要跟對方的政府建立良好的關係,在國際事務上,大家都可以互相支援、互相合作。
第二就是要推動雙方面的合作計畫,好比目前進行的農技合作,他們還希望將來我們能派些工業方面的顧問,提供發展經驗給他們。
發展相互觀光業
另外在觀光事業方面,他們希望國內有更多的人來這邊觀光,同時他們的人也到台灣去觀光。這邊的觀光局有意在將來派人到台灣去推廣,讓我們的旅行團出國旅遊時能將他們包括在內。
同時他們也和中華航空公司商量,要和美國直飛巴哈馬的幾個航空公司作連線的合作。
問:巴哈馬目前有多少華僑呢?
答:聽說在巴哈馬獨立之前,華僑很多。一九七三年獨立的時候,黑人當權,白人下台,大家看不清楚情勢,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對華僑採取壓迫、歧視的措施。所以大部分的華僑都走掉了,留下來的大概有三百多人。過去在這邊曾有中華會館和中華商會的組織。
今年雙十節,我們舉行了一個升旗典禮,請這邊所有的華僑來。據他們講,自從一九七三年華僑組織解散以後,他們彼此之間都很少有往來。這還是巴哈馬獨立十幾年來,第一次有這麼多的華僑聚在一起,又是升中華民國的國旗,所以他們都感動得不得了。
問:這邊的華僑主要是從事那些行業?
答:大部分是開餐館,也有開洗衣店、書店、地毯公司的,和美國的情形差不多。
問:巴哈馬在加勒比海地區是一個比較有領導地位的國家,和他們建交後,對我國將來與其他加勒比海國家的外交發展有什麼影響?
答:在加勒比海的小國當中,巴哈馬是比較大的國家。在經濟、實力方面,都是比較雄厚的。他們的總理在加勒比海領袖當中多少會起一點領導性作用。和我們建交之後,相信其他國家跟我們的關係會拉近一點。
問:你覺得在此地作為一位外交官,有沒有一些特別需要克服的問題?
行政效率低
答:在這裡最需要克服的就是政府的效率問題。他們的人不錯、工作能力也不差,就是沒有效率。要他們辦事,拖幾個月是很平常的事,要是不問,很可能就沒有下文了。所以每件事都要盯著,非要他們弄出來不可。換句話說,要怎樣來克服這樣的難關,把事情順利地辦好,是很費事的。
(林宇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