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隨風擺動的風車,沒有迎風搖曳的鬱金香,荷蘭展園跳脫傳統的象徵元素,大膽使用了毛竹與玻璃的建材,打造出竹製別館與玻璃陽光房兩棟展館,在國際展園區中別樹一格。
荷蘭是最早決定參展的國際城市,也是展區面積最大的展園。占地2174平方公尺是其他展園的2至2.5倍大,而且瀕臨湖畔,景觀優美,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荷蘭展館的一側緊鄰湖面,另一側則是以高聳的竹子圍成籬笆,環繞竹製別館與玻璃房的是一條條的水道,兩棟建築恰似蓮花般浮在水面上,和荷蘭的低地特色呼應,兩個木製水車點綴其間,自成一格。
從遠處眺望竹製別館,呈漏斗形的造型,走近一瞧,原來外圍的毛竹共有三層,由編織細膩的異形竹結構組裝蜿蜒而上,另類詮釋了原產於非洲的花卉——馬蒂蓮。
供遊人通行的迴旋梯就順著三層樓高「馬蒂蓮」上大下小的結構而設計。從底層一步步往上登高的過程中,會發現一樓平面的荷蘭地圖與三樓的西安地圖遙遙相望,代表著荷蘭和西安的友誼,也體現出「荷蘭之花在西安盛開」的意涵。
玻璃陽光房,展出溫室植物
擔起施工重責的正是在上海世博成功打造耗竹60噸的印度館、並創下世界最大竹製穹頂紀錄的建築師李昕宇。
目前在中國京治公司工程部擔任經理的李昕宇解釋,荷蘭館是以浙江安吉的毛竹為外牆,以竹子為材料,必須掌握竹製建材的特性,避免斷裂、腐蝕就是大挑戰。而內部樓梯雖然是鋼筋所建,樓梯的旋轉角度卻有一定的難度。
遊客可以站在這朵「馬蒂蓮」上俯瞰世園,一覽長安塔、自然館等亮點建築,同時欣賞荷蘭園另一棟展館「玻璃陽光房」的絕佳位置。
陽光房內展出溫室植物、彩繪木屐與荷蘭人每日必備的乳酪食品。如有多餘的時間,不妨在此歇歇腳,看看表演,加深對荷蘭人生活與文化的瞭解。
也可以選擇登上陽光房的頂樓,感受置身於玻璃盒中的奇妙體驗。水流從陽光房的頂部傾洩而下,沿著整面的玻璃牆流入一樓的水池,帶來絲絲涼意,讓乾冷的西安變得更為溫潤,達到不需使用空調,就能自然調節氣溫的作用,完美契合西安世園會環保、低碳的主題。
當你漫遊在荷蘭園圓弧形的步道上,聽著水車轉動的喀喀聲響,欣賞著隨季節變換的花卉,荷蘭鄉村風情仿佛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