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精緻文化大家享-專訪法國國家圖書館理事主席

蕭 蔓
user

蕭 蔓

1989-11-15

瀏覽數 13,500+

精緻文化大家享-專訪法國國家圖書館理事主席
 

本文出自 1989 / 12月號雜誌 第042期遠見雜誌

問:一九九二年以後,歐洲在經濟上將成為無國界的「共同市場」,在文化上,是否會引起一些改變?

保住自己的特色

答:歐洲文化的起源很早,其中各國的相同點也很多,並不會因為一九九二年的到來產生巨大的轉變。

反倒是各國之間的交流不夠,每個人都只顧自已,沒有時間顧及其他地區的文化發展,例如最近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一位西班牙人,我身為作家,都對他一無所知,可見歐洲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並沒有因為地理上的接近而達成,這是一九九二年以後各國政府及民間都要努力的目標。

此外,歐洲統合的觀念,在經濟上可能對大家都有好處,可是文化上,還是各國保住自己的文化特色比較好,歐洲文化已經有太多相同點,實在不需要一個「歐洲共同文化」模式。

問:歐洲最近愈來愈注重經濟發展,在「資本主義」盛行下,對於文化發展會有什麼影響?

答:經濟發展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當企業賺錢想要回饋社會時,支持文化活動是很平常的事,這也是歐洲的一項新趨勢,以往的文化活動大部分是由政府及大眾支持的。 企業支持文化活動還可以節稅,因此在法國,最近一些大型演唱會都由一家農產品公司贊助。同時由於經濟發展,一般人的消費能力提升,參加文化活動的機會也比較多。

電視是文化殺手

可是資本主義盛行下也產生了一些不好的影響,例如電視節目粗製濫造,卻因為坐在家裡打開電視是一件很方便的事,很多人變成「被動的觀眾」。據統計資料顯示,法國人包括閱報在內,平均一天只閱讀一個半小時,可是看電視的時間卻是兩倍以上。

電視的風行形成了一種「假文化」,成為文化發展的殺手。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問:有人認為現在的文化活動大多是「精緻文化」,專為少數知識分子設計的,與一般大眾脫節,在歐洲是否有同樣的現象?

答:我覺得文化必須「大眾化」,雖然有人說大眾形式的文化品質必糟,如中共或蘇聯政府推動的文化活動就過於樣板。

西歐人在這點上比較幸運,既擁有精緻文化也有大眾文化,由於參加文化活動並不昂貴,任何人只要有興趣,都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欣賞水準,例如重要藝術家的大型展覽、戲劇、演唱會……,政府都有若干補助,門票總是人人都負擔得起。

問:政府對文化的補助,有沒有優先次序?

答:通常是補助大型而昂貴又具有優良水準的文化活動。例如某些戲劇、音樂會的演出,由於歐洲各國之間的強烈競爭,法國政府文化部,為了挽救一些藝術團體不至於沒落,多半也優先補助。

文化交流要淵遠流長

問:台灣是法國第四大貿易夥伴,可是文化上的交流卻相當有限,你覺得應該從何著手?

答:文化交流必須有淵遠流長的作法,雖然法國有一些作家對中國大陸做過許多描述,可是一般人對台灣的認識,卻多半只限於經濟方面,在文化上瞭解有限。如果能夠有多一點的台灣文學翻譯成法文,或者多一點文化活動,如戲劇、畫展……在法國展出,介紹一些藝術家給法國人知道,應是一條文化交流的捷徑。

問:在融合傳統與現代方面,歐洲文化的特色在那裡?

答:歐洲有許多藝術家,創造力非常旺盛,而且對於「原創性」很注重,一個晝家如果模仿莫內,會被人取笑只是畫匠,每個藝術家都得在傳統之外,增加一點屬於他自己時代的創作,因此總是有許多新東西源源不斷產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