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費鉅資打造的西安世園會,光四大標誌性建築就足以征服遊客眼球。「歷屆的世園會中,這是絕無僅有的,」負責總體規劃的工程管理處長陳默肯定地說。
廣運門:施工難度不亞於鳥巢
來到世園前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英國普拉斯瑪公司(Plasma Studio)首席設計師伊娃.卡斯楚 (Eva Castro)所規劃的廣運門。
廣運門位於園區的東北角,由於伊娃希望廣運門與周圍環境完美融合,所以必須有巨大的鋼樑吊裝,蜘蛛網樣的鋼拉鎖設計,連曾經參加過北京「鳥巢」建設的施工團隊都說:「這個工程施工難度絕不亞於鳥巢。」
這座由鋼骨三角支架所連結的白色鏤空橋樑是世園會的迎賓大門,總共使用了53根單品鋼樑,最長的有43公尺,每根要支撐達60噸的重量,施工風險係數極大,創下了大陸第一次引進自由彈性預張鋼拉鎖空間鋼架技術的紀錄。
在每個三角鋼架的結點上,分別垂吊著高低起伏不一、直徑1至1.5公尺的鮮豔花球,在各種水景與噴霧水氣的烘托下,宛如置身於溫室中,緊扣住世園創意自然的主題。
除做為世園會「點題」的開場大門外,廣運門還具備疏散人流的功能,估計高峰期每小時可通行2萬多人次的遊客。
雖然建築體為鋼筋混凝土,材料選擇上卻是以自然的木材與地域性的花崗岩為點綴,身為英國人的伊娃特意穿插使用中國元素,並巧思地運用了橋樑、水景、方塊花卉造型所組成的坡道,將上下層聯繫起來,並與世園大道長安花谷的花卉景觀串連為一體,帶來相當強烈的視覺震撼。
世園文化創意公司總經理王天兵說,廣運門既是座橋又是個大門,就像大地長出來的建築,並連接長安花谷,讓這條世園大道就像花海組成的「花之走廊」,美不勝收。
創意館:呈現中文「王」字形
領略了「長安花谷」花團錦簇的視覺效果後,隨即來到世園會主場館創意館。 這個位於西安世園主軸線上的主展館,西安不僅希望藉此體現深厚的文化積澱與輝煌歷史,更重要的是通過創意館來彰顯西安的進步與現代化。
創意館主建築為鋼筋混凝土與鋼結構,屋頂選用混凝土褶皺板,以滿足建築對大空間的需求。而建築的外立面則是以青銅與玻璃組成。
伊娃試圖以青銅、石材與花園式種植屋面等不規則飾面的銜接方式,達到錯落有致的景觀效果。
不過,創意館外幕牆都是3毫米厚的純銅板,由於純銅硬度較低,如何將大量不規則的純銅板分割得既精美又能拼接完成,工藝十分複雜。為此施工單位反覆試驗,最後採用加鉚釘固定銅板、現場放樣,並與伊娃溝通後,才克服完成。
由於創意館的布局是由三翼不規則的幾何體所組成,很巧合地呈現出「王」的中文字形。當主辦方告知伊娃外觀就像個王字時,不識中文的她覺得相當不可思議,直呼是個很美妙的巧合。
強調現代與科技的創意館主要展出現代園藝的新技術與新成果,遊客還可經由室內展示坡道上達到屋頂的觀景平台眺望世園景區。
長安塔:世界最大油畫
從創意館往右走,經過錦繡湖後,就來到全園的制高點長安塔。
塔高95公尺的長安塔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錦秋所設計。它矗立於小終南山上,為隋唐佛塔建築最頂級的皇家寺廟規格,同時也是世園會主、次兩條景觀軸的交匯點。
長安塔特意保留了隋唐盛世方形古塔的神韻,同時添加了許多現代元素,既展現西安古建築文化的精髓,又彰顯出現代的都市風貌,是最具代表的西安世園會建築。
13層高的長安塔共分為七層明層與六層暗層,這是中國寶塔建築的特徵,明層為開放式,可以開窗,為一般人看得到的部分,但是平座與挑簷間,有個三至五公尺大的距離,為封閉式的實體結構,由於沒有採光,稱為暗層。
在設計上,長安塔是一層挑檐上面銜接一層平座,逐層收縮,各層挑檐再呈向上開闊伸展,刻畫出唐代木結構建築的特色與風采。而檐下與柱頭間的斗拱使用現代的金屬構件所組成,線條簡潔的設計有別於傳統斗拱的造型。
在四大標建中,長安塔最為特殊之處,在於包覆塔心的「菩提樹油畫」創意。去年9月,西安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張建群為了創作世界上最巨幅的油畫,專程到西雙版納取景,拍了數千張的菩提樹照片。「畫上的菩提樹幾乎濃縮了我所見到、所有最漂亮的菩提樹影子,好看的根、好看的幹、好看的枝葉都集中在一起了,」他花了一個月時間才完成圖畫的創作。
但是,要將創作實際繪畫在長安塔的核心筒上,卻是項大工程。張建群將每面牆細拆成許多塊模板,再邀請西安美院師生集體繪製。從去年11月開始作畫以來,師生們僅於過年期間,休息了五天,其餘時間都在趕工製作。
月前,西安美院50餘名師生歷時半年,終於大功告成。這個從基座一直伸展至頂層的油畫面積約1500平方公尺,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油畫。難掩疲憊神情的張建群說,菩提樹油畫就像「長」在長安塔七層明層內的核心筒牆上,每層四面,共計28面,將畫展開全部連結,就是張寬50公尺、高30餘公尺的巨幅繪畫。
而且塔內的裝修風格與色系搭配,都與菩提樹緊密相扣,特別聘請北京鳥巢的室內設計者規劃,裝潢色調會逐層予以轉換,就如同菩提樹從樹根、樹幹再到樹冠的延伸變化般。
「用油畫貫穿基地至13層的佛塔中心點,是非常大膽的創意,規模之大前所未有,」張建群說,長安塔在陽光照耀下,如同玲瓏剔透的水晶寶塔,而夜間七彩霓虹燈的光影變換,更是增添了幾許現代元素與空靈感。
同時長安塔也是世園會的主展館之一,只是展出內容不是園藝而是中國歷史寶物,以及現代工藝作品。「遊人可以從空間上感受到登塔與文物相結合的美妙之處,」王天兵詮釋了長安塔的另一特色。
自然館:3000塊三角玻璃幕牆
長安塔左前方,宛如鑽石般光彩奪目的自然館也是出自伊娃之手。
坐落在湖畔的自然館倚山而建,由於有一半嵌入小終南山中,從外表看,半壁為山坡綠地,半面是由57個大三角形與3637個小三角形玻璃組合成不規則的立面,而且高達3000多塊異形的三角玻璃幕牆工程也是大陸首見。
由於建築體大半埋在山底下,不仔細瞧,還真不知道是一棟建築物,難怪王天兵直說,「自然館就好像從地底慢慢長出來的東西,變成周圍景觀的一部份,」這就是伊娃最大的特色。 由於自然館的立面是用菱形與三角形切割的超白玻璃所組成,再搭配周遭幾何造型的綠地與花卉,西安人都認為「這儼然是一顆放在花叢中的璀璨鑽石。」
負責世園四大標建的工程師黃立文強調,自然館為掩體建築,如同陝北的窯洞一般,不僅可以節省許多鋼架與玻璃材料,由於土壤具有吸熱性,能帶來保溫效果,而且建築物本身會隨著山體高度起伏而有不同溫度,適合不同氣候區植物生長,更為貼近自然館做為溫室展覽館的需求,遊客可邊觀賞園藝邊感受建築的起伏與外在景觀的千變萬化。
世園會施工團隊不僅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也改寫諸多紀錄,技術含量最高的四大標建還未正式開幕,就已經被大陸評為「中國鋼結構金獎工程」。
對西安世園會來說,做為永久保存的四大建築還兼具時代的傳承意義,長安塔毫無疑問是歷經千年後還能留給後代子孫的建築文化遺產。但是,英國設計師伊娃的三大建築呢?
確實,當初在決標四大建築時,就出現過爭議聲,有評審專家對於邀請國外大師設計主要建築,提出質疑,咸認在西安世園會上擺上西方的建築簡直不倫不類。
但是,同時也是世園標建主要評審的張錦秋卻投了伊娃一票。
張錦秋認為,伊娃的設計與環境相融合,她的三大標建與長安花谷都具有延續性。
伊娃做到了「現代建築地域化」,「雖然她來自西方,我來自東方,彼此豪無溝通,四大標建卻都忠於主題與環境所設計,互相對話,可說是殊途同歸吧,」張錦秋說。
當四大標建完成後,不僅印證張錦秋的觀點,也消弭評審的疑慮,為世園會增添了多樣貌與可看性。
兩位東西女建築師聯手打造的標建,讓自然館與長安塔就宛如鑽石與水晶般在湖邊相互輝映,成為世園的耀眼亮點。
就連西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軍都沒有想過,竟然會有這樣意外的效果,頻頻說,「東方的新古典主義與西方的後現代主義擺放在一起,竟是如此和諧,真是珠聯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