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是台灣通往世界之鑰

專訪交通部觀光局長 賴瑟珍

王一芝
user

王一芝

2011-05-03

瀏覽數 19,900+

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是台灣通往世界之鑰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1 / 5月號雜誌 黃金10年來了!

觀光局的同仁,特別像我一輩子待在觀光局的,普遍都有一種心聲,提到觀光,每個人都很有興趣,但執政者的施政先後順序,早期著重製造業,後來輪到高科技業,很難輪到觀光業,因為這個產業總被定位為吃喝玩樂的產業。

直到2000年,交通部長葉菊蘭上任後,隨即遠赴墨西哥坎昆(Cancun),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電信部長會議。

坎昆那個小鎮是世界上知名的度假勝地,很多國際會議都在那裡召開,一年就有350萬國際觀光旅客湧入造訪,反觀台灣,(當年)一年入境旅遊的遊客僅有200萬。

葉菊蘭返國後,要求觀光局在三個星期內提出一套21世紀觀光發展新戰略,沒多久行政院就成立跨部會的觀光發展推動小組,觀光局每年就多了十幾億的觀光發展基金,開始拚觀光。

我們始終有一個堅定信念,台灣必須靠觀光和國際接軌,而觀光發展的主軸一定要多元開放、全球布局。

311震出日客缺口,得靠陸、星、馬客補足

去年對台灣觀光業來說,的確是一個里程碑。今年本來把希望寄託在日本,因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已經感受到日本經濟復甦的力道,再加上松山和羽田機場對飛,國內航空公司也願意在台日航線上加碼布局,預計整年度將增加兩成的日客。

誰也沒想到,日本發生了311大地震,現在不得不靠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遊客,補足今年650萬的國際旅客入境目標。

陸客今年的入境人數應該會超過200萬,成為台灣國際觀光客的第一大市場,但最重要的還是,必須讓來過台灣的陸客覺得不虛此行。

很多人批評,陸客團品質很差,幾乎都是環島一周的拉車行程,但這種走馬看花的旅遊型態,是每個旅遊市場開放第一階段必走的路,早期的香港或東南亞團客,就和現在的陸客行程一樣,非得到第二、三階段,才能進入深度、主題式的旅遊型態。

兩年多前,也是觀光局經過一、兩年的磋商,好不容易才開放陸客來台,觀光局比任何人更在乎他們的旅遊品質,才會訂一個不可能達成的最低團費收費標準,每人每天60美元,就是深怕新加坡、泰國、香港那種零團費的歷史,在台灣重演。

對台灣旅行社有沒有嚇阻作用?我覺得多多少少有,但觀光局道高一尺,旅行社卻是魔高一丈,他們呈給觀光局的資料的確有落實,但實際上卻是靠購物的傭金來彌補,政府很難找到證據去處分他們,外界的這些批評,觀光局都虛心接受。

訂雜誌送好箱|遠見xArowana 1:9前開式輕掀箱!$2,680帶走時髦登機箱>>

不過,我們也祭出很多措施,像是事前查核、事中審查和事後追蹤,只要陸客申訴,或是和旅行社產生糾紛,我們會對旅行社加以懲處,因此陸客到台灣的旅遊滿意度仍有九成以上。

很多人不相信,怎樣可能有這麼高的滿意度?我想,陸客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做比較,而不是用我們的標準來判斷,我們已經進化到深度旅遊,理所當然認為陸客團的旅遊品質比較差。

陸客能環島遊,各縣市產業才能受益

話說回來,大家都覺得陸客拉車環島遊不好,但實際上卻對產業很有幫助。

你想想看,哪個歐美旅客會專程到知本、苗栗或新竹玩?光在台北就玩不完了,也因為環島遊,各縣市的產業才能雨露均霑。

我有一次到義大利卡布里島,坐好遠的車才抵達目的地,我當時心想,如果不是跟團,自己一個人才不會去那裡。

陸客自由行預計上半年將開放,但大家千萬不要抱那麼高的期待,以為每個人都可賺到陸客的錢。我最期盼的是自由行後,大陸客人有了其他選擇,就會鞭策旅行社業者,不斷提高品質。

接任觀光局長後,我的策略和想法是開放陸客來台,只是一把鑰匙,我要把它變成通往世界各國的鑰匙。

早期因為台灣對大陸市場始終沒有開放,不少國際航空公司也會思考取消飛往台灣的航線,讓我們的國際旅遊市場呈現飽和。

但陸客市場一開放,大家就對台灣投資環境有信心,國際航空公司也願意飛來台灣,替我們解決外國旅客到台灣的可及性問題。

當兩岸市場穩定成長後,真正的目標還是擺在國際,因為遊客數量還是非常重要,一旦缺少量,談服務投資或升級,還是任何設施的改善,都只是空談而已。

我經常跟觀光局同仁說,我們雖然管旅行社,但觀光局就是台灣最大的旅行社,任務就是把台灣行銷出去。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