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聖經》裡有個故事:年少的大衛用了幾顆小石子,就把巨人歌利亞給擊倒在地。台灣的LED(發光二極體)產業,也正在上演著這樣的故事。
後起之秀新世紀光電,在今年47歲的董事長鍾寬仁(英文名字David)帶領下,不到十年就站穩LED產業界。更以獨特的技術產品,擊倒諸多業界前輩,上演了一齣不折不扣的大衛擊倒歌利亞的故事。
新世紀光電今年以來逐月業績成長,較去年同期皆超過100%,超越同業。同時以達到35%以上的高毛利穩居業界第一。
近日更與大陸普天集團合作成為其LED採購對象之一,搶搭大陸十二五規劃中的新能源列車,更讓新世紀股價重返百元大關,成為LED新股王。
只是,新世紀光電一路走來並非如此順遂。回到2002年1月初創之時,鍾寬仁記憶猶新的說,當時有三個「不如」,一是資金不如人,二是技術不如人,三是進場時機也不如人。
沒錯,比起晶電、億光、燦圓、光寶、光磊等10、20年資歷的業界前輩,新世紀有如初生之犢,根本沒法跟老大哥們比擬。
帶領工程師 突破白光專利
在沒有富爸爸,也沒有研發團隊的基礎上,擁有十年創投經歷的鍾寬仁,深入分析LED未來應用領域仍大,且資本規模不需太多的好處下,在一遍紅海中企圖殺出藍海。這讓他決定鎖定綠光LED,先避開藍光的紅海。
台灣交大畢業,為國內首批NB產業分析師的鍾寬仁說,十年前業界掀起一波藍光熱,反而忽略技術門檻相對高的綠光。新世紀創辦時就看準這個利基市場,決定先押寶在綠光LED上。
一般來說,LED要發出白光,不外乎二種方式:一是用藍光加上黃色螢光粉,其次就是用紅、藍、綠三種光組成。
第一種是日本大廠日亞化的專利,要突破不容易。但是第二種需要三顆晶片,成本高,在當時也不普遍。
新世紀光電決定從綠光先下手,在當時算是很大的賭注,技術能否突破是關鍵,另外一個課題是資本不夠雄厚,錢可能一下子就燒完。
不服輸的鍾寬仁,當然知道自己手上的籌碼有多少,但他更相信自己及團隊的潛力。一群願意跟他打拚的年輕工程師的那種衝勁,讓他更有信心往前邁進。
一年後,也就是2003年底,新世紀光電就開發出高亮度的綠光LED。隨後更突破專利開發出單晶片的白光LED產品,還獲得LED藍光之父日籍教授中村修二的大力讚賞。
在業績方面,從草創之初的年營收4200萬元,到第三年的年營收就衝上3億元,甚至去年營收突破30億元大關,站穩了一線大廠的態勢,也讓過去不看好新世紀光電的老大哥們,另眼看待這位崛起的年輕後輩。
做照明設備 要當台灣歐司朗
「我們不做number one(第一),我們要做only one(唯一),」鍾寬仁道出他的經營哲學。Number one是用錢堆出來的,只要買機台及加人力,規模就會出來,永遠會有新的第一出現;但only one就只有一位,做得好也沒有人搶得走。
新世紀光電初期深耕在綠色LED產品上,結果在大陸市場的成績不俗。目前大陸綠光LED產品中,每二顆就有一顆出自新世紀光電。北京奧運、上海世博及天安門廣場上的大型LED看板,都採用新世紀提供的綠光LED,甚至在各交通號誌上,也可看到新世紀的產品。
「因為我們的產品特亮,品質耐久,所以才經得起考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鍾寬仁毫不掩飾自家產品的獨特性。
也因著避開日本大廠專利的白光LED,讓鍾寬仁帶著此產品前往拜訪日本某大液晶面板業者時,由該公司副社長親自出面接見,最終並採用新世紀的產品。對一家成立不到十年的LED廠商來說,這真的可說是天方夜譚。同樣的,韓系的電視大廠也逐漸採用新世紀產品,成為少數日、韓通吃的台籍LED廠商。
「我們要做台灣的歐司朗,」鍾寬仁自始自終的目標就是打造台灣第一,瞄準成為世界級的專業照明廠。新世紀光電目前除生產LED晶粒外,也開發照明設備。以自有品牌「LEDplux」逐步在通路上販售,推廣LED照明。
鍾寬仁認為,LED的應用市場仍很龐大,目前只在電子產品的背光源上進行取代,下一波在照明市場上也會有革命性的應用。特別在日本發生核災後,各國再次思考核能的安全,也紛紛採用更節能的照明產品,這也將加速LED進軍照明市場的腳步。
LED前景佳 擴建20倍大基地
為此,新世紀光電不僅在南科園區擴廠,預留從目前55台MOCVD(化學氣相沉積)增加到80台的生產設備空間。更在昆山打造現在南科廠20倍大的生產基地,以迎接急速擴張的需求。
熬了十年的新世紀光電,近日初嚐甜美果實,鍾寬仁卻絲毫不敢鬆懈。「過去太多人不看好我們,現在有些成績,我們一定更加努力,不讓他們有看扁的機會。」憑著不服輸的性格,新世紀光電在鍾寬仁帶領下,將走得更謹慎,也必定更揚眉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