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政治何有利於香港?

林行止
user

林行止

1989-10-15

瀏覽數 14,000+

政治何有利於香港?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9 / 11月號雜誌 第041期遠見雜誌

在支持北京學運上,港人的表現,的確缺乏貫徹始終的原則。這種事實,由不同價值觀念的人來評論,會得出南轅北轍的結論。不過,在特殊的時空限制下,站在香港總體利益的立場,港人的怯儒,是情有可原的。

開埠百多年來,意於國內政壇或在政爭中失敗者的避難所,即使到了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初期,港府仍堅守「中立」,不僅對「避秦南來」的國民黨官僚來者不拒,對反共活動也不趕盡殺絕。

中立政策轉變

但是,隨著政經形勢的改變,中國大陸對國際政治影響日大,而香港民生物資的需求,也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日深,加上大英帝國氣數將盡,從世界各殖民地區引退……。在這樣的客觀環境下,港府對中共敬而遠之的「中立」政策悄悄轉變,以至變成以事事不敢開罪中共為既定政策,這是面對現實的做法。

當初港人支持北京學運的示威遊行,由於群情洶湧,港府瞭解高昂的情緒若不能獲得適當疏導,社會安定將不能維持,因此曾在提供場地和維持秩序上,予以合作,但這絕非表示港府已走回「中立」的老路,任反共人士以香港為基地進行政治活動。

另一方面,港人在抒發過悲憤的情緒後,就不能不冷靜下來,思考留在香港的目的;一經考慮,大部分志願或非志願在九七年後留在香港的人,便意識到若不就此收手,不僅港府可能會設法干預,中共九七年前不斷恐嚇要脅、九七年後算政治帳,勢不可免。這種後顧之憂,使大部分曾經支持北京學運的市民不免猶疑起來,變成了虎頭蛇尾;而對支援海外民運的活動,也熱心不起來。

形勢不許義無反顧

幾乎所有受過基本教育的人都知道,支持民主運動是責無旁貸的「義務」,但是形勢不容許我們義無反顧,而一反顧便畏首畏尾,只剩下極少數極少數對政治鬥爭懷有羅曼蒂克幻想、願意終身參與並肯作出犧牲的正義之士,才會堅持以推翻中共現政權為職志。但是,正如前述,我們不以為這少數人的活動能見容於港中政府,因為決心獻身民運的港人,今後每做一事,除非都以不會破壞香港社會安定為前提,否則,他們對中共政權未能發生影響之前,香港這條船即使不給他們弄得漏水下沉,亦會因為搖晃得太厲害而今船客紛紛離去。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中共建國初期,逃難南來香港的人,大都不以香港為落葉歸根之地,如此苟安,但求溫飽,於願已足;九七問題興起,撩起港人對香港的歸屬感,這本來對香港長遠發展大為有利,但事實證明還是不合時宜的……。作個粗俗的譬喻,香港華人最初托庇於英國為殖民地臣民,身分地位並不十分光彩,因為不能名正言順地享受國民的政治權利。

納暗室為正室

不過,物質生活卻不愁匱乏,情況好比一些做了情婦的人錦衣美食而沒有名分;年來,一方面是衣食足教育高而思從政,一方面是以為政治過度期為「飛上枝頭」的契機,有人遂有由暗室納為正室之想。這種想法,不只體現在爭取真正港人治港的政治權利上,在支持北京學運上亦充分顯露。可惜的是,中國政府收回香港,目的在香港繼續為它創匯,對於港人是否身分堂正,與趣不大。

香港從割讓給英國起到決定歸還給中國後的今天,港人的從屬身分絲毫未變,而從現實觀點出發,香港若非在經濟上對中國有利,在政治上對中共當權派不構成任何威脅,中共又怎會容許已被其收回主權的香港繼續行其資本主義制度?香港繼續推行資本主義制度,一定得付出代價,而代價就是「非政治化」!

詐顛扮傻

這種代價,對胸無大志的港人來說,忍氣吞聲就是要付出的代價,至於被家國情懷糾纏的港人,也許只有「詐顛扮傻」,佯狂玩世了。

在經濟可以奇蹟式地持續繁榮下去的條件下,我們以為不能或不願離港的人,不論是否被中國大陸收為己用,治事處世還是要以安定繁榮為念,如此才有「五十年不變」之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