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中市-地方政治的悲歌

蕭富元
user

蕭富元

1989-09-15

瀏覽數 25,050+

台中市-地方政治的悲歌
 

本文出自 1989 / 10月號雜誌 第040期遠見雜誌

當四年前,張子源意氣風發地接下台中市長印信時,他絕對沒有想到會在任期屆滿的前半年,因飽受炒地皮流言而黯然「高升」國營事業委員會副主委,離去時留下一句「我來國營會絕對不是很落魄吧!」為紛擾多事的市長任期畫下句點。

張子源調職事件,在選況熱烈的台中市激起的陣陣連漪,已慢慢平靜。引人深思的是,他的上台下台,恰是台灣地方政治的一個縮影。

為爭得執政黨提名為台中市長,張子源花了十二年的時間,直到第三次爭取(民國七十四年)時才完成宿願。據當時他的競選總幹事、曾任台灣時報總編輯的魏吉助回憶,由於在文宣策畫上魏吉助很有經驗,而且輔選沒有失敗的經驗,為競選市長,張子源每週末還特別到台北接他回台中。

地力勢力影響深遠

「禮賢下士」並不能保證穩定當選。和台灣地方政治最息息相關、影響深遠的無疑是地方派系的勢力。

愈是鄉下,派系的影響力就愈強。從里長、鄉長、農漁會幹事的選舉,到地方、中央民意代表的競逐,派系莫不卯足勁,全面動員。因為派系競爭演變的糾紛,亦時有所聞,台中縣紅、黑兩大派系,就彼此互不交往,甚至避不見面;雄據一方的宜蘭縣許派經營的博愛黨部,就曾凌駕過執政黨縣黨部。

要做地方行政首長,也就需要派系的推波助瀾;有些地方首長,更是出身於派系,例如中壢吳派的吳伯雄曾擔任桃園縣長、高雄縣黑派推出媳婦余陳月瑛登上縣長寶座。

台中市的政治環境介於農村與都市型態之間,派系沒有絕對的影響力。台中市的派系分為二派:以行政院顧問張啟仲為首的張派,已故省議員賴榮木為開山掌門的賴派和屬於省議員廖榮棋的廖派。雖然沒有絕對的影響,還是有強大的殺傷力。民國六十六年國民黨提名的市長候選人陳端堂,就因為張派的倒戈,而以一千多票敗給黨外的曾文坡。

張子源要當市長,不能免俗地也要依靠派系人力、財力的運作。他在競選時,不僅得到張、賴兩大派系的一致支持,曾任台中市議會副議長的張派大將張光儀還親自進駐他的競選總部。張子源也就被歸屬於張派。

即使在競選期間傳出他「野雞大學學歷」、「一夜風流」的流言,和台灣其他縣市一樣,張子源在派系全力支援、國民黨組織動員交互運作下,順利摘下第十屆台中市長的頭銜,踏上仕途。

派系支持,踏上仕途

依照禮記禮運大同篇,政治應該是「選賢與能」;理想的地方政治應是以德化民、德治百姓。事實上,台灣地方的政治運作,並不一定繫於地方首長的道德,多半在於其「政治手腕與地方勢力的交互利用」一位學者點出。

「從什麼地方得到,就要從什麼地方回饋。」派系在選舉時出力幫忙,當選後也脫不了其影響。

「市長對派系都要畢恭畢敬;派系利益有需要,市長也肯送人情。」隸屬於張派的台中市議員江正吉說。

為聯絡「情誼」,張子源的應酬特別多,經常趕場,「市長的請帖一天好幾十張,」一位隨從人員說。今年五月,省政府在台中市舉辦模範勞工表揚晚餐盛會,省府主席邱創煥、國民黨省黨部主委馬鎮方均準時抵達,唯有張子源遲到,來了一會兒,又匆匆忙忙離去。學者應邀到台中演講,身為主持人的張市長也因為趕場,讓上千的聽眾坐著等他來主持。

政治就是分贓?

台中市少壯聯盟成員之一的市議員王蘊嶠平靜地表示:「政治就是分贓,」政治人物與派系掛勾,壟斷地方利益與資源。張派、賴派主持的第七信用合作社、九信,在存款高達一千億的台中市是規模最大的金融系統。

張派、賴派分別經營的台中客運、仁友客運,在民國七十七年由市長、議會一致贊成通過,將公車票價調高為十元,在當時是全國最貴的價格。

「又貴、服務又差,怎麼沒有人替我們說話?」一位江姓市民抱怨說。

商人重利輕別離

嚴格說起來台中市的派系,與其是激烈的政治競爭,毋寧是經濟事業體的結合。近年派系之間的區別,已形同瓦解,有些人還身跨兩派。議員王蘊嶠以「商人重利輕別離」來形容派系「牆頭草」的性格。

「只要誰能配合派系的利益需求,就支持誰。」王蘊嶠說。

因此平常和派系「處得像朋友」的 前任市長林柏榕,四年前不被執政黨提名後,張、賴兩派轉而積極為被提名的張子源輔選。各派系與張子源處得也水乳交融,但他一被調走,張派又表明支持今年被提名的林柏榕。

民進黨籍的市議員王世勛就表示曾聽過某派大將說:「什麼派系?錢派啦!」誰能承諾、滿足其利益需求,誰就穩獲支持。民國六十六年競選連任的市長陳端堂,就因個性耿直,不能配合派系利益而被倒戈落敗。

如果市長是風車,負責執行市政的建設,那麼市議會就是風,推動並監督市政的運轉。議會與市長多少有對立、制衡的色彩。據江正吉與林永安議員表示,張子源在市長任內與議員「處得很好」,有時會一起吃飯,像朋友般經常有往來,真的是「府會一家」。

江正吉更進一步指出,議員有事請張子源幫忙,「他一定會盡力辦好,沒有辦好也會告訴你理由。」據江正吉表示,張子源還曾經為了幫助某議員,犧牲自己親戚的利益。「市長這樣幫忙,大家還有什麼話講?」江正吉點著頭說。

曾幫助張子源策畫文宣的魏吉助說:「從來沒有一個市長和議員配合得這麼好,要什麼有什麼!」

議員一起炒地皮

張子源公布了六期都市重畫,台中市地價平均上漲三至五倍,台中市的房價僅次於台北市,為全國第二高的價位。多位議員也因買賣土地而致富,賴派的市議員賴誠吉賣掉大坑的土地,財富迅速竄升。議長林仁德是金堂建設、德昌仲介的老闆,被形容「從前苦哈哈,如今腰纏萬貫」,據國大代表吳哲朗估計,當上議長後他的財產「估計有十億以上」。

「議員一起炒地皮,不炒的不超過五個,」曾被人說「清白有什麼用!」的林姓市議員搖著頭說。

另一位議員也表示,從前議員開來議會的車大多是國產的舊車,「現在大家的車愈換愈好。」

當張子源炒地皮的風聞四起,去年十二月王蘊嶠等七位市議員在議會提案組成調查小組調查此事,即遭到市議會的否決。部分議員否決的原因是認為此事「僅屬傳聞,未提出具體事實」。

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訂《遠見》輕鬆帶回Arowana好箱!

另一件事情,也可以看出議員與張子源的情誼。在國民黨初選前,三十九名議員中有三十五位連名簽署支持張子源競選連任,為他造勢。雖然有些議員是「迫於人情」,但「有一半以上是出於自願,」無黨籍議員江正吉肯定地說。

這好像是一場永遠也下不完、變化多端的賭注。

地方的基層單位是里,里長是候選人選舉時的樁腳,也是市長與市民之間的橋樑。把握住里長,似乎也表示擁有民意。

張子源對里長的福利,顯得特別用心。每次里民大會都贈送獎品,像電視、銀盤。台灣省各地給里長的出國考察費為三萬元,台中市的里長有五萬元;市議會還曾想編列一百萬給每一個里長做為建設費用(後來依每里大小,補助款項也有所不同)。

里長連署支持

在初選前,台中市二0一個里,有超過一六0個里長連名簽署支持張子源連任,助長其聲勢。而張子源被勸退後,南北兩區四十多位里長又連署支持林柏榕參選,抗議黨中央規畫洪昭男為市長人選。

市長像一隻蜘蛛,將派系、議會,加上大眾媒體,交織成一張網,地方政治就在其中運作。

張子源任內以拆除市區柳川及中山公園違建最為人所稱道。儘管遭違建住戶強烈抗爭,他鐵腕一出,拆建圓滿達成。此外興建第一市場、市區道路採單行道,也都搏得好評。

在這幾次行動以前,張子源都通知各新聞媒體,大大增加他的聲勢。前任市長林柏榕就說,張子源的優點是「很會傳播媒體的利用和宣傳」。經由媒體,可以塑造一個完美的形象。

這樣的地方政治運作邏輯,是不是一種常態?

在台中開計程車的黃姓司機激動的說:「台灣有哪個市長不拿錢,我就拿性命跟他賭。」

當洪昭男受黨部徵召出馬參加市長初選時,有人跟他說「當市長較好賺」,洪昭男氣憤地表示這對他是侮辱。以錢脈來打通市政運作,「這是病態,絕對不是常態。」他堅決地說:「當市長不貪不取是很重要的」。

在當市長以前,張子源被形容是一張政治白紙,被寄予厚望。「張子源是一個很有計畫能力的市長。」市議員王蘊嶠不諱言,而張子源也雄心勃勃地希望在市政上一展鴻才。

在他三年多任內,台中市地方預算總額達七百七十四億,比前一任市長多一倍;以他的能力、魄力再加上這樣龐大的財力,卻並沒有為他贏得掌聲。白紙已被抹黑。

制度最重要

去年高票當選國民黨十三全會中央委員;今年被評估為全國行政首長倒數第六名。

「何昔日之芳草,今直為蕭艾乎?」

市議員兼首都早報特派員王世勛提出他的答案,他認為問題是出在制度上。「政治人物不一定要是最有能力的人,制度建立好以後,人不是最重要的。」

參與競選下屆市長的民進黨員許榮淑,更以「建立互相制衡的制度」為訴求重點,否則「再好的人上去也會貪污」。

在地方政治制度完善確立之前,孔夫子「為政以德」的理想,也許很難在台灣的地方上生根。畢竟,「聖王」難得。

他在炒地皮?

自從台中市地方事雜誌社社長詹朝勝出版「黨棍.國賊.政治垃圾」一書。攻擊張子源炒地皮之後,市長炒地皮的流言像煙一般地迅速在文化城傳開。市民甚至還去包圍張子源的家。

長賺錢很多

一每天開十幾個鐘頭計程車的汪姓司機表示,他的客人上車都會和他聊市長「錢賺很多」的事。他們雖然說不出具體證據,卻對此事深信不疑。

儘管張了源刊登啟示警告地方事雜誌社,但流言如推骨牌似地從南傳到北。最後他只承認有親戚買賣土地。

對張子源遲遲不採取法律行動,一些人百思不解。「他如果沒有炒地皮,為什麼不去告?」一位台中市民意代表說。一位與黨部關係密切的民意代表也表示,黨部曾要求張子源去告,「但一直未見行動。」

不論炒地皮真假與否,執政黨已感覺到這件事對年底大選有致命的影響。於是先撤換才調職到台中數月的主委張晉相,且接下來就是在初選前一星期將張子源調任國營會副主委,由省府委員黃鏡峰任代理市長。

台中市民的災難

炒地皮的風聞來自市地重畫。張子源以前的市長,幾乎每任都只能做一期市地重畫,有些市長在四年任期內連一期的重畫都做不完,張子源卻一口氣公布了七~十二期六期的重畫。市地重畫使得台中市地價漲了三到五倍,有的到十餘倍,中港路精華地段甚至超過百倍。

公布六期重畫,但「他一期也沒做,」張子源的競選總幹事魏吉助表示,即使曾經幫助過張子源,也認為「張子源再做下去,將會是台中市民的災難。」他表示張子源利用重畫機會圖利親信炒地皮,已使得台中市全市土地飆漲,市民買不起房子。

無黨籍的市議員江正吉卻有另一種看法。他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買賣士地。只要不利用職權,這不算是炒地皮。身為建築師的市議員藍澄雄也表示,傳聞張子源炒地皮已有兩年多,如果真有其事,「他早就該接受法律制裁了,」他更進一步假設:「如果張子源真的拿五憶、十億去炒,與台中市房地產的交易量相比又算什麼?」

政策性圖利

另一位林姓議員則持較謹慎態度,他認為張子源是「政策性圖利」,先將要開闢的馬路與重畫區,透露給親信、利益團體,讓私人從中得利。因此近幾年。在台中財產上億的才算是富翁。

張子源已調離台中這塊是非地,流言將逐漸變成一灘死水不再滾動。問題是,這齣戲將來會不會重演?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