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辦公桌、上下班打卡、每日在人擠人的公車上通勤,」如果對未來工作的想像,還停留在這麼既定的框框中,那你可就落伍了!
網路世界四通八達,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彈指間即可取得,看看群集在Facebook上的朋友是多麼五湖四海,就知道未來的生活,與過去需要面對面交流、搏感情的方式將有翻天覆地的改變。
今年8月初,著名研究機構Gartner副總裁湯姆.奧斯汀(Tom Austin)指出,今天的世界與過去20年天差地別,未來十年,這樣的改變只會過之而無不及,尤其對「工作」的認知,將很不一樣。
他認為,當人們透過網路的連結愈來愈緊密,以後工作和非工作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工作不再千篇一律,將會顯得更多變,也更隨機。」奧斯汀預測,「非例行性」與「群集合作」是未來工作的兩大新關鍵字。從中又衍生出「十大工作趨勢」。分別如下:
趨勢1〉非例行性工作增多
首先,到了2015年,一家企業的工作內容,超過四成將變得更「非例行性」(non-routine)。這個比例目前只占25%。 所謂「非例行性」,指的是所有工作將更強調擁有發現新事物、創新、團隊、領導、行銷和學習的能力。因此,「人」是關鍵,機器只是輔具。
趨勢2〉新規則有待建立
第二個趨勢是,既然是非例行性的,過去沿用的規則和模式必須被丟棄在一旁。在新的模式還未被建立前,人們對工作的流程只有粗略的概念(work sketch-ups)。
趨勢3〉群集合作變得常見
第三,當工作內容顯得豐富多變,組織內部合作的方式也將發生改變。 過去大家習慣與部門內熟悉的同事合作。 但是,未來可能為了某一項案子或某個問題,快速將來自各個部門的人集合起來。案子結束後,這群人也將快速被解散。奧斯汀稱這現象為「群集合作」(swarming),就像自然界中的蜜蜂、螞蟻為了築巢、覓食而聚合,分工合作。
趨勢4〉自動自發才能完成工作
第四,群集合作的另一項特質是高度自發性。被聚集起來的這組人必須懂得隨機應變,自行尋找新契機和創造新的模式。
趨勢5〉靠第三方瞭解彼此
第五,人們未來與共事者之間的關係將變得很薄弱,共事者對彼此的瞭解,必須透過認識雙方的第三者來建立。 針對這樣不斷快速聚合、解散的排列組合,人們將漸漸摸索出可行的模式,也知道那些人適合被擺在一起,始能發揮最大綜效。
趨勢6〉外部團隊影響重大
第六,不屬於公司內部的人,也可能為了某些共同利益而集合起來。這組人不受組織控制,卻對組織成敗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奧斯汀稱這組人為「集體團隊」(the collective)。
趨勢7〉更多時間在虛擬世界
第七,從工作內容的改變,到打破舊有合作模式的框架,未來十年,人們也將會面對資訊更龐雜的時代。若人們還想沿用過去一貫的處理方式,未免太勞心勞力。科技正好發揮效用。未來十年,人們將花費更多時間生活在虛擬的環境中,就像電影《關鍵報告》所描繪的情境一樣。
趨勢8〉超連結使工作永無止境
第八,在虛擬空間裡,超連結似乎是緊緊連繫的一環。 不論是組織與組織、或網路和網路,超連結的特質,使其無法完全被任何人掌握。更甚者,超連結模糊了工作和非工作的界限,未來人們處於工作的狀態,頻率只會愈來愈高。
趨勢9〉在家上班成主流
第九,人們執行工作的空間,因為虛擬情境無所不在,在家上班的情況也將愈來愈普遍。每天24小時、每週7天,所帶來的衝擊必定是工作和家庭無法分割。若處理不慎,將嚴重影響到工作表現與家庭生活。
趨勢10〉成立小組預測未來
第十,不確定的因素愈來愈多,人們也不再依循舊慣例行事,組織應該如何因應,確實是令人頭疼的問題。 奧斯汀因此預見,未來組織將創造一組人,協助、觀察正在逐漸形成的新工作型態,評估將為組織帶來的利弊為何,並協助組織因應調整。奧斯汀提及的十大趨勢,有些已經正在進行,有些還不太明顯,但已勢在必行。個人或組織應趁早調整,避免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