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股紅,引發國際生醫業 來台掛牌潮

20年本夢比終於有望實現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0-09-01

瀏覽數 33,100+

台股紅,引發國際生醫業 來台掛牌潮
 

本文出自 2010 / 9月號雜誌 第291期遠見雜誌

說生技醫療類股是台股新興主流類股,一點都不為過。

就指標股來看,生產隱形眼鏡的上櫃股王精華光學,早在7月初創下新高,股價達293元,除息當天,盤中最高填息幅度超過六成;製造單株抗體的亞諾法在7月初除息那天,一開盤就完成填息。

這樣的搶眼表現是生醫股前所未見。在43家上市櫃的生技公司,28家聚集在上櫃市場,達65%,分析上櫃生醫股近三年半的表現,類股指數從77提高到146,成交值2006年的從283億元增加到1751億元,成交量從2006年的10億股變成36億股。(見頁314表)

生醫股占大盤成交量也逐季放大,2008年,占比僅0.5%到1%,如今提高到3%到4%,今年還寫下幾筆新紀錄:增資金額最大、掛牌中籤率最低、單一季節上市櫃家數創新高,在在顯示生技股已不可同日而語。

8月中旬,主打李時珍保健飲品的中天生技第一次自行舉辦法說會,吸引近200名法人參加,現場座無虛席。「這樣的場面在生技公司從沒看過!」華南投顧研究部經理王子剛表示。

回顧去年11月,中天完成28億元增資案,原股東認購中籤率僅5.93%,創下上市櫃生技公司募資最高金額,董事長路孔明表示,這筆資金用來建立全球最大的人類單株抗體庫,研發抗體。

抗體藥物前景看好,去年12月上市的亞諾法以68元掛牌,投資人十分捧場,超額認購高達384倍,中籤率僅0.78%,掛牌當天股價衝到128元,刷新生技股紀錄。

接下來第四季還會有中化合成、台耀等五家從興櫃轉為上市櫃,數量在單一季節再創新高。

「投資人變了,他們開始以本夢比看待生技股!」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執行長吳明發道出觀察。

「生技業發展20多年,準備開花結果了,」經濟部生物技術與醫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主任陳啟祥欣慰地表示。

兩岸做多 江陳未會股價先飇

分析生技業在今天踏出穩健步伐,除了人口老化,社會關注醫療服務,政策做多更是首要因素。

1984年政府和民間成立生物技術開發中心開始,2007年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通過,到去年的六大新興產業、今年8月的全球招商計畫,生技業都在其中。

其次,兩岸關係和緩,也有助生技業進軍大陸,市場規模可以一下子擴大到13億人。

大陸在去年通過醫改方案,預估2013年,將成為全球第三大醫療市場,他們預計投入8500億人民幣,增加採購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等醫藥器材,這些對台灣生技業來說,更是商機龐大。

其實早在2008年底,經濟部舉辦兩岸產業搭橋專案,就不忘提拔生技業,打頭陣的就是中草藥產業。從去年秋天到今年初,經由生策進會會長王金平協調大陸衛生官員來台,醫藥議題也已被列入預計12月要召開的第六次江陳會。

「江陳會年底才舉辦,還沒有談,股市就充滿美好夢想!」一名不願具名的生技人士表示。

而6月底,ECFA早收清單公布,生產人工關節的聯合骨科,就是直接受惠者,股價從6月底扶搖直上,8月就創新高。董事長林延生說ECFA讓他少交關稅,他打算申請大陸認證,拓展當地市場。

業者積極 改良新藥未售先紅 台灣生技業醞釀了20多年,終於出現轉機了。

由中研院院士何大一帶領的中裕新藥,就備受國際矚目。治療愛滋的新藥TMB-355去年底獲蓋茲基金會全額補助,實驗結果也傳來好消息,會計長陳裕成說,臨床二期後期實驗是關鍵,明年初只要通過,上市成功率超過70%。 他興奮地表示,這項注射型新藥能降低現有口服藥的噁心、嘔吐等副作用,使用方便,預估2014年能上市,有好幾家國際大廠正在洽談技轉,明年簽約後,就有大筆權利金收入,到時要申請上櫃。

另一項則是太景生技研發的抗菌藥奈諾沙星,8月中旬還由路透社專文報導。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執行長許明珠解釋,這項新藥已完成社區型肺炎、糖尿病患足部細菌感染的二期臨床實驗,第三期準備在台灣、大陸進行。 她進一步指出,奈諾沙星毒性低、安全性高,能夠對付多種細菌,連令醫界頭痛的抗藥性黃金葡萄鏈球菌也能治療,上市後可搶玫全球12億美元市場,也因為符合大陸1.1類新藥規定,後年將提出上市申請。

創投垂涎 看好台股回收效益

創投的資金動向也產生重大轉變。台灣過去沒有顯著成果,創投業的投資標的幾乎一面倒向國外廠商,但現在他們逐漸放棄海外,將重心移到台灣。

「台灣生技業的競爭力已超過美國!」誠信創投總經理沈志隆說,他在五年前就看出台灣潛力,國內生技公司已成為他投資的最愛。 誠信在1996年開始研究全球生技業,是國內第一家100%投資生技公司的創投。據他觀察,2005年前,生技創投將七成以上的資金押在美國,如今風水輪流轉,美國只剩三成。

他分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新藥通過要求嚴格,研發成本跟著上升,相較台灣公司股本小,被大廠購併機率比美國高,創投能及早回收,自然受青睞。

啓航創投協理黃昭媛則分析,最近五年,因為國發基金補助,生技創投公司逐一成立,資本額小的小型生技公司有了創投的資金動能,實力更提升,這十年來,生技創投基金已累積約100億元!

事實上,不只國內創投看重自己的生技業,名列世界十大、掌握近10億美元基金的美國博樂集團(Burrill&Company)也來台投資,去年夏天投資台灣微脂體,就看中他們有獨特的脂質藥物載體技術,治療前列腺疾病。 「我們還在尋找台灣其他標的,」董事總經理韓安妮(Ann Hanham)看好台灣生技發展,她認為,台灣人員薪資比美國便宜25%,甚至一半,素質卻不差,不但能減少投資成本,未來三、五年,還能藉著台灣業者進入大陸。

優於美港 吸引業者登台掛牌

隨著生技業發展漸趨成熟,政府為了吸引更多國際投資機構,經建會主委劉憶如在8月18日宣布,行政院打算年底前修改醫療法規,准許生技醫療業者可以廣告產品。在這一天,大盤下跌,卻有八檔生技股連袂漲停。業界認為,此舉將引爆商機,生技公司會搶著上市櫃,上演搶錢潮,觀察這兩年半的興櫃市場,就能嗅到氛圍。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副總經理朱竹元表示,2008年申請興櫃有七家,今年上半年就有七家,比去年同期多三家,情況熱烈,生醫類已名列興櫃的四大類股族群。

8月中旬,研究早期肝癌診斷試劑的華肝基因,從高雄北上舉辦公開發行說明會。董事長陳昌平說,募資將用來興建GMP廠、在廣州設立預防醫學中心,還要興櫃。

「當場就有人認購!」他對說明會的效果相當滿意。主辦的經濟部生醫小組主任陳啟祥說,去年民間募資有260億元,拜生醫股熱之賜,今年可望達300億元。

「台灣生醫股本益比平均高達72倍,比美、港股市高出二到三倍!」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曾慧瑾表示,對海外業者相當具有吸引力。 在開曼群島設立控股公司,原本要在美國上市的太景生技,發現台股魅力,執行長許明珠說,她要改弦更張,明年在台申請送件。

連來自浙江,在美國矽谷創業的Epitomics負責人余國良也在7月底訪台時,在工研院舉辦的亞洲生技商機高峰論壇上表示:「我要來台申請上市!」他生產的兔子單株抗體生產藥品,毛利近八成。「我採取大陸生產、美國研發、台灣上市、行銷全球的策略,」擁有150項發明專利的余國良認為,台灣股民嚐過生技股甜頭,投資意願會高。

回流熱烈 連農化股也眼紅

不只大陸生技業者,在上海發展的台商生技公司也想回台上市,康聯藥業便是一例,財務長曹若華說,政府兩年前開放海外企業在台上市,去年底評估三個月,便決定回台,也找到輔導券商。 余國良和曹若華對台股有進一步認識,是參加櫃買中心、證交所的海外招商會。櫃買中心副總朱竹元說,為了招攬海外企業,2007年至今,他們到大陸、美國、東南亞辦說明會,還帶業者現身說法,近1000家業者聆聽。

由於台股名氣漸響,近年向朱竹元詢問上櫃事宜的海外業者愈來愈多,他從言談中感受他們多有上櫃意願,生醫小組主任陳啟祥也有類似發現,他說,一家在美研究抗癌藥的台商就想回台投資設廠。

值得注意的是,農業生技也不想在熱潮中缺席。生產生物肥料,取代化學肥料的聯發生技,今年底將要上興櫃,董事長劉健誼說,他打算溢價發行1000萬股,在東南亞設置工廠,布局大陸,銷售亞洲。 看來生技業終於有機會圓夢了,如何讓這個夢能更美麗、更持久,端視政府和業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