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在越南成立的「瀕臨絕種靈長類收容中心」,至今已安置了20多隻有絕種危機的靈長類動物,其中一對恢復狀況良好的黃金頰長臂猿,在全球僅存數百隻。
促成這個重點收容中心成立的,竟是遠在台灣南端、屏東科技大學的野生動物保育系教授裴家騏。耗時七年餘、催生中心的他,在動土典禮上獲邀致詞。
這個在越南的拯救計畫,也由Discovery頻道拍攝成電視節目,在海外多國播出,節目中的Dr. Pei就是裴家騏,為台灣在國際上,扭轉曾經是野生動物消費大國的負面印象。
1993年,裴家騏在屏科大推動台灣最大、達2.5公頃的保育類動物收容中心,17年來收容超過2700多隻動物,東海大學生物系教授林良恭笑著說,裴家騏的個性就是愛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成立收容中心後,救了很多動物,但也從此「關」住了自己。
越南設保育中心分享經驗 把台灣保育經驗輸出到越南,其實也是裴家騏主動挺身而出與越南政府接洽的。
2000年時,台灣海巡署查獲了一批來自越南的走私野生動物,其中竟就有黃金頰長臂猿等珍稀保育動物。
當時協助收容的裴家騏感嘆,若不能從野生動物輸出源頭防堵,那在台灣做再多的努力也沒有用,為此他開始與越南政府合作。
現年53歲的裴家騏,待人熱情,也長年關心原住民議題。但他卻透露,自己年輕時其實很孤僻,不喜歡人群的他特地選念了輔仁大學生物系,因為他寧願在山中觀察動物,也不願與人接觸。
「我還曾極端到,很期待發生滅絕人類的瘟疫,因為這樣地球上其他萬物才有救!」他回憶苦澀的年輕歲月。大學畢業後,裴家騏就抱持這樣的心態,曾經到深山裡進行研究兩年多,盡量與人湮隔絕。
他的轉變,則是因為在美國攻讀研究所、博士班時,碰到了一位優秀的指導教授。「教授看清了我的底細、跟我說,如果不關心『人』,只關心動物,那未來我的保育事業,一定不會有多大的成就,從此點醒我!」裴家騏在越南的成功,其實也就是因為懂得尊重當地人,而事半功倍。
要在經濟正在起飛的越南,推動野生動物保育概念,真是知易行難,竟花了裴家騏前後達七年的時間,才在越南的吉仙國家公園,成立面積達20多公頃、足足是屏科大收容中心十倍大的瀕臨絕種靈長類收容中心。
成立過程,裴家騏飛了越南十餘次,與越南政府官員開會、在陌生環境跋山涉水尋找合適的收容場地、培訓當地人對保育類動物的照料能力,甚至差點在當地的鱷魚湖翻船。
回首七年的時間雖然長,但比起荷蘭等歐美國家的野生動物保育團體,在越南相繼超過10、20年,卻都難建寸功,裴家騏的腳步其實已經算快。
「歐美專家到越南,往往帶有『我是來淨化你們』『你們越南人真的太糟糕了』等文化優越感,但我則是抱著我們是來分享台灣經驗、來交朋友的態度,」裴家騏笑著說,他們到越南沒多久,就獲准進入國家公園禁區,但那些已經待多年的歐美專家,卻始終無緣進入禁區。
好不容易在越南建立灘頭堡,裴家騏的腳步沒有停下,更進一步,發起東亞、東南亞諸國結盟,為保育野生動物織起一張更緊密的互助網絡。
2009年,已經在國際保育享有一定知名度的裴家騏,廣發英雄帖,邀集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等多國、20餘個保育團體,齊聚屏科大召開國際研討會,推動東亞及東南亞野生動物救援網絡(Wild Animal Rescue Network,簡稱WARN)。
擔任WARN總召集人,裴家騏指出成立這個聯盟的關鍵在於,能整合多國的資料、拼湊出最具參考價值的情報,例如在哪些國家發現走私動物、盜獵者行蹤,好對抗所謂的「猩猩經濟體」不肖商人。
積極在國際上發聲,裴家騏有一部分的動力,竟是因台灣曾為野生動物消費大國、惡名在外。
1999年,裴家騏應邀前往英國靈長類收容中心「猿猴世界」,分享屏科大的收容經驗時,卻意外看見園內有一立牌上寫著:「在台灣,有許多瀕臨死亡的紅毛猩猩,需要我們的援助!」
原來這塊牌子從1987年就豎起,當時正是台灣把紅毛猩猩當作寵物的高峰期,英國人並沒有錯怪台灣。然而1990年代開始,台灣已經改善許多,但這塊讓國人汗顏的牌子卻依舊矗立,一直到裴家騏演講後,才與園區主人溝通,讓裴家騏拆下。
「這是國家形象的問題,我投入保育多年,但1999年一到英國,有人知道我從台灣來,下一句就是問我,養了幾隻紅毛猩猩、真的是養來吃嗎?」在海外遇到無地自容的經驗,也是裴家騏目前積極走出台灣奉獻的動力之一。 洗刷台灣的惡名,更進一步將所學貢獻給東南亞諸國,無形中也為台灣豎立起好形象!
台灣之光〉裴家騏
年齡:53歲
光榮成就:
● 越南吉仙國家公園收容中心顧問
● 印尼野生動物保育顧問
● WARN聯盟召集人
勵志格言: 當別人家的小孩也快樂,你家的小朋友才真能快樂 當別的國家也幸福,台灣才真的幸福
裴家騏
想對台灣說的話
鼓勵台灣的保育類學生,到生活條件不如台灣的地方去奉獻能學到最多,也是為整個地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