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位於台中西屯路一處鐵皮蓋的廠房,甫下車,廠房一隅看到用雙手撐著身子,行動靈活的劉大潭笑臉盈盈地從辦公室出來接待訪客。
眼前這位撐起身子來,只到一般成年人腰際,沒法跑步的他,成立的公司竟然叫「速跑得」。認識他的人都尊稱他一聲「劉教授」。
這是因為劉大潭創新發明的能量,不僅足以媲美不少大學教授,而且歷年來得過無數獎項,包括日內瓦和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國科會十大傑出科技人才獎、全國發明展金頭腦獎等。
他第一件發明作品是目前廣泛應用在大樓的逃生緩降機。當初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看到新聞報導六名成大學生在外租屋,發生火災來不及逃生,不幸被燒死。
這項作品於1990年同時贏得全國發明展和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牌獎。自此之後,劉大潭更醉心於創新發明,希望發明出更多對社會有貢獻的產品。
劉大潭分享說,他第二次出國比賽,顧慮到上飛機行動不便,就將三個12吋的腳踏車輪子和一些變速齒輪,加上一張旋轉辦公椅子的座墊,組裝成一部可上飛機的21段變速三輪車。 「到德國,竟然有人開價500馬克,大概台幣1萬元要跟我買,」劉大潭當時有點受寵若驚,可是最終還是沒有將親手組裝的代步工具賣掉。不過,這顯示他的創意連工業技術發達的德國人也驚豔!
他大部分的發明都是為了解決生活的問題,「只要看到各種讓人不方便、不安全、不舒服的疑難雜症,就會想要動手解決。」現年54歲的劉大潭說。
其實劉大潭最大的發明動機,正是源自解決自己本身的不方便。
劉大潭三歲那年,媽媽聽說施打小兒麻痺症疫苗對孩童健康好,於是抱著孩子就去了。沒想到,隔天開始高燒不斷,下半身無法動彈,看了幾名醫生,也只說是普通發燒,吃藥卻不見好轉。後來送到醫院,已經太晚。
「媽媽一直覺得對我愧疚,背著我全省跑,什麼醫生、密醫都不放過,甚至賣田賣地,就是要把我治好,一直到我七、八歲才漸漸放棄……,」他說。 那次過後,他的雙腳逐漸萎縮,必須匍匐在地,像鱷魚般爬行前進。七歲那年,爸爸教劉大潭用雙手代替雙腳,托著鞋子「行走」,在大家異樣的眼光中成長。
失去了像同齡孩子般到處玩樂的自由,但劉大潭還是渴望到學校上課。可是,媽媽因為擔心孩子到學校被嘲弄、欺負,收到入學通知單,卻偷偷將之燒毀。
立下並完成人生的三大目標
傷心了許久的劉大潭依然不放棄,跑去找爸爸。爸爸後來拜託小學校長,爭取到上學的機會。
曾經被村子裡的一名歐巴桑羞辱說,「這孩子沒路用啦,給他一個臉盆去當乞丐就好!」九歲才正式上學的劉大潭立志一定要把書念好,絕對不要當乞丐。
他清楚記得,由於還不會寫字,上學第一天他就畫了三張圖貼在房門,分別是裝滿米飯的碗公、學士帽以及寶寶,無時無刻提醒自己人生所追求的目標,包括自立自足、大學畢業以及結婚生子。
所幸劉大潭沒有讓家人失望,從國小、國中、高職、到逢甲大學夜間部畢業,都是班上第1名。「他非常專心,也很用心,」小學同學、目前正在當劉大潭助理的許沿釜如此形容這個結拜兄弟。
劉大潭的用心可從他在高職的一段小故事看出端倪。劉大潭申請高職時,選擇了儀表修護科,以為是學修手錶的,後來才知道是修飛機、大輪船和工廠的儀表,需要爬上爬下。於是他轉到機械製圖科,比同學晚了一個學期。
為了趕進度,劉大潭拜託老師,讓他寒假期間留在學校,請老師每天給功課,把進度趕上來,連過年也不回家。 高職畢業後,劉大潭求職卻處處碰壁。後來台中有一家機械廠願意給他機會,劉大潭從組長、設計課長、一路升任到研發部科長。同時間,他還到逢甲夜間部進修。
29歲,已經完成9歲那年對自己許下的承諾,不但生活自給自足,完成大學學業,也與學妹完婚。
不到30歲就完成了一生追求的目標,劉大潭開始茫然,「於是我設定第二個階段人生目標,就是創業,並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
劉大潭的發明一直沒有停下來。三年前,他苦思半年,還自學電力學,發明了一項「自動過濾六通閥」,可不斷循環過濾用水,避免日漸珍貴的水資源無故被浪費。目前這項產品已經在歐美等10個國家申請到專利,並銷售全球。
現在他已設下人生第三階段的目標:蓋庇護工場,希望為身障和中年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估計需要投入6000萬元,預計聘請100人,並提供住宿膳食。他已在南投找到一塊地,完成計畫的1∕3,目標是五年內完成。還有30幾項發明品鎖在櫃子裡,劉大潭臉上閃過一抹微笑說,等待時機成熟,他就會秀出來,希望造福更多人。
台灣之光〉劉大潭
年齡:54歲
職稱:速跑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光榮成就:
● 2007年,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 1990至2004年期間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金牌、紐倫堡國際發明金牌、全國發明展金頭腦獎、國科會十大傑出科技人才獎、立體機械製圖技能競賽金牌等
勵志格言: 設定目標,就是對人生負責的第一步
劉大潭
想對台灣說的話
我沒有領過一分一毫殘障津貼,因為我要鞭策自己努力向上,獨立自主。不要覺得別人對我們有虧欠,把自己當正常人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