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陳彥博 遭遇最多挫折,獲最多啟發

06 2010年北極點馬拉松賽第三名

陳建豪
user

陳建豪

2010-08-01

瀏覽數 108,450+

陳彥博 遭遇最多挫折,獲最多啟發
 

本文出自 2010 / 8月號雜誌 新台灣之光100

2008年,扣人心弦的電影紀錄片《征服北極》,拍下遊戲橘子執行長劉柏園、超馬好手林義傑,以及一位年方22歲的大男孩,3個人在酷寒、零下40度的北極,挑戰以21天完成650公里旅程的冒險、逐夢故事。

在影片中,最不起眼的大男孩,卻經歷最多次生死關頭,包含全身發抖失溫、脫水、險被北極熊攻擊,而這位大男孩也因疲勞與緊張,竟幾次弄丟保命裝備,讓劉柏園不禁動怒,大罵:「你真的會死在北極我跟你講!講了半天聽不懂,救命的東西不要這樣掉!」

然而,遭遇最多挫折的大男孩,同時卻也獲得最多啟發。不到兩年,他再度挑戰北極,勇奪「北極點馬拉松大賽」第三名佳績,讓青天白地滿日紅國旗飄揚在銀色雪地中的他,歸國後也旋即被馬英九總統召見、表揚。

從處處需要人照料的大男孩,蛻變成可以獨當一面的極地選手,他的名字是——陳彥博。

今年4月在北極,正颳起一場4年來最驚人的暴風雪,如冰刀的寒風以時速40公里侵襲,參加北極點馬拉松賽的選手,個個苦不堪言。

起跑後唯一來自亞洲的選手陳彥博,血氣方剛,腦海裡想的都是要奪牌,才能再找到贊助商金援下一場比賽,因此也失去原有的跑步節奏,身體出現異常。

「最後一段路是神智模糊,也重重摔在雪地裡幾次,得獎雄心早飛了,最後一股氣,是想到大家對我的付出、關懷,我怕讓他們失望,才跑完全程!」在奪下第三名後,陳彥博並不是當場慶功,而是當場被送到急救站。

看起來有點孤單的跑道上,陳彥博背後卻有幾個貴人。第一個貴人,就是與他情同父子的高中教練潘瑞根。

以最後一名考進成淵高中田徑隊的陳彥博,幾次訓練後,就被教練發覺很有潛力。

擔任教練將近30年,閱人無數的潘瑞根相信,要成為選手前必須先學會做人處世與思考,因此他要一年級隊員打掃廁所、倒茶給學長,學習服從;二年級的學生則要穿西裝打領帶,做正式的專題報告,並請外校老師當評審;三年級的學生,則要擔任田徑隊幹部,訓練領導能力。

但高一時的陳彥博卻常缺席,讓潘瑞根直接拿一張退學單給他。備受震撼的陳彥博,開始第一次認真為自己的人生思索,苦思兩個禮拜後,他重新歸隊,從此風雨無阻,即便是颱風天,他也都固定練習。高二、高三兩年全勤,而且練得比潘瑞根規定的還多,果然在高三那一年,贏得全國一萬公尺組冠軍,練就出一身好體魄。

陳彥博遇到的第二批貴人,無疑就是劉柏園與林義傑。兩年前,劉柏園為了要培養年輕人的冒險雄心,特意多甄選一人前往北極,在上千筆報名資料中,陳彥博經過面試、體能測驗,也與其他競爭者一起遠赴北美參加雪地越野賽,最後脫穎而出,拿到前往北極的機票。

「當時從各種測驗看起來,我們知道這小子能跑,但也評估,他的精神可能會比體力差上一截,」劉柏園笑著說,這種人突破自己那一關後,就會變得很厲害。

對手倒地 他停下步伐來照顧

確定未來仍將繼續跑下去時,陳彥博卻面臨了籌募經費的大挑戰。參加一場超級馬拉松,花費遠超過一般人的想像,由於要出動許多維安人員、各項設備如直昇機待命,費用動輒百萬。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在2008年回國後,陳彥博企圖跟台灣企業募款,學寫企畫書,8個月內寄出100多份、打了100多通電話,但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當作詐騙集團。事實上,他在2010年獲獎的北極大賽,原本計畫在2009年就參加,就是因為募款全無下聞,只得做罷。

當2009年年底好不容易有歐舒丹(L’’’’’’’’OCCITANE)、THE NORTH FACE兩家企業贊助他前往喜瑪拉雅山比賽時,陳彥博心想必須跑出好成績才有機會募得前往北極經費,但即便在這樣的壓力下,他仍堅持運動家風範。

比賽過程中,屈居第四位的陳彥博,眼看就要追上第三名的南韓選手,但這時跟陳彥博並列的墨西哥選手,卻因為高山症倒地,當下陳彥博在猶豫三秒鐘後,決定留下來照顧他。後來在頒獎典禮上,墨西哥選手告知眾人陳彥博的行為,讓他在眾人的掌聲中,獲頒特別獎。

陳彥博感性地說:「在超馬競賽過程中,沒有觀眾掌聲、沒有獎金,有的只是無止境的體悟;沒有任何一個獎項,會重要到要拋下人性!」

募經費始終是一大問題,但陳彥博仍堅持下去。緊接著,他在今年底又將挑戰南極大陸。每天總要跑跳上好幾個小時的陳彥博,一步一步踏實跑下去,他將讓台灣的腳印,遍布全球各角落!

台灣之光〉陳彥博

年齡:24歲

光榮成就:

● 2010年,北極點馬拉松賽第三名

● 2009年,喜馬拉雅山160公里超馬賽第四名

● 2008年,磁北極挑戰賽,創下最年輕成功完賽紀錄

勵志格言: 在人生的最後一刻,我都希望自己仍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

陳彥博

想對台灣說的話

很多人都把夢想視為遙不可及的幻想,變得不敢去追逐,建議大家多聽自己最底層的聲音,不要因為怕就不敢追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