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陳玉崗 用發明改變後段班的人生

遠東科大1257件發明的王牌推手

呂愛麗
user

呂愛麗

2010-07-28

瀏覽數 34,050+

陳玉崗 用發明改變後段班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0 / 8月號雜誌 新台灣之光100

「1078」這是2010年一開始,位於台南縣的遠東科技大學獲得國內外專利核准件數的總數。當時學校還申請了金氏世界紀錄。 誰知道這個數字又快速成長。截至今年5月底,又上修至1257,短短五個月內增加了179件,平均每月獲准的專利近36件。

遠東科大的創新發明能量,不只驚豔台灣,也傲視全球。背後的關鍵人物正是今年47歲、外號「發明王」的遠東科大創造力中心主任陳玉崗。

十年前,遠東科大為了推行創造力教育,特別成立發明教育館,陳玉崗和副校長鐘明吉等人網羅200多件發明專利品,希望讓學生看看什麼是真正的發明。「現在你所看到的,大部分是我們學生的作品,買回來的都被放到一旁去了,」陳玉崗邊說邊露出得意的微笑。 陳玉崗的確應當感到驕傲。除了上千件核准專利,在陳玉崗帶頭之下,遠東科大遠征世界各項國際發明展,包括瑞士日內瓦、德國紐倫堡、美國匹茲堡等七大項賽事,歷年一共獲得184面獎牌,其中53面是金牌。

陳玉崗謙虛表示不敢居功,但是他確實下了不少苦工。說他是創意發明的金牌推手,一點也不為過。陳玉崗對創造力教育的投入,連副校長鐘明吉也表示佩服,「他比我厲害多了!」鐘明吉說,陳玉崗帶頭鼓勵學生參加創新發明比賽,還準備很多教材,激發學生創意。

陳玉崗說,一開始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做,於是搜尋各種發明專利品,還從網路上找來許多短片,播給學生看。 還好,早期以工業類科系著稱的遠東科大,其實擁有很好的底子。以陳玉崗為例,他是成功大學機械系畢業的,除了構想,還要將成品做出來,如何做、採用那些材料、規劃結構設計等,在機械領域都是必學的知識。

有了硬底子,還要創意的軟實力。陳玉崗等十多位老師第一步就是將「創意思考與訓練」列為全校必修的通識課程。校內也舉辦創意競賽,鼓勵學生發揮創意。

一開始大部分學生仍難顯積極,寧願將時間花在打工賺錢上。為此,陳玉崗找來業界的專利工程師上課,教學生如何申請專利,並找來畢業的學長姐,分享取得專利和參加發明比賽的經驗和好處,用實質利益吸引學生投入。 就這樣,陳玉崗改變了許多學生的人生。

激勵出好成績 連家長也難置信

例如目前任職於路竹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的蔡東霖,就讀電腦應用工程系大三那年,抱著「聽聽看」的心態,選了陳玉崗指導的創新發明課,「自此瘋狂愛上比賽!」蔡東霖回憶。第一次參加比賽,即獲得全國第三名,家人還特地與他一起搭飛機到台北領獎。 蔡東霖在陳玉崗指導下,除了積極參賽,還未畢業已有46項專利被核准,這讓蔡東霖以第一名推甄上崑山科技大學機械所,「我的成績是第二名的兩倍,」他笑著說。

畢業後他立刻被金屬工業中心聘用,在一群畢業自台、成、清、交的同儕中,更顯突出。 在遠東科大有不少像蔡東霖一樣的學生,憑著驚人的專利數和國際賽作品,從後段學校推甄上國立研究所,有些還到了台大、成大,人生幾乎180度翻轉。 陳玉崗說,遠東科大不是前段大學,這些孩子在考場上被打擊了十多年,卻能著參加發明展、申請專利,重拾信心。有趣的是,許多家長不相信孩子有能力申請專利、參加國際比賽,特地致電學校求證。

陳玉崗本人也是發明王,個人專利累積超過200件。他第一件作品在工研院光電所完成。他將雷射印表機的送紙機構做了調整,解決一般人最常碰到的卡紙問題,這項技術後來還授權給一名業者。

那次經驗讓陳玉崗獲得一項小小心得,好的點子往往來自生活,特別是許多不方便和不合理的地方,「當別人只會抱怨,你是否看到改進的機會?」就像他發明的「多模態協力車」,有三種不同騎法,除了傳統的一前一後,還可以雙人背對背騎、或面對面騎。於2008年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展,奪下五面獎牌,包括榮譽獎。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這項發明動機源自兒子抱怨與陳玉崗一起騎協力車,好風景都被爸爸擋住,刺激他思考如何讓前後騎乘者都可以欣賞到同樣風景。 雖然最終金氏世界紀錄以教育類較不適合為由,拒絕遠東科大的申請,但在陳玉崗帶領下,相信更多學生將在創新發明裡面,找到未來,創造自己的人生。

台灣之光〉陳玉崗

年齡:47歲

職稱:遠東科技大學創造力中心主任、電腦應用工程系教授

光榮成就:

● 2009年,以集球裝置獲台北國際發明展金牌獎

● 2008年,以智慧型省電裝置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牌獎

● 2007年,以多模態協力車獲匹茲堡發明展:運動類金牌獎、休閒類銅牌、特別獎、榮譽獎、不分類優秀金牌獎

● 2006年,以可調式自行車輔助輪獲紐倫堡堡國際發明展金牌獎

勵志格言: 當別人只看到問題,你就要看到機會

陳玉崗

想對台灣說的話

台灣推行創造力教育這麼多年,最大的挑戰,不是量,而是質。許多構想不夠具開創性,專利價值也不是很令人滿意,生活中小小的不方便都能找到發明的機會。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