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兩岸三地學術第二,20%學生有交換生經驗

專訪浙江大學校長 楊衛

范榮靖
user

范榮靖

2010-07-21

瀏覽數 15,150+

兩岸三地學術第二,20%學生有交換生經驗
 

本文出自 2010 / 7月號雜誌 第289期遠見雜誌

從6月10日到15日,短短六天,現年56歲,個頭中等、笑口常開的楊衛馬不停蹄拜會台大、成大、義守大學等七所學校,也與工研院、萬芳醫院洽談合作事宜。

楊衛表示,萬芳醫院管理品質細緻,很值得浙大附屬第二醫院學習,因此特別前往取經。

近年來,浙大積極與國際一流大學、研究機構、醫院交流,以期提升自身水平。稍早,來台之前,楊衛才剛在美國拜訪過耶魯大學、布朗大學、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討論未來合作。

雖然,浙江大學在台名聲不若北大、北京清大高,但浙大在大陸其實地位崇高,更曾被英國學者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向以創新、變革、靈活著稱。

東方的劍橋 李政道是校友

浙江大學深具歷史。前身為「求是書院」,創立於1897年,1928年更名為浙江大學,設有工、農、文理三個學院,之後又設醫學院、法學院。

浙大孕育出不少知名人士,例如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一陳獨秀、台灣省主席陳儀等人。

浙大和台大淵源也很深厚。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當時中央政府派了四位教授來台,協助台北帝國大學改組成台灣大學,其中三位教授都來自浙江大學,包括台大第一任校長羅宗洛、教務長蘇步青在內。

但從1950年代初期,浙大面臨調整,被分為多所專業學校,各自獨立發展;直至1998年,在多位校友奔走下,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重新合併,再次崛起。

秉持創新精神的浙江大學,時時打破傳統。1999年,浙大人文學院便邀請沒有博士學位的金庸出任院長一職,隨即吸引眾人注意。

創新的同時,在整體表現上,浙大也有傲人成績。在2009年《泰晤士報》全球大學排名裡,位居第247名,是大陸第7。

單看學術表現,排名更加突出。2009年上海交大排名,與南京大學、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列兩岸三地第2、大陸第1。。

而在2009年台灣高教評鑑中心所作論文排名,則是兩岸三地第4,僅次於台大、北大、北京清大。個別領域來看,浙大在農學領域,排名兩岸三地第1;工程排名兩岸第2,僅次北京清大;理學排名則是兩岸第5,僅次北大、中國科大、北京清大、以及台大。

畢業生平均薪資排名第二

優異表現屢獲國際肯定。最近,新加坡打算成立一所科技與設計大學,找了兩家國外大學合作,一所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另一所就是浙江大學。

好成績不只如此。浙大畢業生一次就業率(畢業三個月內)高達95%以上;工作若干年後,平均薪資排名第2,僅次於北京清大;校友成為億萬富翁人數,也排第2,僅次北大。

楊衛分析,浙江經濟80%來自民間中小企業,而浙大畢業生也有不少比例自行創業,加上大陸發展快速,創業成功不在少數。

難得的是,這些校友不忘母校,捐款大方。

今年1月,中國校友會網根據胡潤、《富比士》富豪排行榜名單,調查近十年來,哪位富豪捐贈大學款項最多,首次發布「2010中國大學富豪校友捐贈榜」。

其中,浙江大學無線電系校友、自行創業步步高集團的段永平最為慷慨,與網易公司創辦人丁磊等好友累計捐贈浙大2.48億人民幣(近台幣12億元),榮登榜首。

整體來看,連同段永平在內,浙大校友共有五個入榜,總計捐贈3.5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6.8億元),同樣排行第1。

浙江大學到底有何魅力?為何不僅學術表現出色,校友向心力也高?又浙大未來發展重點為何?以下即為楊衛此次訪台期間,在下塌的台北凱撒飯店,接受《遠見》雜誌獨家專訪輯要:

特色1〉文法商農均衡發展

浙江大學的特色可從綜合性、研究性、創新性三大面向來看。

先從綜合性看起。1998年,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重新合併,從此科系相當齊全,遍布工科、理科、文科、社科、醫科、農科、信息等七大領域,在大陸高校之中,科系最為完整。

例如,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沒有農科;浙大醫學院規模,也比北京清華大學還大。

如同浙江大學校歌前兩句歌詞所寫,「大不自多,海納江河」。不能自滿,認為自己已經夠好了,而是要像大海一樣,容納百川,多元發展。

校歌另外兩句歌詞也寫著,「有文有質,有農有工」,其中「有質」指的是物質,代表理科研究,在在點出浙大從創校之初,就定位為一間綜合型大學。

各個領域均衡發展。無論工科、理科、文科、商科、社科,都有一定水平。今年7月,浙大又要召開全國文科大會。

其中,又以醫科發展速度最快。浙大附屬醫院已是浙江最大、最好,甚至創造出的收入,從前年起,更已超越浙大校本部收入。

目前,浙大轄下設有六所附屬醫院,病床一共8000個,每年看病人數接近900萬人次,而現正興建第七間醫院。

特色2〉年研究經費百億台幣

其次,浙大也很重視研究。去年,浙大全校研究經費高達20億人民幣,全國排名第2,僅次於北京清大;SCI論文發表數也達3800多篇,和台大相差不多;專利授權也超過1000項。

每年招收的博士生人數,約有1600多名,排名全大陸第1;甚至大學部學生,也會鼓勵他們參與科研訓練計畫(SRTP,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加強自己研究能力。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特色3〉創新以因應時代變遷

其三,則是強調創新。創作於1938年的浙大校歌共有36句,每句大約4個字,其中五句歌詞都和創新有關。

1988年,路甬祥出任浙江大學校長,更加重視創新,也把原本校訓「求是」,再加上「創新」。

之後,他出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一職,在全國大力推動創新,打造知識創新、創新型國家。

創新,現在已是浙大最大特色之一。例如,一年有四個學期,採取彈性學制。

2008年,浙大也領先大陸其他大學,實施分院不分系制度。90%大學部學生入學,不用先選科系,只需先選學科大類即可,包括工科、理科、文科、社科、醫科、農科、信息等七大學科;等到一至兩年之後,才需決定就讀哪個院系。

畢竟,高中生沒有接觸這些學科,如果單從興趣出發,也可能選錯科系,因此採取分院不分系作法,根據自己學習情況決定,再決定要念那個科系,比較不會出錯。

同時,大一、大二時,也採取學園式管理,同個學科大類同學住在一起,彼此互相切磋。

基本理念在於,以人為本,整合培養。希望課內、課外能夠整合一起;而在學習中,也能夠兼顧寬度、專業、加上交叉學科,培養學生整合能力,以因應21世紀快速變化的時代。

浙大強調創新,其實有其不得不的原因。

在大陸,國家資源,包括政策關注對象都是鎖定,北京大學及北京清華大學。其他學校必須發展自己特色,才能獲得更多注意。

尤其,從1950至1980年代,兩岸情勢相當緊張,大陸高等教育重點放在湖北、西安、北京、廣州等地,福建、浙江兩省不被重視,浙大只得自立自強,才能夠占有一席之地。

校友支持 捐款表達感激之情

但也因此,浙江及浙大反而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近20年來,浙江省的高等教育發展很快,但成為一所好的大學,仍需時間,至今浙江省只有一所浙江大學,名列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名單。

不像上海、北京、江蘇省等地,同一省分或地區有許多好大學。例如,江蘇省就有南京、東南大學兩所;而上海則有復旦、交大、同濟大學等校。

浙江經濟發展不錯,給了浙大很多資源。整體GDP在大陸排名第4,僅次於廣東省、山東省、江蘇省,但浙江人口少,人均GDP反而領先上述三省,只輸給上海、北京、天津這三個城巿。

特別的是,浙江經濟80%以上貢獻,來自民營企業,而非國企。大陸民營前500強企業,1/3來自浙江,而這些企業負責人又有許多與浙大有關,時常回饋學校。例如,杭州地區多數建設公司的老總都是畢業自浙江大學。

浙大校友不管年紀大的,或年紀輕的,畢業後多是自己創業,不少成為大老闆,進而捐款給學校。前些日子,就有一位畢業才十年的大學部畢業生,一口氣就捐了500萬元人民幣。

校友對於浙大都很有感情。2007年,浙大創校110周年校慶,來了80、90位年齡80多歲的校友,並創作一首歌,獻給浙大。

前些日子,我去美國拜訪一些學校,高齡90多歲的校友湯永謙、姚文琴夫婦,特別從佛羅里達開車到紐約來見我,也做了些好吃的點心給我。

湯永謙對浙大已有多項捐款,最近又捐款,準備用來蓋浙大的化工館;而姚文琴則是浙大文琴藝術團的主要捐贈者,長期贊助。

我也去美國矽谷拜訪段永平。他就說,他捐錢給學校,並不是支持學校領導,而是他相當懷念在浙大之江校區求學的日子,學校老師、輔導員、校醫院的醫療人員對他都很好。

近年來,為了建立募款機制,浙大成立了發展聯絡辦公室,除了聯絡校友之外,也包括募款;同時,還在北美、香港成立基金會,爭取更多校友募款。

跨國聯盟 與一流學府交流

在既有基礎上,浙大現也積極發展國際化,期使更上層樓,目標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2008年,浙江大學,與北京清大、北大、上海交大、復旦、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大等校,成立C9聯席會議。

之後,便與美國大學聯盟(AAU,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英國大學羅素聯盟、澳洲八校聯盟交流,學習他們發展經驗。

同時,浙大也積極參與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活動,我目前擔任這個聯盟的臨時主席。其中,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五個分校、日本東京大學、新加坡大學都是這個聯盟的成員。

浙大也加入英國羅素聯盟以及美國大學英籍校長共同啟動的世界大學網絡(The Worldwide Universities Network)組織。在大陸,只有浙大及南京大學加入。

培育人才 把學生推向國際

以學校為單位之外,各個學院、學系也同時對外尋找合作夥伴。

例如,浙大附屬第二醫院,現有兩個夥伴,其一為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附屬的雷根醫學中心、其二則為台北萬芳醫院,因為該院管理素質很好、細緻,值得浙大學習。

在農科方面,浙大也與世界知名農學院合作,例如,美國康乃爾大學、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密西根州立大學、北卡羅萊那大學等。

至於工科,則是有所不同。由於美國的工學院主要以學術論文發表為主,而浙大同時著重實務及理論,因此選擇與以實務為主的柏林工業大學合作。 其三,也鼓勵每個老師建立自己的國際學術人脈。根據自己所學領域,拜訪該領域最優秀的學者,主動出擊,尋求合作。

最後,學生也是國際化重點,提升學生出國交換比例。目前,20%大學部學生都有交換學生經驗,未來希望達到50%;研究生則是希望到了2020年,高達80%至少都有出國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送學生出國之外,也吸引國外學生來到浙大。目前,全校約有1500位海外來的學生,未來希望增加至4000位,約占全校10%比例。

從既有基礎出發,結合國際化發展優勢,浙江大學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為期不遠。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