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台灣參與UNFCCC(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5月初在台北舉行的2010第二屆亞太綠人大會(Asia Pacific Greens Network),來自20多國的300名環保人士,共同為台灣發聲,希望讓台灣參與國際氣候組織。 所謂「綠人」,是由全球87個綠黨、70多個國家所組成,這也是國際環保組織。
亞太地區的綠人,每五年舉辦一次區域大會。2008年,台灣和韓國、蒙古等五個國家爭取今年亞太綠人大會的主辦權,最後由台北出線。
綠人開起會來,的確環保多了。會場裡,各國來賓人人以竹筒杯裝茶水;與會者沒有塑膠名牌,而是採用紙製名牌,以棉線繫掛身上;現場吃的則是直接向農民購買的蔬菜,台灣綠黨也募集200~300個舊環保袋,贈送與會人士。
三大環保人聚集亞太綠人會
今年參與會議的貴賓包括吐瓦魯總理葉雷米亞(Apisai Ielemia)、澳洲綠黨主席兼國會議員鮑伯.布朗(Bob Brown)和印度環保運動人士范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等。
布朗是澳洲知名的環保人士,成功阻擋澳洲南方塔斯曼尼雅島(Tasmania)興建水壩,在1992年當選議員。
在自由、民主兩黨長期把持之下,他帶領綠黨在澳洲政壇脫穎而出,成為第三大黨,也在去年與在野黨聯手否決碳交易法案。
席娃則是生態主義者,擁有物理學博士學位的她,在1980年代末期,帶領印度農民對抗美國基因改造種子公司孟山都(Monsanto),保留當地原有種子,在1993年獲得有另類諾貝爾獎的「正直生活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
穿著印度傳統服裝的席娃,強調保護種子就能保有自然,為了保持生物多樣性,她在印度發起九種基金會(Navdanya),擁有種子銀行與有機農場,專注農地保護與農耕方式的研究。
在眾多來賓中,台灣邦交國之一的吐瓦魯總理葉雷米亞,也備受關注。他代表小島國家發言表示,首當其衝面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海水上升的危機。
吐瓦魯總理 搶救滅頂國土
吐瓦魯接近赤道,由九個小島嶼形成,陸地面積一共26平方公里,約為台北市的1∕10,人口有一萬人。
首都富那富提所在的最大島,騎機車一小時就能全部逛完。制高點距離海平面僅有四公尺,是世界上最容易被大海所淹沒的國家之一。
去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吐瓦魯代表伊恩.傅萊(Ian Fry)以哽咽的聲音陳述海水上升已經威脅他們的生命。葉雷米亞更堅決反對哥本哈根協議氣溫上升2℃,而主張應該上升最多1.5℃。
雖然氣候變遷會議暫時落幕,葉雷米亞始終不放棄國際間任何機會,表達吐瓦魯可能沉入海裡的危機。
第八次來台的葉雷米亞和台灣有多年情誼,他在2002年到2006年擔任國會議員,2006年被選為總理,四年的任期將在今年8月16日結束,他打算在9月尋求連任。由於吐國地理位置,面對氣候災難成為他任內最大的挑戰。
全球暖化小島國難生存
台灣和吐國在1979年建交,是我國第一個在太平洋區域建交的國家,也是在該國唯一設立使館的邦交國。
台灣替他們代訓船員,並且還在去年合資建造現代化圍網漁船,吐國因而擁有第一艘現代化漁船。
去年八八水災,吐國捐贈我們21萬美元,占該國GDP的1%,引起國人注意。
事實上,他們最能體會水災之苦,駐吐國大使館祕書蘇岳璽觀察,每年11月至隔年4月是當地雨季,高潮(high tides)來襲,有時會發生更強烈的大潮(king tides)。
在當地居住一年多的蘇岳璽說,遇到大潮,吐瓦魯有些地方宛如水鄉澤國,房舍就像蓋在湖面,出現倒影,特別的是,積水處的表面會不斷冒出泡泡,是台灣人從沒看過也難以想像的景象。
「不寒而慄!」這是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志工李春嬌首次看到這個現象的感想,她甚至拍成短片,放上YouTube,在部落格裡寫著:海水上升,擠出地面縫隙的空氣、產生泡泡,海水從地下往上方滲透,吐國似乎要被潮水吞噬。
遇到大雨,當地小孩會在雨中嬉戲、打球,甚至洗澡、洗頭。垃圾、牲畜排泄物漂到家門口,病菌隨之而來,然而,生性樂天的玻里尼西亞人似乎不以為意。
這樣的小島國家如何在全球暖化中求生?碰到哪些生存危機?以下是獨家專訪的摘要整理:
喚起注意,暖化帶來災難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氣候變遷對吐瓦魯這樣的小島國家,產生什麼影響?
葉雷米亞答(以下簡稱答):吐瓦魯島上陸地最寬的距離只有三英里(約4.8公里)。當高潮來襲,會一路打到對岸,淹沒樹木和花園,遇到海嘯,會淹死很多人,所以我們要站上世界,參加聯合國的大型氣候變遷會議,喚起世人的注意,讓各國政府、國際組織瞭解我們的處境。
問:貴國主要的產業是什麼?有沒有發展觀光業?
答:我們靠農、漁業為生,因為基礎建設還不完備,現在沒有發展觀光業,我們只有一家旅館,還有一條小小的機場跑道,到我們這裡的觀光客很少。
問:過去幾十年,大潮來襲時,對貴國帶來什麼災難?
答:1972年,發生過高潮來襲,直接衝擊首都,死了一些人,沖毀許多房子、家園、椰子樹和其他樹,這是我們有史以來遇到最大的災難。那次之後,雖然浪頭沒那麼大,但是島嶼受波及的範圍是前所未有的。
當大潮來襲,會淹沒菜園,也因為土壤鹽化,飲用水、地下水的鹽份增加,高壯如椰子樹的植物,也會逐漸死亡。
我們也有飲水問題,現在我們沒有水庫,得靠雨水過活,只要下雨,雨水從屋簷流下,每個家庭就用水桶接水。 我上任之後,我們把增加家家戶戶接雨水水桶的容量,列為緊急政策,讓每一家都有大的塑膠水桶可用,澳洲提供這項援助,歐盟也持續給予基金,不過,這都還不夠。
缺水庫蓄水,旱季缺水嚴重
問:目前每家有幾個水桶呢? 答:一個,但這不夠,每一家需要兩到三個,吐瓦魯雨量豐沛,但是,我們沒有水庫儲存,所以,許多水就浪費了。 我們需要大水桶,才能度過漫長時節,尤其是在旱季,陽光充足,有時長達三、四個月,但是,每一家的水桶只能儲存一到兩星期的用量,用完了,大家都要找水。
所幸十年前,日本政府幫我們在一個島興建水質淨化工廠,至今仍在使用,這是我們順應氣候變遷的方法。
我們也在尋找資金,購買大水桶、興建水庫,我們也想籌錢購買機器,在其他八個島都蓋一座水質淨化工廠,這樣我們就能善用雨水。沒有下雨的時候,工廠就能供水,目前只有首都有這樣的設施。
問:近年海水上升的情況如何?
答:和我小時候相比,海水真的上升了。那時高潮來襲,海水最高沖到海灘,不會淹到菜園,而大潮也只會沖到標記旁邊。
現在,大潮會沖進陸地30公尺的地方,淹沒菜園、樹木。事實上,大潮對我們造成另一個困擾:海水經過地表,鹽分滲入土壤,不只如此,當海水上升,孔隙中的空氣向上擠壓,海水會一點一滴慢慢地從地下滲透上來,積水的表面會冒起泡泡。
問:海水平均上升多少公分?
答:根據我們的統計,過去20年來,上升超過了一公分。現在,陸地最高點距離海平面已經縮小到四公尺,
大潮來襲,會沖到四公尺的高度,若是巨浪,甚至可能超過五公尺,你可以想像,這對我們會造成什麼威脅!
以前我們的海灘有很多白色的沙,現在都不見了,因為海岸線一直後退,過去有寬廣的沙灘,如今也沉到海裡了。
問:貴國農、漁業受到什麼影響?如何面對?
答:我們的農業部、漁業部、環境部花了很多錢,訂定不同計畫,幫助民眾維持生活,讓他們有水可用、有魚可捕、能夠耕種,我們還和日本實驗用水筆仔復育計畫,避免土壤受海水侵蝕。
這幾年因為椰子樹被海水沖倒,生產量減少,人民的收入也跟著變少。我們的主食是根莖食物,因為農產少,只好增加糖、米、餅乾、麵粉的進口量,尤其是米。為了幫助窮人買得起食物,政府得創造工作,增加就業機會。
亡國迫在眉捷,守1.5℃底線
問:去年你參加哥本哈根氣候高峰會,你對這會議有什麼看法?
答:哥本哈根協議僅僅是一些國家簽定,吐瓦魯沒有加入。那些國家寫下他們的期待,他們希望全球溫度控制在增加2℃以內,他們希望全世界能同意這一點,尤其是紐、澳、美、日、歐盟等已開發國家,但是他們並沒有考慮到我們的需求。
根據許多科學家估計,地球其實最多只能增加1.5℃,這也是小島國家聯盟(AOSIS)能接受的範圍,只要超過這個標準,對我們就會釀成災難。
因此針對這次會議,吐瓦魯保持沈默,因為我們不想牽扯上哥本哈根協議,但是,我們會和其他國家慢慢回到談判桌。4月份在德國波昂的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我們就參加了,不過,至今沒有達成協議。要有共識,其實不易,可能得幾個月,甚至好幾年,才能達成。今年底在墨西哥舉辦的COP16會議前夕,是否會有國家形成共識,我十分懷疑。
問:堅持1.5℃的原因是什麼?
答:如果我們同意2℃,污染國根本不會改善現有的任何做法,仍然會持續污染。 另外也應該建立監測方法,監控每個國家是否確實遵行協定,所以,協議還要修改,提倡1.5℃的國家也要參與。 問:你對歐洲實施的碳交易有什麼看法? 答:我認為這項制度只會製造更多二氧化碳,除非能夠修正,並且訂下規定,落實監測計畫,否則只會帶來更多污染。
問:小島國家聯盟有那些措施?
答:我們開了幾次會,凝聚共識,當然啦,吐瓦魯會持續參與國際會議,和大家協調,在墨西哥會議前夕,能尋求解決方法。
我和太平洋島國領袖每年開會兩到三次,討論氣候問題,每年也到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向其他國家宣導我們的理念。
問:你認為中國、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會同意1.5℃嗎?
答:我想是很困難,這是大問題,而吐瓦魯和其他容易有氣候災難的國家不會同意2℃,也不會簽署這項協議。目前全球有超過40個國家因為地勢低、面積小,海岸受海水侵蝕,容易受氣候影響。
留下來,用再生能源減碳
問:據瞭解,有小島國鼓勵人民移民到安全的國家,吐瓦魯有這樣做嗎? 答:沒有,前任總理和我都大聲呼籲「留下來」,不要移民,不遷居他國,因為我們要保有認同感、維繫主權和權利,假使大家都搬到外國,吐瓦魯就不存在了,所以,我們要持續奮戰,為國家奮戰。
紐西蘭和太平洋島嶼國有勞工合作計畫,我們的人民參加這項計畫,才前往紐國,不是因為氣候變遷,如果他們喜歡那裡而留下來,那隨他們自由。
問:貴國計畫向海外募多少錢,面對氣候問題呢?
答:我們需要好幾百億美元,來保護我們的領土,也擬定了相關計畫,例如,在海灘建立擋海牆,避免海水入侵與侵蝕土壤,現在我們什麼都沒有,沒有國家拿錢支持我們興建,因此,我們得走出去,向海外求援,這是已開發國造成的氣候問題。
問:因應氣候變遷,貴國是否有減碳計畫?
答:有的,我們要使用再生能源,正在進行實驗。
我們有太陽能板、柴油發電機,例如目前首都的體育館,5%的電力就來自太陽能板,我們希望那些富有國家提供金援,協助我們在2020年使用乾淨的能源,成為零碳國家。
目前看來,太陽能是效果最好的能源,我們也想使用風能,把海浪轉變為能源也是未來的方向,不過,我們希望向台灣、美、日等國尋找金援,引進新能源科技,在九個島上都裝置太陽能板。我會晤馬英九總統時,談論氣候問題,他很支持我們的計畫。
問:荷蘭因應氣候變遷,政府事先預測可能的水災場景和應變方法,貴國有類似做法嗎?
答:我們是小島國,一旦災難來臨,很難逃離,所以,現階段重點是喚起人民注意,要他們知道海嘯、颶風等災難到來時,應該怎麼面對。
當然,有人提議要建高塔,災難來時大家統統爬上去,像台北101大樓,但這有點瘋狂,哈哈。(黃漢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