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 薛琦

麥當勞、美國通運、沃爾瑪百貨都擅於模仿與改良

游常山
user

游常山

2010-04-15

瀏覽數 31,900+

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 薛琦
 

本文出自 2010 / 4月號雜誌 第286期遠見雜誌

3月間,台北101大樓跟往常一樣,迎來一輛又一輛遊覽車,載來滿滿的大陸遊客,來自吉林、湖北、廣東等省分,熙攘照相,搔首弄姿。

同樣就在這棟樓上,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風塵僕僕,3月中剛從英國回來。這次是應倫敦皇家國際事務學院之邀去演講,並向英國企業召開投資說明會。

從2008年9月上任以來,63歲的薛琦走遍世界幾個領導證交所:紐約、倫敦、東京、米蘭、上海、香港、新加坡、曼谷等主要股市都去過了,是因為他急切地要讓台灣盡快成為國際一流的資本市場。

去年共有16家外資公司申請台灣證券交易所的「台灣存託憑證」(TDR,Taiwan Depositary Receipt)掛牌,比東京證券交易所15件還要多,也比香港多。顯示了近年來台灣證交所吸引外資的經營績效。

薛琦一年半前剛接手這個有49年歷史的重要機構時,台灣的資本市場仍因為前任民進黨政府刻意隔離於蒸蒸日上的大陸經濟,而較停滯。

外商口碑行銷,帶來骨牌效應

上任後拚命奔走,「我們不過是把路鋪得更平坦,」薛琦說,台灣的資本市場本來就有些滿不錯的優點,只要把機會再創造出來,「把這兩個結合一起,結果比我們當初預期的還要好,」娓娓道來的口氣,讓人想起17年前那位被蕭副總統(當時行政院經建會主委)借將,離開台大經濟系教席、轉任經建會副主委的知名學者。

其實去年初,薛琦向企業界說明TDR時,多數人是半信半疑。等到旺旺2009年4月28日正式掛牌,一砲而紅,去年下半年,根本不必再去遊說,「因為報紙都給我們做了免費廣告,已經掛牌上市那些公司,也是我們的活廣告,」他說。

來台上市成功的外商,「口碑行銷」,一個帶一個,已形成「骨牌效應」。不久前,台灣證交所副總經理朱士廷去新加坡召開說明會,當場就有20多家新加坡企業表明,對到台灣上市有興趣。

那場說明會上,就有一家已經來台發行TDR的星國企業現身說法,「我們證交所如果自己講,別人總是會說我們老王賣瓜。他是顧客,他已經把瓜吃過了,他說這瓜真的甜。比你老王一直吆喝有效,」薛琦莞爾微笑。

寶來證券副總經理林勝昌說,其實台灣這幾年資本市場已經開放很多,愈來愈具備吸引外資的魅力。十多年不過400多家上市公司,現在加上上櫃公司(OTC,over the counter)快要1200多家。

做亞太中心,引港股和陸資

業者的觀察,真切反應台灣當前資本市場蓬勃的前景。早在今年2月22日證交所年後團拜中,薛琦就公開指出,台灣會朝更健康的市場管理,進而形成亞太區域資產管理中心,亦或亞太區域籌資中心。要達到目標,讓全球企業蜂擁來台上市,是第一步。

近來讓薛琦津津樂道的新加坡來台發行TDR、生產鮑魚的歐聖集團,還把轉投資公司也介紹來台灣,「這就好像是你開了一家餐廳,如果客人吃得很滿意,那個宣傳效果是很強的。」

歐盛集團董事長黃子耀預計在信義誠品六樓開鮑魚餐廳,走中價位路線,一客大約700元到1000元。為了擴張需要資金,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台灣籌資。

其實,在薛琦領導下,不只TDR業務,全力推動的權證市場發展,以及引進新的海外指數型股票基金(ETF),都朝目標邁進中。目前焦點放在引進港股ETF及陸資來台掛牌,一旦成功,在台交易的ETF就不只1至2檔,可能一次可引進5至10檔,充分活絡市場。

與主要國家ETF市場規模相比,台灣ETF市場發展相對緩慢,但從另一方面來看,發展潛力還很大,例如美國ETF占整體成交比重達28%、加拿大占20%、歐洲國家占5%至10%不等。與鄰近國家相比,台灣ETF占整體成交比重也偏低,香港ETF占整體成交比重約5%、中國大陸也占2%。

薛琦早在2009年舉辦的「ETF商品發展新趨勢國際研討會」中就表示,台灣目前ETF占整體成交,比重不到 1%,目標2010年可達2%。

《造山者》拍出台灣半導體的人情與選擇,7/31空中沙龍帶你聽見幕後真實|立即報名>>

大破大立,MOU促兩岸交流

此外,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已簽訂,台灣證交所與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可迅速簽訂雙邊掛牌MOU,雙方ETF可不經香港直接掛牌,屆時兩岸證券市場交流將更為便利,未來包括掛存託憑證(DR)、合編指數都可以進行。今年開始,更會有企業來台灣證券交易所辦理「首次公開發行」(IPO)。

據瞭解,台灣科技公司奇景科技(奇美集團關係企業),已在美國發行ADS(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現在也有意思回到台灣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

「你看看現在總共多少家這樣的『外資公司』?總共51家。如果這51家有一半都來找我們交易所申請首次公開發行,你看2010年會有多少家新上市公司?」薛琦分析。

現在的薛琦措詞謙虛,但很有自信,因為他領導一個必須將台灣拉拔到世界一流資本市場的「大破大立」機構。「大破」指的是大三通前所有的「作繭自縛」的政策,必須揚棄。

例如以前對大陸台商,有各種設限。例如,投資不得超過登記資本額的40%。他們只好透過第三地輾轉去。又如,台灣企業透過資本市場籌措的資金,過去也有地區別限制,例如資金不得用於中國大陸。現在與未來都朝更開放邁進。

「大破」之後,很自然就有「大立」的空間。從成長率和擴張的速度來看,台灣證券交易所會成長得很快,以前很少外國企業會來上市掛牌,但從今年起,很快地,以外資為主的外國企業,來申請發行TDR或是申請IPO的件數,會有希望首度超過台灣的本國企業。

「這代表是國家信用評等整體的提升,」業務做到世界100多個國家的上市公司友訊科技財務長陳睿緒說,「這幾年台灣證交所的確有走出去,公司治理等也顯著進步。」

調整台灣體質,爭取台商回台

當然,把台灣境內的資本市場體質調整好,也是爭取外資的準備工作之一。在走訪各國資本市場,薛琦發現,有些市場為了為了快速吸引外資企業上市,把核准標準降低,結果就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公司進來,進來後就會出問題。最近就出現兩家大陸公司,他們在大陸沒有辦法掛牌,就轉到別的市場掛牌,掛完牌就出問題。

薛琦思考:一個市場「你若暴虎馮河,為求績效不擇手段,付的代價是什麼?所以當地報紙都報導說,很多公司評估是不是要到台灣上市?」

薛琦堅信,有些事情真的是急不得,應該先把台灣的市場體質弄得不錯,體質不錯再把市場打開,開花結果自然發生;目前台灣的資本市場發展,就真的是超過台灣證交所的預期。

繼爭取東協台商回台上市之後,薛琦下一個目標是爭取日本企業。薛琦認為,台股有一個特色,就是特別適合中小企業。因此他鎖定日本小企業來台上市。

事實上,日本的公司在台灣扎根深,對台灣的資本市場也很有興趣。例如有一家日本服務業,在日本、台灣都有生意,個性直爽的薛琦就告訴這家日本公司,你們要去上海投資,透過台灣最好。他形容日本、台灣、大陸三地的關係就像是運動大品牌耐吉NIKE那一勾,勾勾尾巴是上海,直接走不通,要彎下來再上去,所以投資上海要經過台北。」

定調台股:亞洲的那斯達克

現在的薛琦,充滿了衝勁,讓人想起年輕時代的他。身為台灣二次世界大戰後第一代留美博士,也是世界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潮世代的台灣精英分子,薛琦台大碩士班畢業後負笈美國攻讀學位。1976年獲得美國俄亥俄州的凱斯西儲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經濟學博士。

現任台灣高鐵董事長歐晉德也是他們校友,高薛琦兩屆。但是,他們都選擇回台灣服務,領只有美國1∕5的薪水。1976年,回台大經濟系任教,在學生心目中,他是一個教學相當認真的好老師。「我現在只記得修過他的課,印象更深的是常和他吃飯,老師對我們很好,酒量也很好,」小薛琦13歲的台大財務金融系教授胡星陽笑著回憶當年豪氣的青壯教授。

薛琦1993年離開台大,到經建會擔任副主委。一路跟著台灣發展成長,他深刻發現,1976年時剛回台灣時,台灣和世界的差距真的很大,現在已經非常接近,尤其在理工這個領域,台灣訓練的人才與企業真是不錯。

上任證交所董事長以來,薛琦一直主張,台灣就是亞洲的那斯達克(NASDAQ)。「我們已經是科技股為主的NASDAQ。在亞洲這幾個資本市場,要說誰最像是NASDAQ,大家都會同意是台灣,這是很自然形成的,」話鋒一轉,薛琦又強調,有了科技業的基礎,台灣的服務業也正慢慢發展起來,在台灣交易所上市的服務業,將會慢慢變多。像是台中縣的新天地餐廳就是一例。

官場17年,薛琦昔日的銳利,也磨圓潤了。雖然掌控證交所這樣關鍵性的決策位置,在大三通的天時、地利、人和多重助力下,薛琦也知道必須低調,一再謙虛地說,「我沒有做什麼,都是他們在做,」一切都應歸功於交易所全體員工共同努力。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