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氣候變遷顧問 每年250%快速成長

低碳英國6〉英國標準協會、永灃環境顧問

文∕楊瑪利、徐仁全
user

文∕楊瑪利、徐仁全

2010-02-01

瀏覽數 50,550+

氣候變遷顧問 每年250%快速成長
 

本文出自 2010 / 2月號雜誌 第284期遠見雜誌

2009年12月中旬的一個下午,在台北市電腦公會30坪大的會議室內擠進了百餘人,會場外還有數十人不得其門而入,站在外頭用聽的。

這些包括傳產及科技公司代表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瞭解什麼是碳足跡揭露。當天上台報告碳足跡揭露的廠商有飲料公司、液晶面板業者,也有餅乾食品公司,更有光碟片廠商。

而負責輔導的廠商就是來自英國的英國標準協會(BSI)及永灃環境管理顧問公司(ERM)。

不過這兩家公司的業務性質也有些不同。目前在台灣,BSI參與英國產品與服務生命週期階段之溫室氣體評估標準(PAS 2050)的制定,故對PAS 2050的規範及認證的服務提供較多。永灃則對溫室氣體盤查、氣候變遷對企業的影響評估等顧問服務則較多。

這兩家公司提供的服務,不論是氣候變遷對企業營運的影響評估、或是產品碳足跡揭露,在目前市場來說都是最夯服務,在台灣或全球,只能用蜂擁而至來形容市況。

永灃:擅長評估氣候變遷風險

位在英國倫敦著名的瑞士再保綠建築─鴿蛋大樓對面的永灃環境顧問總部內,能源與氣候變遷部門國際事務總監John Curtis接受訪問時驚人地透露,「這部門從2006年起的營收,是每年250%快速成長,而且市場才剛剛開始而已。」

沒錯,兩倍半,如此高幅度的成長,代表需求強烈。因為因應氣候變遷以及減碳,已成為每位CEO當下最重要的責任。

John還提到一事,永灃在18個月前開始在公司內自辦碳學校(Carbon School)。一位同事上課休息時,接到客戶電話,問他在幹嘛?「我在碳學校上課。」電話那端傳來說:「那是什麼?好酷(cool)」,我也想上。」這就說明氣候變遷在產業間引起的興趣之熱烈程度。

他進一步說,氣候變遷目前已被納入企業營運的風險變數之一,包括海水上升、淹水或颱風,都會對營運有程度不一的影響。舉例來說,電力公司很關心某些地區的淹水問題,因為變壓器供電站遇淹水就會停擺。

又如永灃的另一家客戶是物流倉儲業者,設在常淹水區域。經永灃評估後建議,花些錢將貨架全數提高,離地一公尺,如此就可避免淹水貨物泡湯的風險。而加高一公尺的成本絕對比每年投保來得便宜,且保證不淹水,更實際。

成立30年的永灃,已成為全球頂尖的環境及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去年的營業額達到6.38億美元(約200億台幣)。在全球40個國家設分公司,員工達3000人,不僅服務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中1∕4的公司,也將服務擴及海外,《財星》全球500大公司中,有60%是他們客戶。

台灣的客戶包括華碩、友達與正隆紙業。此外,在台已有11年歷史的永灃,也為政府、外商公司提供氣候變遷相關議題服務。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台灣永灃分公司總經理呂文賢強調,永灃不僅對溫室氣體提供服務,更對綠建築、購併案中的環境風險評估參與甚多,也成為台灣業務中重要的一部份。

BSI:擅長揭露企業碳足跡

同樣來自英國倫敦的英國標準協會(BSI),過去隸屬於政府單位,後獨立成為認證機構,從事類似台灣標檢局的業務。

BSI永續部門全球產品經理Mark Fraser表示,碳揭露已成為全球趨勢。例如英國的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就要求各國大企業主動義務配合碳揭露計劃,成為全球企業無法阻擋的趨勢。

去年共有2204家企業加入揭露行列,全體揭露企業的產值高達55兆美元。揭露雖非強制性,但投資機構及各保險公司都會查看,讓企業也不得不配合。

台灣企業也無法避免,愈來愈多的上市上櫃公司也加入碳揭露的行列,甚至包括中鋼、中油等國營、民營企業也悄悄進行中。

BSI台灣分公司總經理高毅民就認為,企業爭相申請碳揭露的主因不外乎:「因為客戶要求。」很多台灣公司接受國際客戶下單,國際廠商已要求供應商充份揭露碳排放,否則轉單。

在此風險下,台灣廠商被迫進行溫室氣體盤查,並完成碳揭露,以保訂單持續,這就是ISO 14064在台灣受重視的原因。

除了企業的溫室氣體盤查完成後,目前在英、日及台逐漸流行的是產品的碳足跡揭露,也就是2008年10月公布的PAS 2050認證。

在台灣取得第一張碳足跡PAS 2050認證的是黑松公司,以明星商品黑松汽水做碳足跡認證。至今統一茶飲料、大黑松小倆口牛軋糖、義美夾心酥等業者也均爭相申請認證,熱鬧程度讓BSI有些驚訝。

做產品碳認證主要的用意是企業對減碳盡一分心力,另一用意是迎合消費趨勢。

BSI更進一步決定在明年3月推出另一認證標準——碳中和(Carbon Neutral)。

高毅民解釋,碳中和目前缺乏共同的定義,也沒有公認達到碳中和的方法。BSI制定PAS 2060「證明碳中和規格」標準,目的即在藉由建立清楚一致的要求,預料此服務也會引來一陣風潮。

英國儘管在全球低碳競賽中,在太陽能、風能、環保車等綠色能源產業中落後於德國、日本、丹麥等,但在輔導與認證等低碳專業服務上,卻顯然走在領先地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