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弔詭。國家安全似乎一夕間變成不只是政府要關心的事。
直到六月四日以前,世人多相信,八0年代是全球追求理性、和解的時代;很多中國人也相信,大陸上的改革,已不可能走回頭路;台灣甚至有人出面建議,與中共簽訂兩岸和平協定的時候到了。
北京屠殺,否定了這一切推論與假設。
六月四日,總統令:三軍戒備。三天內,國防部長鄭為元巡視澎湖、金馬。
台灣防衛第一線的海軍,從第五級升高到第四級戰備狀態。
三種侵台策略
究竟中共的威脅有多大?
如果它要對台用武(可能是為了統一,也可能為了轉移大陸人民對內部不滿的注意力;可能永遠不會發生,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它會採取那些方法?為何海軍將在其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對這個敏感又重要的命題,歸納若干國際軍事評論、中共動向、及台灣軍方的分析,如果台海戰爭爆發,下列情況都具可能性:
第一種選擇,中共全面發動兩棲登陸戰。
空軍總部的將領,今年四月在立法院談及這個問題時說,如果內外條件成熟,而台灣又自亂陣腳,中共可能先由空軍發動奇襲,搶奪制空權,再以海、陸軍協同,全面登陸台灣。
諾曼第經驗
一位曾參與上千次中共侵台沙盤推演的前國軍將領,分析這種可能性時指出,中共有八千架飛機,一百多艘潛艇,十一億人口(兵員充裕),若不計代價,全部動員侵略台灣,它可以贏(例如使用核子彈),除此以外,二敗俱傷、無人得利,是最可能的結果。
第一,這場仗,中共未必承擔得起。這位老將軍回憶,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即使集美、英、法等強權,動員幾千條船艦,也只能支援五個師在諾曼第搶灘登陸。以中共現有國力,他指出:「頂多支援二、三個師作兩棲登陸。」
二、三個師的力量,面對本島四十多萬大軍,「第一波未必上得來,」這位將領說。
中共也有可能集合無數漁船,發動「萬船齊發」。
這個曾引起台灣民眾憂慮的戰術,據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將領,以及海軍總司令葉昌桐分析,中共勝算極低。
兩棲搶灘必須靠平底登陸艇,才能順利快速的靠岸,目前,中共登陸艇數目不夠,「萬船齊發」是用漁船入侵,漁船尖底,根本無法大規模靠岸搶灘。
其次,成功的兩棲登陸戰,必須有重武器如戰車、重砲作後盾,才能固守灘頭,等候後援,但「萬船齊發」的漁船,載重量低,無法運送重裝備,如果只是送幾萬個持輕武器的步兵上來,葉昌桐信心十足的說,國軍裝甲部隊要殲滅他們,容易得就像「吃蠶豆一樣,一個個都被吃掉」(見本期海軍總司令專訪)。何況,中共船艦靠近台灣,登陸前必須先承受岸上的八吋增程重砲與雄風飛彈襲擊。
如果中共用空降,問題與「萬船齊發」一樣,同樣因為能載送的重武器有限,「只能搗搗蛋,」這位前將領說:「或只能支援其他部隊。」
澎湖局部戰爭
但現代武器進步,也彌補中共侵台的若干不利條件。如中共擁有相當大量的中程飛彈,可以從南昌發射,直達台北,空軍數量又多,若把一切兵力投入台海戰爭,而各國又袖手旁觀,一位曾參與研擬防制中共武力犯台計畫的總統府戰略顧問說,中共可能獲勝,但本身犧牲必然十分沈重,因為,台灣已經在戰火下殘破不堪,民怨沸騰,沒有二、三十年時間與幾千億美金,不可能復元,將使中共經濟大幅倒退,政權不安,「完全失去贏得戰爭的意義」。
中共侵台的第二個可能選擇,是局部戰爭,以戰迫和。包括封鎖金門,或登陸澎湖(鄭成功攻擊據台的荷蘭人,及後來清軍渡海滅明鄭,都是從澎湖下手,澎湖一失,台灣本島唇亡齒寒)。
其中,金門經過四十年經營,已成為世所僅見的龐大地下堡壘,存糧充裕,可作持久戰。大多數分析家都認為,中共寧可選擇繞過金門,放棄硬攻,但即使只是封鎖金門,國軍必然反封鎖,無法避免不將戰火引入敵軍腹地,以斷對方後援,這樣一來,戰爭已不可能局部化。
澎湖地形平坦,但礁石多,宜空降,卻不宜現代化戰爭的大規模兩棲登陸。地理位置又接近台灣,國軍比較容易保持制海、制空權,驅走來敵。加上國軍有世界第三大的海軍陸戰隊,可以「逆登陸」方式,包抄敵軍後路(見本期海軍陸戰隊專文),中共勝算,依然不大。
封鎖台灣
中共第三個選擇,是鄧小平說過,戰略專家(包括美國軍方)公認,可能是代價最小、成效最大的侵占方式 封鎖台灣,迫使台灣求和,接受一國兩制。
據軍方一篇專文指出,中共現有一百多艘潛艇,為世界第三大。台灣週邊水文,又對潛艇作戰有利。封鎖台灣,表面上避免了漫天戰火與殺害,較不易引起國際反感。
一般認為,中共的封鎖戰術,只要對國際宣布內戰爆發,台海為交戰區,各國船隻靠近,都將被摧毀(從海上或空中進擊),「就可能達到兵不血刃的目的。」海軍一位軍官說:「中共甚至不必大動員,只要下個命令就可以了。」
致命的反擊
台灣生存靠經濟,海島經濟靠貿易,貿易主要依賴海運,封鎖台灣,等於斷台灣的生命線。
反封鎖的責任,自然落在海軍身上。
究竟中華民國海軍的實力如何,反封鎖的把握又有多少?
根據世界最權威的英國詹氏年鑑資料,國軍以四艘潛水艇、二十四艘驅逐艦、十艘巡防艦、約七十艘飛彈快艇,構成海上作戰的主力。
以量方面和中共相比,的確懸殊(見21頁表)。
但論台海戰爭的區域性需要,台灣海軍仍可發揮相當大的功能。
海軍現有四艘潛艇,海獅、海豹雖是美國四十年的舊船,但保養良好,而荷蘭製造的海龍、海虎號,則是當今世上非核子動力潛艇中最先進的一型(見本期潛艇專文)。
潛艇在深海裡神出鬼沒,國際海戰專家一般認為,反潛最好的武器,就是和潛艇處於同等地位的潛艇。
從海底報復
海軍一位軍官分析,中共潛艇雖然遠多於台灣,但在台海水下作戰,台灣潛艇也占便宜,因為在深海裡,就像一個人和一群敵人,擠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內槍戰,台灣潛艇遇到目標,就可先發制人,大陸潛艇反而因為要識別敵我,投鼠忌器,難以施展。
此外,海龍潛艇續航力大,整個大陸沿海都在它的作戰半徑之內,可以潛伏到中共最重要的軍港或商港之外,實施報復性攻擊,就像福克蘭戰役中,阿根廷只憑一條德國潛艇,就使英國海軍承受很大精神威脅。
在水面反封鎖方面,國軍二十多艘驅逐艦,是水面作戰的核心。
這批艦齡已過四十的老船,經過近十年武器精進計畫,已經今非昔比,包括已配置高度機密的「武進一、二、三號」戰鬥系統,除了逐步飛彈化外,還擁有電子戰武器(電子戰和武器飛彈化,是近二十年來,一般水面艦艇武器系統發展的主要趨勢)。
此外,國軍驅逐艦上的反潛魚雷、世界最先進的ASROC反潛導向魚雷發射器、反潛直升機,都將是中共艦艇強勁的對手。當然,中共主力驅逐艦上的冥河及C801反潛飛彈(仿法國飛魚飛彈,該型飛彈曾在福克蘭戰爭及波斯灣衝突中,擊毀英、美先進軍艦),也是中華民國海軍最強勁的敵手。
裝有超音速雄風反潛飛彈的快艇,國軍現約擁有七十艘。快艇作戰,雖然只限於近岸,但快艇有快速、靈活、以逸待勞的優點,與沿海多處陸地部署的陸基雄風飛彈配合,將是阻擋中共船艦靠近台灣的重要武器。
海軍的王牌
中共的武器也在精進。天安門的屠殺,雖然招致西方國家暫停對大陸軍售及軍事技術合作,但在此以前,中共海軍也獲得了若干先進的西方武器。
海軍造艦發展中心一位高級軍官指出,國軍現有、或尚未取得的一些武器,中共也已經取得,例如方陣快砲、二代艦的主機、線導魚雷(世界最先進的導向魚雷)等。
台灣不變的優勢,則是官兵的素質占上風,海軍造艦發展中心主任姚能君說,台灣四十年的教育制度與海軍幾十年傳統,培養了整整一代水準高於中共的海軍官兵。
官兵素質的重要性不是老生常談。海軍是公認的技術兵種,正如詹氏海軍年鑑主編John Moore所說:「再新型的船艦,唯有一流人員操作,才能發揮一流的水準。」
隨著武器發展愈趨精密與複雜,「愈需要有較高水準的人執行任務。」John Moore說。
中華民國三軍官校每年招生,平均以海軍的錄取分數最高,多少反映姚能君博士的自信。
而現役海軍高級將領,幾乎全在國內外最好的軍事院校及研究所進修過,項目包括指揮、參謀、作戰、企管、兵器……,具備良好的外文水準,國際知識也相當豐富。
海戰的趨勢
近二十年來,各國很少發生大規模海戰,大多是局部衝突,其中有一些相當重要的戰術經驗,對台海防衛有所啟示。
比較著名的兩次,是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二次中東戰爭,及福克蘭之役。
這兩場戰爭的勝負,除了確立電子戰和飛彈化這兩個主流外,根據時代雜誌(TIME)引用多位軍事專家的觀點,人員素質的確是一般人所忽略,卻又是最重要的因素。
其中,又以福克蘭戰爭最引起中共興趣,曾多方蒐集資料研究。一位海軍軍官表示,中共從中觀摩兩棲越洋作戰,可能是用來補強對台用兵計畫的檔案。
國軍對這場戰役的關切,也不下於中共。
海軍陸戰隊一位軍官透露,福克蘭戰爭中曾參戰的軍官、在現場觀察戰情的國際專家,都曾秘密到台灣,講解福克蘭戰役。「我們反應也是很快的,」這位曾赴美國學習兩棲戰法的軍官說。
海軍除了例行性的台海防衛外,近年也投入相當多的資源,為明日的海軍建構藍圖。
民國七0年,海軍有一項秘密的「忠義計畫」,派遣大批專家赴美國學習製造軍艦及武器系統,後來突然停止。
直到現在,海發中心官員才正式透露,因為中共與美國政府簽訂了「八一七公報」,限制對台軍售,海軍造艦技術,也列在「軍售」範圍,使「忠義計畫」架空,被迫叫停。
為二十一世紀做準備
去年,國軍才越過障礙,著手購買美國八艘派里級軍艦及十六艘韓國「蔚山級」軍艦載台與造艦技術。這批船大部分在中船施工,將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第一批全新的軍艦,也是九0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期海軍的主力(詳看本期「海上摧毀者」)。
「我們不止是今天,也要為二、三十年後的戰爭作準備,」海發中心洪振洛組長說。
管理上的更新,也是海軍近年致力的重點之一。自從葉昌桐上任後,除大力推展二代兵力,培訓人才外,對官兵生活福利制度,也希望走上更現代化、合理化的路。
一位獲得美國MBA學位的海軍軍官,在向當時的總政戰部主任許歷農,以「管理--從一艘驅逐艦說起」為題提出報告後,得到許歷農上將的重視,採納推展到全軍。
作為社會的一個縮影,海軍也有若干軍方與社會的通病,例如人事升遷管道、待遇、官僚作風等間題,但正如台灣社會一樣,也無法否定它確實在作一步一步的自我調整。
而在這個大陸動盪,台海情勢外弛內張的局面下,自己的健全與實力,永遠是最重要的保險。
國防第一線的海軍,自然也不例外。
現場觀察海軍首次公開的六種神祕武器
標準飛彈:
世界最新型的海對空飛彈,美國製造,兼具對水面戰艦攻擊力。
雄風飛彈:
分一、二型,中科院自力研製,依據判斷,從未露面的雄風二型已部署在多艘陽字號驅逐艦上,射程遠,可用以封鎖台灣海峽。
方陣快砲:
世界最先進的近距離艦上防衛快砲,美製,電腦自動控制,砲管鎖住目標發射每分鐘三千發的彈幕。
長風三號電子作戰系統:
中山科學院製造。負責研判並干擾敵方飛彈、雷達,使敵方的耳目瞬間失靈。
七六公釐快砲:
義大利製造,為世界同級砲中最先進的一種,圖中八顆星,代表這門砲已八度擊落靶機,戰力甚強。
武進三號武器整合系統:
中山科學院製造。這個小圓盤上,整合了艦上一切重要作戰訊息,彷彿超級電動玩具,艦長站在圓盤邊,就能選擇武器並下達各種作戰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