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下旬我在中正機場二航廈出境免稅商品區的高級珠寶店閒逛,隨性跟店員聊了起來。我問她:「最近大陸客比較多,對業績有幫助嗎?」她笑了笑,馬上回頭指著店裡面的顧客說:「有啊,裡面的這些都是大陸客人。」我再問他:「真的比較有買氣、出手大方嗎?」她又笑了:「有,真的有。」
我繼續問:「大陸客人買東西有什麼特殊習性嗎?」她笑說,大致都很好,只是部分大陸客人習慣殺價,連在機場也殺,讓店員不太習慣。還有些大陸客人對於店員從櫃子裡拿出來的貨品會有不安全感,深怕店員另外拿出來的珠寶跟試戴的是不同的、是假貨。
就這樣,不管在機場、在台北101、在故宮、再到南部的嘉義、高雄夢時代廣場等,此刻兩岸人民在台灣的各個角落,正頻繁互動,彼此瞭解、熟悉中。這真是兩岸分治60年來很特別的關鍵時刻,正逐漸結束過去20年來只有台灣人單向到大陸的狀況。
自今年2月以來,大陸來台人數就逐漸攀升,至4月底已經單日破5000人次。但這只是觀光客而已,還不包括其他特殊的交流團、考察團、安利中國1萬2000名獎勵旅遊、上千個大陸交換學生、還有逐漸增加的在台陸資企業員工等。
陸客買多買少都罵,算哪門待客之道
本月〈新大陸人在台灣〉封面報導,就是全方位探討,從大陸觀光客、大陸學生、大陸企業駐台白領幹部等,在台灣生活工作的狀況,我們想瞭解,這批新大陸人如何深入台灣、又將如何深層的影響台灣。
當我們在進行本次訪問時,多位在兩岸交流中扮演關鍵角色的意見領袖,包括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觀光局長賴瑟珍、故宮院長周功鑫、及促成中國安利1萬2000名直銷商遊台灣的安利大中華區副總裁劉明雄等人,都不約而同憂心表示,台灣輿論太傾向用消費力這個單一面向來評論大陸客了,一窩蜂只看著大陸客人的荷包!
「買的多就罵人家囂張,買的少也罵。哪有這樣的待客之道?」「台灣人何時變得如此勢利眼?」「經營禮品部,當然會希望更賺錢,但是也要保有國家級博物館的格調,不是一味地搶錢,」「別只用錢看大陸客人,」他們紛紛感歎,也建言應該要用平常心看大陸客。
為了本次專題,《遠見》記者有機會接觸到大陸航空公司派來台灣的多位駐台總經理,一路瞭解他們的辦公、休閒到居家在台灣生活的狀況。另外,我們也拜訪大陸留學生,觀看他們上課、與在宿舍裡生活的情形。這次的報導刻劃出一種有別於觀光客花錢的狹窄面向。(頁132)
除了兩岸互動議題外,目前在台灣最重要的另一個議題,就是即將開幕的高雄世運。這可是60年來台灣第一次舉辦這麼大型的國際比賽,預計有近90個國家、約5000位跨國選手抵台,若是在對岸大陸,可能早就大力宣傳。相對起來,政府的宣傳力道好像還不太夠。
一個多月前有機會遇到高雄市政府官員,對方問我:「你知道世運比賽些什麼嗎?」我頓時回答不出來。我回來問同事,多數同事也是缺乏瞭解。因此本期人文空間欄位,特別介紹到底世運會有哪些重要的比賽,一般國人可以如何規劃欣賞賽事以及周遭景點等。屆時希望台灣人可以享受這個活動,也讓台灣在世界上創造一個亮點。(頁211)
至於不景氣下,企業與個人該如何突圍呢?本期特別企劃,報導說故事的魔力,如何說故事說出業績、說故事說出CASH(現金)、說故事說出品牌,超過20位說故事達人告訴你。(頁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