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老闆左右為難,員工人心惶惶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09-03-01

瀏覽數 29,900+

老闆左右為難,員工人心惶惶
 

本文出自 2009 / 3月號雜誌 一兆台幣的一堂課

老闆左右為難,員工人心惶惶

裁員從長計議

亞斯崔哥控股公司面臨營運危機:利潤大幅下滑,業務受到低價對手的嚴重威脅。目前看來,想維持競爭力,可能得裁掉一成員工。然而,沒有其他變通辦法嗎?就算要精簡人事,該用什麼機制,決定誰該走人?誰該留下?以下個案公司與故事情節皆為虛構,旨在表達一般管理上的兩難困境。

採訪∕布朗溫.傅萊爾 翻譯∕譚家瑜

「商學院為什麼不開『裁員』這門課?董事會都希望高階主管妥善處理裁員的問題,卻沒人知道該怎麼做。」羅賓.賴特曼(Robin Letterman)心想。

他把額頭頂在冰冷的窗戶上,兩眼瞪著對街的建築。寒風頻頻把又細又冰的雪花,斜斜掃向芝加哥摩天大樓間的巷弄。羅賓看不透對面那家大型顧問公司辦公室的深色玻璃窗,他很想知道,那邊的氣氛是否也跟戶外一樣冷。

那天早上,分析師說明會結束後,他的心情壞透了。他擔任執行長的房屋修繕用品連鎖店亞斯崔哥公司(Astrigo),每股盈餘比預估值還少20美分,儘管公司大幅削減存貨與開支,整體利潤下滑幅度還是達到了兩位數。

「你要有心理準備,明天的報紙標題會讓人很難堪,」投資人關係部門的主管這麼提醒羅賓。

羅賓想起已故的父親,大家都暱稱他為「亞斯崔哥老爸」。早年,他父親在中西部擁有一座木材場,經濟拮据,因此金錢觀念十分保守,堅信充裕的現金是公司屹立不搖的關鍵。但他也教導兒子,公司應善待員工,才能維持優良的客服信譽。他父親在1996年辭世以後,羅賓把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而且堅持在銀行保留數百萬美元存款,以防萬一公司需要資金進行重大收購。雖然公司因景氣衰退遭受重創,羅賓仍不希望現在就用掉那筆現金,拿公司的未來當賭注。

羅賓咬著拇指周邊的那層厚繭。他得進一步控制成本,而且動作要快。目前看來,大幅裁員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羅賓心想:「老爸,對不起。」他很納悶董事會有什麼看法,要是他沒把這件事處理好,自己的飯碗恐怕也不保了。於是,他在辦公桌前坐下來,打了封電子郵件給高階主管委員會:「4點整請務必出席會議。」

先進者先出,或考績定去留?

莫里斯.梅爾斯(Morris Meyers)從外套口袋抽出《芝加哥論壇報》,指著一行標題問麗莎.華倫(Lisa Warren):「妳看到這則新聞了嗎?服裝業進一步「縮水」(人事精簡)了。」他頓了一下,然後發出德州人慣有的誇大笑聲說:「這玩意兒是誰寫的?」

他們在等電梯時,麗莎白了莫里斯一眼說:「你這人就是幸災樂禍,喜歡引用負面雙關語。」

兩人走進四面貼著櫻桃木壁板的電梯,麗莎摘下她的羊毛帽,將秀髮甩開。電梯迅速上升,他們要到16樓的私人餐廳俱樂部。目前擔任亞斯崔哥財務長的莫里斯,邀請法務部門主管麗莎在這裡共進午餐。他已經預訂一個房間,以防別人聽到他們的談話內容。

前一天下午開會時,羅賓要求高階主管委員會的成員兩人一組,分頭研擬可行的裁員方案,麗莎和莫里斯是一組。

電梯門輕聲滑開,門外出現一個寬敞的大廳,可一覽無遺地看到密西根湖、芝加哥河,還有瑞格里(Wrigley)鐘樓。麗莎和莫里斯隨著接待員進入包廂。

莫里斯跟麗莎討論公司財務狀況。據他分析,公司刪減10%的人力,就可以省下足夠的資金,讓利潤維持在股市期待的水準,他說:「羅賓不想裁掉分店的基層員工,怕會影響客服品質,所以我們得先拿中級主管開刀,這比較容易做到。我已經擬了一套『先進者先出』(first-in, first-out)的政策。」

麗莎吃驚地問:「你的意思是要推動提早退休計畫?那不是會增加很多支出嗎?」

「不見得,」莫里斯答:「這麼做不一定要花很多錢。我知道有些人在公司幾乎待了一輩子,這些年來賺了不少錢,像是股票分割(stock split)等都讓他們進帳不少。他們離退休年齡不遠,說不定早已存了一堆私房錢,目前只是在等退休罷了。」他歪著腦袋補充:「再說,這也是剔除冗員最好的辦法,我們公司的冗員太多了。」

麗莎皺著眉頭對莫里斯說:「你千萬要小心,可別吃上年齡歧視的官司。還記得米氏兄弟公司(Meese Brothers)遣散資訊科技部門員工的案子嗎?那些老員工後來向公司提出1800萬美元的訴訟。」

接著,麗莎忽然想起另一件事:「等一下,你在雷先克公司(Rashank)不是有過類似經驗嗎?要不要仿效他們的績效裁員辦法,用公司12月的考評結果做裁減依據?我們可以請績效最差的一成員工走路。」

莫里斯說,照他的經驗判斷,採行「考績定去留」(rank-and-yank)制度,有利也有弊。莫里斯又說:「缺點是員工會不斷互相競爭,總是擔心自己被裁,造成一些相當殘酷的辦公室政治,而且,考評制度需要投入大量心力。但從另一方面看,這麼做對公司也有好處,因為可以培養一整批績效較高的員工。」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後進者先出,或裁掉一個部門?

策略執行總監鮑伯.史雷特(Bob Slater)打了個哈欠,一大早7點半還不到,他就跟人資部門主管瑪琪塔.瓦思奎(Mazita Vasquez)碰面談公事。他們約好一起分析資料,為隔天上午的委員會做準備。

鮑伯先發言:「開始討論吧。我看過一些數字,也跟莫里斯核對過。當時我告訴他,公司應該採用最簡單的裁員政策,也就是『後進者先出』(last-in, first-out),先解聘最資淺的員工,公司就不用支付一大筆遣散費了。而且後進者先出的做法很公平,大家都瞭解,努力工作才能累計年資。」

瑪琪塔知道,鮑伯認為人資部門對公司業績沒什麼具體貢獻。她個人對鮑伯沒什麼反感,他很認真負責,但他是個左腦發達、數字導向的傢伙,她必須從他最擅長的領域進行切入。

瑪琪塔說:「鮑伯,跟其他規模與我們差不多的零售商相比,我們的人事一向很精簡,但我認為把裁員這件事看成削減成本的戰術性措施,是很短視的做法。」

瑪琪塔繼續說:「我認為最好的解決之道,是檢討公司的整體策略。我們太好高騖遠了,像當初我們收購普來富家具公司(Prugh Furniture)時,到底在打什麼算盤?只要賣掉或關掉它,就能把錢省下來,現在應該重新把經營重點放在核心事業,而不該在這個節骨眼上討論裁員。」

鮑伯瞇起眼睛,知道對方就要把話題轉到自己負責的領域了,於是口氣冷淡地說:「瑪琪塔,收購要投入很多心思、時間和努力,我們不會草率行事。我想羅賓不會裁撤任何策略性事業單位。後進者先出就是最簡單、最省錢的做法。」

瑪琪塔接腔:「我知道,但這不只是金錢交易的問題。就拿尤琦歐(Yukio)來說吧,幾年前,公司為了延攬這位年輕女士負責開發新業務,對她大獻殷勤。她很優秀,是從頂尖學府畢業的一流企管碩士,而且創意十足,另外兩家競爭廠商也對她頻送秋波,她最後還是決定投效我們公司,就是因為她欣賞我們的企業價值觀。如果我們全面實施後進者先出的計畫,就會失去她這種人才!」

幫壞消息取個好名字

「對不起,打擾了,可以跟你聊一下嗎?」負責內部溝通的公關部門人員茱莉.考克絲(Julie Cox)敲著行銷策略副總裁蘇希爾.巴夏(Sushil Bhatia)的辦公室外門說。

茱莉氣色不佳,她向知心好友蘇希爾透露,老公剛被他任職的金融服務公司踢走了。她眼眶含淚地表白:「蘇希爾,這件事聽起來好恐怖。他們把整個部門砍掉了。他們先把他叫到一間會議室,告訴他即將被裁員,並交給他一些文件要他簽字,接著就陪他走回辦公桌打包個人物品,在光天化日、眾目睽睽下,送他走出辦公大樓。」

茱莉問:「你認為,公司會怎麼對我們?我瞭解公司目前財務吃緊,你知不知道上面最近有沒有什麼裁員計畫?」

蘇希爾看著茱莉,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他當然也風聞了一些謠言,但他覺得設法鼓舞士氣是他的職責。他認為:「如果員工非常擔心丟掉飯碗,就不可能會有好績效。」「聽著,茱莉,我不是高階主管委員會的成員,無法告訴妳他們目前有何打算。但我可以告訴妳,公司從1962年經營到現在,這段期間每家零售商都經歷過裁員,我們不是特例。從過去的經驗看,我們處理這種事情的技巧比許多公司高明。我敢說,要是我們迫不得已非縮小編制不可,員工一定會得到優厚的遣散費。」

茱莉愁容滿面地說:「我知道你是想安慰我,但我覺得管理階層已經在考慮各種裁員方案,也相信他們就快要開始砍人了。還有,假如我沒被裁掉的話,就得替公司傳達裁員壞消息給員工。」

她眉頭深鎖地說:「我一直在思考『裁員』這個詞委婉的說法,大家最好盡量別提這兩個字,也許應該叫做『改善成本』或『精簡編制』或是『瘦身計畫』。」

何不用減薪代替裁員?

茱莉離開辦公室後,蘇希爾思考片刻,便打了通電話給羅賓。他們一向都坦誠交談,他知道羅賓相信他的判斷。蘇希爾沒有指名道姓,只是把他和茱莉的談話內容告訴羅賓:「我瞭解公司必須削減成本,但員工們已經人心惶惶、士氣低落了。」

「你是想問我,公司為什麼準備要大規模裁員嗎?」

「呃,我現在正在看我辦公室牆上那塊匾額,你辦公室也有同樣的一塊。如果你把上面的內容大聲唸一遍,聽起來就像在宣讀某種誓詞,請容我花一分鐘唸出來,」蘇希爾唸道:「亞斯崔哥公司擁有1萬2000名團隊伙伴,最高目標是『照顧顧客』。為了達成目標,我們在全世界以最合理的價格、最優良的服務,銷售最優質的商品。要提供優異的顧客服務,就要有深具才華及創新能力的團隊成員。」

「公司的一項政策是,儲備大量現金,以支應收購所需。我們在銀行戶頭裡存了一大筆現金,卻打算裁員,這實在不太合理。你有沒有考慮過,採取一些更符合我們公司價值觀的做法?」

「當然有。我正在思考我們該怎麼做,才不會愧對所有人,包括顧客、股東和同仁。我也不斷問自己,如果家父依然在世,他會怎麼處理。」

蘇希爾說:「我知道做這種決定很痛苦,但我們似乎應該考慮比較有創意的方案。我隨便舉個數字吧,你覺得全體員工減薪5%如何?薪資10萬美元以上人員的減薪幅度,也許還可以再大一些。我們公司沒有工會,所以可以彈性調整薪資。萬一引發反彈,也沒有關係。」

羅賓停說:「高階主管委員會正在分析各種數字,我不確定公司到底有哪些選擇,明天上午會開會討論。我希望你明天也能出席。對你來說,這會是很好的歷練。」

隔天上午,與會主管說明各種選擇和意見,羅賓面無表情地聆聽。討論結束後,他的助理敲了敲會議室的門。「羅賓,董事長打電話找您。」

羅賓面露感激地看著大家說:「各位齊聚一堂,與公司共同面對難關,這對我來說真的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盡力而為,但不會有太容易的解決辦法,無論我們選擇什麼做法,都不會有人感激的。」

本文摘自《哈佛商業評論》2009年3月號〈The Layoff〉。作者布朗溫.傅萊爾(Bronwyn Fryer)是《哈佛商業評論》資深編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