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過沒多久的春節前夕,有一家原本沒沒無名的科技公司,卻大張旗鼓召開記者會,甚至不惜砸下重金,找來兩岸當紅的女子團體S.H.E代言產品,著實讓許多媒體摸不清這家公司的來路。
甚至,該公司、聖藍科技也語出驚人,他們的旗艦產品,USB隨身碟造型的「網路收音機」(Internet Radio),在全球出貨已超過50萬台,手邊訂單甚至超過百萬台,穩居網路收音機全球龍頭寶座。
其崛起速度,也可用爆紅形容。第一張國外大訂單,是甫於去年夏天在台灣的Computex電腦展上拿到,之後便如病毒般傳開,迅速吸引來自歐洲、北美等國際買家。
由台灣人設計、製造的IT產品在全球狂銷,但在台灣卻顯少人知道,這也在記者會現場引起議論紛紛。大家都忙著打聽,這聖藍科技背後的經營者,到底是誰?
於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出現了:林宗慶。
他的身分是聖藍科技董事長。再Google他一下,會得知他是台大電機博士、在義守大學擔任教職,不過最吸引人注意的身分還是,他是年營收約3000億、義聯集團創辦人林義守的次子。
從小看著父親白手起家,打拚出鋼鐵王國,林宗慶的創業夢,其實從小就萌芽。
為找創業伙伴,念台交博碩士
為了實現創業夢,林宗慶從2001年就陸續成立兩家科技公司,但創業故事卻不像童話故事般美滿,在前面八年裡,他慘賠3億元。
現年未滿40歲的林宗慶回憶,當年他在念書時,在台灣首富排行榜中,有許多是來自台大電機系所,包含施崇棠、林百里等人,因此他奮力從分數有明顯落差的中原機械系,苦讀考入交大機械研究所,最後搶到台大電機博士班的門票。
「坦白說,那時候去念台大博士班,就是想找創業伙伴!」於是在博二那一年,林宗慶就與雲晴煌等同學,在外面籌組科技公司。
也因為林宗慶在博士班時的指導教授相當嚴厲,曾數度要求他必須全心攻讀博士班,不然最好換一個指導教授,這也讓林宗慶靦腆地笑著說,所以在當時,他們是有點「偷偷摸摸」地低調創業。
不過雖然說是低調創業,但林宗慶的野心其實很明顯。沒多久,他又成立了第二家科技公司,而兩家科技公司的研發團隊,最高峰時期達約50人,而且都是來自台清交大的博碩士。「那時光是人事費用,一個月差不多就要500萬了!」林宗慶的妻子、何昀玳吐著舌頭說,那時的林宗慶幾乎不曉得現實為何物,而是一味追著創業大夢。
快速燒掉資金,父親下通牒
有父親「無償」地提供資金,是林宗慶能不顧現實考量的主因。
「我一賠錢,他就給我,但我卻不知道,應該要好好珍惜這些錢……,」花錢如流水,林宗慶坦言因為這錢實在來得太容易。
事實上那時的林宗慶雖是自行創業,但因還在攻讀博士班,並採取專業經理人制,所以他是一個禮拜,才進公司過問一次,慘賠後才讓他後悔「太相信無為而治」。
「老闆都不在乎虧錢了,還有誰會幫你在乎?」在被父親下最後通牒前,林宗慶的兩間科技公司,在「無聲無息」間已經燒去3億資金。
最後被父親下達,如果再做不起來,就要收山,回家族事業幫忙的命令,好勝心強的林宗慶知道,如果自己是以敗軍之將的身分回去,那日後即便是在父親的集團中,他的頭也很難抬得起來了。
無退路的林宗慶,只得親披戰袍,他從每週進公司一次,變成天天進公司,帶領公司背水一戰。
教訓1〉做今天能賺錢的技術
從頭分析過去兩家科技公司,明明聚集台清交大的碩博士生,組成一流的研發團隊,但卻遲遲未能獲利的窘況,林宗慶坦言,主要是他們所研發的技術,領先市場需求太多。例如他們曾經看準在未來數位音訊廣播(DAB)技術將完全取代FM廣播,就像當年FM取代AM廣播一樣,因而大力投入開發DAB系統,但即便在該研究獲得成功、並開發出相關產品,但DAB市場的春天,就是遲遲未來到。
「我想DAB的普及,至少還要十年,這卻是當初我們太少顧及的,」來自父親的隱形壓力,使林宗慶急著找到一個能獲利的商品。
在研究DAB技術時,曾多次接觸、使用的網路收音機,成了林宗慶的首選。
眼看全球投入網路廣播的電台,年年暴增,甚至在一年不到的時間裡,從7000個激增為1萬6000個,林宗慶嗅到商機。
「我們要做網路收音機裡的Google,幫助全球消費者從上萬個電台中,找到他最喜歡的音樂!」林宗慶分析,目前全球網路電台最大的挑戰,就在於收訊品質的不穩定、以及尚未有人幫全球上萬個電台做音樂分類、即時更新。
說來巧合,林宗慶的第一家科技公司做資料庫研究,第二家做數位音訊,將兩家的技術進行整合,正好就能幫他找尋、歸類、辨別來自全球的網路電台音樂。
於是八年來的技術磨劍,成果就展現在這小小的隨身碟上,裡面藏了10餘項的獨門專利在其中。
拿起不會比拇指大的隨身碟,插上電腦就能聆聽全球1萬6000個電台,而且還能在點選任何電台前,就讓使用者知道該電台的連線品質如何,以避免不良的斷線回應。
教訓2〉以消費者需求為優先
有了好技術,其實還不夠,好用更是關鍵。
聖藍科技雖然是在去年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上,首度接到國際大單,但其實他們的作品在2007年於香港秋季電子展上就已經問世,但在當時卻因使用介面太不友善,難以吸引買主眼光。
在當時聖藍對於全球電台的分類方法,居然是以字母ABC排序,而非現在以各種音樂類型,如爵士、古典、搖滾等做區分。
「當時全公司的思惟,其實都太偏工程師性格了,忘了消費者真正的需求,」林宗慶搖頭苦笑。
體認到員工都是技術出身,讓林宗慶積極尋找懂市場的人才。
透過企業界友人、媚登峰董事長莊雅清的推薦,林宗慶找到了在廣播界有20多年資歷、在最近幾年也轉型成為行銷人的王介安。
王介安加入後,讓網路收音機,變得更貼近消費者。透過與研發團隊的多次互動,王介安重新安排使用介面,將最常用的功能一一找出,好讓消費者在首頁就能找到。
「人們對音樂的需求,從來不曾改變,會變的是音樂載具,」王介安舉例,像過去張學友的專輯能狂銷百萬,但現在能破萬的唱片就算很紅,這並不是人們對音樂的需求減退,而是轉而透過電腦、網路,消費者在輕鬆彈指間,就要聽到大量音樂。
教訓3〉品牌價值更勝製造
找到有市場需求的獨門技術、又讓產品好用,聖藍的網路收音機可說是水到渠成,目前也不斷接到來自全球的訂單。
不過在與各國買家的合作上,聖藍科技卻有一個有口難言的痛處。產品雖然是自己100%研發、設計、生產,但是在國外銷售時,貼上的卻是經銷商的品牌,而經銷商的利潤,同時也是他們的數倍。林宗慶舉例,這款產品在美國最初上市時,定價為49.99美元,約為1700台幣,但現在他們自己在台灣發行,定價卻只有388台幣,不到1∕4,利潤差了許多。
在明白品牌的價值後,林宗慶也決定要在台灣打自己的品牌:Muzee。於是有相當知名度的女子團體S.H.E便被挑中。代言費也讓林宗慶直呼「真的好貴!」但效果卻十分顯著,在S.H.E代言後短短不到兩個月時間,在台灣的銷售數字已突破兩萬大關。
而在未來的發展上,手機則更是聖藍科技鎖定的新戰場。看準手機上網已蔚為趨勢,林宗慶正積極跟各家手機大廠洽談,希望能把自家軟體內建於3G手機之中,讓消費者在移動中,也能聆聽全球音樂。
根據資策會的統計,網路廣播商機,到2010年將上看達300億台幣,使用率也將成長150%,對聖藍的未來無疑是大利多。
box
林義守為兒子付出3億學費
「創業要成功,其實比念完一個台大博士困難許多!」這是林宗慶在訪談結束後,有感而發的一句話。
不過讓人好奇的是,林宗慶的父親、義聯集團創辦人林義守,雖從小失學,卻能打造營收上看3000億的鋼鐵王國,這位極具傳奇性的企業家,當初為何眼睜睜看著兒子犯錯?
林宗慶認為,父親是要給從小就事事如意、一帆風順的他,上一堂最寶貴的課:挫折。
「在沒有被父親下最後通牒前,真的難以理解創業這擔子上的壓力,」林宗慶苦笑說人要能克服挫折,因為在成功前,往往是一片黑暗,而一旁的妻子何昀玳也略帶心疼地說,他這一年多來,白頭髮也明顯跟著壓力般蔓延。
林宗慶也坦言,在慘賠3億元之前,父親也曾提醒過他,要注意市場的重要性,但是當時的他太相信技術,相信憑自己的方式,就能不輸父親,於是後來父親也就不說他了。
而今自己操盤企業經營的林宗慶,這才發覺父親無一不是自己最好的經營典範。其中最讓他敬佩的是,父親每天事必躬親,在年輕時每日工作動輒超過20小時的拚勁。
「其實坦白說,小時候我很不能諒解,為何成長的過程中,很少看到父親的身影,甚至是在媒體上看到他的次數,比我在家裡看到他還多,」直到現在自己經營企業,林宗慶也終於解開當年的遺憾。
「我很感謝,父親願意為我付出3億元這麼貴的學費,」訪談中,林宗慶也不時展露出對父親的情感。林宗慶也談及未來若他的小孩也想創業,他也會放手讓小孩吃苦、從錯誤中深刻學習。(陳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