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十多年前,跨越世紀之際,全球掀起一片「改變」的狂潮,「蘇東坡——蘇聯、東歐、波蘭」的政治解體;中國大陸的鋪天蓋地式改革;數位革命、網際網路帶來的工作、生活、商業行為的衝擊;醫學科技的突破,人類基因地圖的拼湊,將使不治之症改觀……。
改變之河狂奔,正如《預約五百年》一書描述:「河流盡頭,逐漸變成狂潮,岸邊景象愈捲愈快,航程愈來愈不確定……」
如今,全球又陷入一片「憂慮」的深淵。
石油爆漲,從2002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前,每桶不到40美元,到2008年突破100美元,甚至高過140美元。能源成本帶動了物價,更直逼糧食價格與供應;能源耗盡、生態環境破壞,高爾推出《不願面對的真相》警告:全球溫室效應將是人類大劫。
著名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花了三年時間全球採訪分析,出版《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新書,指出全球暖化、新興國家增加耗能和世界人口膨脹三項問題,將帶來更大的地球動盪不安和危機重重。
近來的股市、房市和金融震盪,又是另一個全球警訊。
今年7月7日華爾街雷曼兄弟發表報告,提出「房利美」「房地美」這兩家美國半官方房貸機構衰退的警訊,引起美國和全球恐慌,當日股價大落16%。因為這兩家公司保證了半數美國房貸市場,約6兆美元;而且又包裝了八成的證券化商品轉賣至全球的央行、金融機構、退休基金。
美金融危機延燒到亞洲政壇
就在美國政府以750億美元補兩房的缺口之時,雷曼兄弟公司自己也發生財務危機,9月18日宣布破產。這個意外同樣波及全世界。據說他們在亞洲的連動債九成賣到台灣,受害的不少是市井小民。
對政治人物的信任、信心問題何嘗不是人民的憂慮?
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去年9月底才接任,不到一年,竟突然宣布辭職下台,媒體以「不平靜的343天」形容他執政時的顛簸:法案受反對黨杯葛使決策機制癱瘓;民調下滑至19.8%;數百名公務員對出租車司機收賄;反對黨聯合對首相提出問責決議案,相當於不信任案。
事實上,亞洲好幾個國家,都面臨對領導人信心危機的挑戰。
從日本福田康夫的辭職,到北韓領導人金正日中風,到泰國總理沙馬克下台,以及馬來西亞反對黨聯盟的挑戰。儘管國情和政治狀況不同,但一致的是:失去了民眾的信任。近來,在台灣,非常強烈地感到人民的憂慮、怨憤,這種氛圍從一般人民,到知識分子,到企業界……。
這期「遠見民調」的回答率已高升到九成,表示過去答「不知道」「無意見」的人現在全有意見了。對執政團隊的信心已下降到「危險區域」。
這個警訊十分嚴峻,我們期待執政者看看美國政府火速而擊中要害的方案:500億美元擔保貨幣市場基金、成立RTC收購不良債權、與歐洲央行再注資千億美元、收購二房問題房貸資產、禁止放空金融股。
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非常時期更需要非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