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6年地方大選投票日倒數一年,各陣營紛紛開始選戰布局。綠營陸續通過新北市、台中市等各地選將;藍白陣營則對未來「藍白合」進行連串討論,除了上週的藍白黨魁會面,宣示智庫對接外,這週藍營更成立「兩黨協商工作小組」,稱未來將與白營協商建立機制,節奏相當緊密。不過有藍營基層選將指出,所謂藍白合,就是藍營禮讓白營,將威脅藍營既有利益,能合作的地方可能只有一座城市。
藍營基層選將向《遠見》分析,所謂的藍白合,就是「藍營禮讓白營」。因此,未來藍白真的能合作的縣市,應該只限於非六都、量體較小的縣市,目前來看,可能只有新竹市較有機會。
黃國昌布局四大金釵,意在翻牌藍營立委
他指出,量體較大的縣市,例如民眾黨主席黃國昌有意參選的新北市,民調都是國民黨贏,若藍營真的禮讓黃國昌,「許多國民黨的支持者會覺得超級沒道理。」現實來看,只有國民黨「勝選機會較低」的縣市,才有條件讓民眾黨去試試看,假如一些藍營自己就能贏的縣市,還要讓給白營,恐引發反效果,「因為支持者不太會去諒解這件事。」
從白營選民的投票傾向看,該人士判斷,就算民眾黨在該選區無派出選將,這些票也不會流向綠營,「因為現在白的就是很討厭綠的,頂多不投票,如果真的投票,基本上,還是會投給藍的,」黃國昌能談的籌碼,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
另外,根據他觀察藍營支持者的想法,「滿多藍營支持者對白營還是有一點防備,」支持藍白合的聲音並非一面倒。他說,目前藍營選民對藍白合有兩種聲音,一種是立法院「藍白合」勢在必行,雙方一定要合作抗綠;但地方選舉部分,就不那麼全然支持,特別是議員選舉,白營推人就一定會分掉藍營的票,影響整體席次。這顯示,藍營支持者普遍對白營的看法是,「一起反綠,但不代表我就要挺你。」

對基層選將來說,議員選戰要藍白合,對藍營的新人及尋求連任者來說,挑戰同樣艱鉅,因為不管怎麼合,都會壓縮到藍營的新人、尋求連任者的空間,威脅到藍營既有利益。特別是根據他觀察,黃國昌在2026年的選戰布局,可能已在鋪陳2028年立委選戰,長遠來看,這更將對兩黨的合作產生挑戰。
民眾黨這次在新北的布局有「四大金釵」,分別為三蘆選區的周曉芸、汐止選區的陳語倢、中和選區的陳怡君、板橋選區的林子宇,這四位白營選將謀的可能,不單單是這次的議員席次,更是劍指2028年的立委席次,首當其衝的,自然是現任立委。這四個選區的立委三席為藍營,且多是盤據地方許久的家族勢力,「為什麼不是全部區域都派人,而是分四大金釵,這個問題值得好好去思考。」
不分你我才有合的可能,政策是關鍵
不過,近期轉投白營的前台中市長盧秀燕幕僚吳皇昇受訪指出,若都用「惡性競爭」的角度,來看待2026年的藍白合,當然會覺得要合不可能。但若能借鏡日本「聯合政府」的經驗,先從政策上進行討論,凝聚共識、整合理念,讓藍白不再分你我,同時讓選民知曉兩黨的政策主軸,擴大認同,以正向態度進行思考,就可以把這件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化為政治上的可能。
至於聯合政府的職位如何分配?他舉例,比方說,長照政策是民眾黨的人提出,提出的人也具相關經驗,兩黨就能針對這項人事案進行討論,只要有共識,兩黨就不再分你我,選一個最合適的人來擔綱,以貫徹兩黨的政策主張。他強調,藍白要合,一定要跳脫框架,用理念與政策來說服選民。
至於議員選舉方面,他認為,藍白兩黨的合作不應該是去競爭同一個票源,而是彼此拉抬,擴大各自的基本盤,去喚起政治冷漠選民的熱情。特別是歷年地方選舉的投票率來看,大約僅落在五、六成,藍白合的目標,應該是拓展這四、五成沒有投票的冷漠選民,以此達到1+1大於2的效果,關鍵點還是雙方必須提出有感政策,來打動人心。
藍白合的討論雖多,但當中涉及彼此的利益盤算、支持者心態等多重變數,能否真正落地仍充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