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吳敦義與陳定南-兩地縣長,一樣演出

曹郁芬
user

曹郁芬

1989-04-15

瀏覽數 16,550+

吳敦義與陳定南-兩地縣長,一樣演出
 

本文出自 1989 / 5月號雜誌 台灣出擊!偉大的、神祕的總統府

許多人知道:濱臨太平洋的宜蘭縣和全省唯一不濱海的南投縣,有著截然不同的氣候,一個陰溼多雨,一個陽光和煦;很少人查覺這兩個縣竟有如此多的共同點。

共同點之一是,民風純樸、山水秀麗。宜蘭縣有蘭陽溪從中橫貫,南投縣則有烏溪和濁水溪南北延展。山地面積在兩縣都占八0%以上。

共同點之二是,人口外流嚴重。十年來兩縣人口年成長數字均低於一萬,被當地居民形容為「只見小孩與老人」。

兩個首席縣

最特殊的共同點是,兩個縣同時在民國七十年底選出兩位台大畢業、精力充沛、亟思作為,而且是兩縣縣政紀錄中最年輕的縣長。

兩位縣長均連選連任,知名度也由地方擴及中央。 今年初,吳敦義領導的南投縣及陳定南治理的宜蘭縣,更被民意調查基金會評為全省二十一縣市中,縣長個人聲望、縣府辦事效率及地方建設均受肯定的「首席縣」。

執政黨籍的吳敦義與無黨籍的陳定南雖然來自不同陣營,但是都在競選連任時,驗證過他們的民意基礎。

民國七十年,吳敦義以台北市議員身分被執政黨徵召返鄉參選時,曾被對手抨擊為「空降部隊」,結果以四萬五千多票的差距取勝。四年後他再次出馬,在沒有人敢與他競爭的局面下,以九六%的得票率高票當選。

無黨籍的陳定南第一次參選時沒沒無聞。打著「風水輪流轉,讓黨外做做看」的口號,他在前任縣長聞收賄、國民黨內鬧的混亂局面中,以八千多票險勝當時的執政黨候選人宜蘭縣黨部主委李讚成。四年後陳定南二次出擊,領先的票數躍升為八萬。

多數縣民認為,這兩位縣長都把握住「操守廉潔、公私分明、不接受關說」的原則,在當地塑造了良好的個人形象與聲望。

都對金錢過敏

吳敦義深知「民眾對政府首長最不堪忍受的就是貪污」,因此他在初次參選時,就提出在就職日與任滿時公布私人財產的做法。七年內沒有炒地皮、收紅包的傳聞,「他是最乾淨的縣長。」在縣議會服務十二年的無黨籍議員林國棟如此推崇。

國小校長出缺,他要求候補人選按成績先後順序自行選擇調任學校。雖然其中一位是吳敦義的同學,「但是他排名第三,也要照規矩來。」千秋國小校長吳光勳服氣地說。

陳定南避免與金錢掛鉤的作風,更被人批評到了「過敏」、「不近人情」的地步。到宜蘭採訪的記者,午餐時與他共進牛肉麵,回去之後寄給他三百元的餐費,陳定南核算後還要退回兩百元。「他的個人操守是全縣公認的。」曾經與他交手過的李讚成說。

陳定南的舅舅想到縣府擔任臨時工作人員被他回絕;議員或是水泥廠的老闆到縣府送禮被他不客氣地請出去;一位國中教師以敬畏的語氣說:「送禮給縣長關說,姓名會被他公布呢!」

這兩位受過現代教育的縣長,都能善用自己的口才和周詳的計畫推銷自己的政策。

為了搜集具有說服力的證據,陳定南會動用直升機和消防車雲梯拍照,甚至由縣府自費,委託學術單位進行研究評估。為了爭取重大建設的經費,陳定南常親自率隊帶著成箱的圖表、幻燈片和報告,出席大小會議,不厭其煩地再三解說。

因此,十四項建設中的東部及蘭陽地區治山防洪計畫,宜蘭縣獨得八十二億經費中的四二%。民進籍省議員游錫 讚歎地表示,連在水利局都查不到名字的一條野溪(安農溪),陳定南都能說動當時的省主席李登輝,撥下三億六千萬的整治經費。

手心向上不覺酸

治山防洪在南投縣也是建設重點。為了爭取省政府兩億的補助款整治隘寮溪,吳敦義不但親自沿溪察看,而且與縣府員工提出詳細計畫,列出歷年政府為了處理水患善後花費了多少公帑,截彎取直後將有多少住戶受益,增添多少新生地。

吳敦義的能言善道在擔任台北市議員期間早已聞名。縣長任內,為了替梅農爭取梅子自由加工出口的權利,他親自率領梅農代表北上國貿局力爭,說動國貿局取消梅子加工出口必須經過十八家出口廠商簽證的措施。

他從不諱言南投縣財政窘困,「我就是每天手心向上,向上級要求補助,也不會覺得不好意思或手酸。」在他任內,南投縣的交通狀況大為改觀,從上級「要」來的交通建設經費超過一百億。

他們不但重視民意,平時能夠利用「縣民時間」和「馬上辦理中心」為民服務,而且知道如何掌握關鍵時機、展示縣政府執法的決心,以贏得民眾的掌聲。

南投縣最寬闊的南崗路上,有三戶老舊的眷舍在道路修成四年後仍然拒絕拆遷,造成交通瓶頸,車禍頻繁。吳敦義上任後,這個燙手山芋就成了縣民給縣長的最大考驗。

在對方放出風聲說「誰要拆就幹掉誰」的情況下,吳敦義帶著縣府有關人員和各報駐縣記者與住戶談判,同時全程錄影和錄音。事前仔細研究過相關資料,吳敦義從情、理、法三方面分析利弊,順利地說服住戶簽字同意拆遷。這道難題解決後,吳敦義贏得了縣民的敬意。

執法不留情面

法律系出身的陳定南決心執行公權力時,更是不留情面。一家造成武老坑溪嚴重污染的水泥廠老闆,在陳定南當選後帶著禮物前去拜訪,卻當面被斥責在宜蘭「只放雞屎,不生雞蛋」。他實施淨化環境的青天計畫,曾使五家水泥廠在一個會計年度內罰款達六千萬。

宜蘭客運發生勞資糾紛時,認定資方違法的陳定南不但建議省府收回路權,甚至親自帶隊取締違規營運的車輛,要求法院查封客運公司的財產。迫使這家由立法委員經營的客運公司不得不儘速發放司機加班費。「鐵面無私陳青天」之名在宜蘭不脛而走。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若將南投縣與宜蘭縣看成兩個不同的舞台,吳敦義與陳定南扮演的縣長角色雖然同樣受人注目,演出效果同樣造成轟動,但是主角的個性及對角色的詮譯不同,演出的則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劇情。

他們是個性迥異的領導人。多數人認為吳敦義具有明顯的民意代表性格,陳定南則是強烈的中小企業主管性格。

吳敦義喜歡接觸民眾。他每天花八0%的時間在戶外走動,座車平均一年要跑三萬多公里。他重視人際關係,勤於出席村里民大會,一天可以連趕六、七場紅白帖。他可以在席間講笑話,喝酒划拳,與縣民稱兄道弟。六十歲的老茶農說他「做人阿撒利」(四海)。報社特派員形容他「性格豁達,但不揮霍」。

陳定南不喜歡喝酒,第一任內,四年裡參加的婚喪喜慶不超過十二次。他對事情的專注甚於對人。他可以在辦公室裡連續坐三、四個小時,構思建設宜蘭的新點子。他會半夜裡帶著手電筒查訪工地,或是親自教導工人調油漆。支持他的民眾對他敬畏有加,甚至有人將他神格化,與「媽祖」、「包青天」相提並論。

陳定南對品質及細節要求嚴苛。軍人公墓的大門蓋偏了一點,他要求打掉重做。報告書的紙張顏色、磅數或是字距不滿意,一定改正。宜蘭縣綜合開發研討會會議結束了三年,報告到現在還未印成。縣府工程開標六、七次還標不出去是常事。不滿陳定南做事效率的人因而指責他是「計畫縣長」。

接近吳敦義的人士指出,他對品質固然要求嚴格,對績效更為重視。他留心計算縣府處理公文的速度是否有明顯進步,對上級機關的考核成績十分在意。省府每年考核列管的重大工程進度,南投縣去年由冠軍跌至殿軍,他因此怒責部屬:「把我八輩子的臉都丟光了。」

領導風格迥異

他們兩人的領導風格也大相逕庭:一個事必躬親,一個只管大原則。

從決策到執行,陳定南對地方建設亦步亦趨,因此被人稱為「事務縣長」。部屬如果開會時言不及義或是準備不周,會被他當面痛責,因此部屬在他面前時時膽顫心驚。

提起宜蘭的縣政,縣府員工把建設成果歸於陳定南。「他的點子幾乎都是自己創的。」一位縣府一級主管表示。但是一旦縣政出了差錯,議會也往往將矛頭一致對準陳定南。「除了陳定南,還有誰敢做主?」一位縣議員理直氣壯地說。

吳敦義做事則重分層負責,兩眼盯緊一級主管。他常對負責單位說:「我不問過程,只問結果。」

部分主管埋怨他不能體諒部屬,不過擔任縣立文化中心主任的黃宗輝卻認為,縣長只管大原則而讓部屬自由發揮,使做事的人較有成就感。

不同的領導風格在宜蘭縣和南投縣創造出不同的縣政運作方式。吳敦義求順勢發展,陳定南則破勢而行。

一位地方耆老指出,南投縣沒有明顯的地方派系,從第一屆民選縣長開始便有「以和建縣」的傳統,吳敦義之前的劉裕猷在地方上享有清譽。因此,吳敦義面對的是較為單純的政治環境。

在刀口上把握分寸

他充分掌握了「為政之道在於和」的道理。雖然與議會和執政黨縣黨部有過爭執,但都未傷和氣。就任之初,他將縣府工程招標最低金額由三百萬降為六十萬,影響到部分民意代表的生計,但是他在縣議會裡從未遭受強烈杯葛。

民進黨立委朱高正跳上主席台、摔麥克風的舉動曾在各縣市引發一連串「護法大會」的風潮。吳敦義卻說服南投縣黨部不要跟進。他認為朱高正手段雖然可議,但是主張教育預算應合乎憲法的呼聲與他謀而合。

他與民進黨始終相安無事。民進黨在南投舉辦地方黨部成立大會,他不但不阻撓,還將設備完善、空間廣闊的文化中心借為集會場地。因此,在南投縣政壇,幾乎聽不到對他尖刻的批評。

接近他的人指出,吳敦義做事兼顧情、理、法,甚至主動替對方找下台階。更重要的是他熟讀歷史,「知道在刀口上把握分寸」。雖然有人認為他少年得志,辭鋒過於犀利,但是地方人士卻看好他在政壇上的發展潛力。

陳定南在宜蘭縣的作法幾乎與「以和建縣」完全背道而馳。他凡事崇法,對所有政壇人物一視同仁。他曾表示要使宜蘭縣「脫胎換骨」,為達目標不惜得罪任何人,而他也確實得罪過不少人。

上任第一年,為他助選甚力的機要祕書簡文亮便掛冠求去,並且在「辭職感言」中忠告陳定南「為官日短,做人時常」。第二年,以國民黨籍議員占多數的縣議會史無前例地表決通過,要將涉嫌「圖利他人」的陳定南函送地檢處偵辦。第二任內,他拒發教育局長派任令,裁撤人二室……,只要認定於法有據,陳定南的姿態十分強硬,幾乎沒有妥協的餘地。

政壇異數

議員對他固然迭有怨言,卻因顧忌陳定南強大的民意基礎而不願輕掠其鋒。執政黨地方黨部有人因為陳定南的言行觸犯政治禁忌,而將他視為「台獨縣長」,但是也有人相信他只是一個「忠誠的反對者」。

省府及中央雖然對陳定南的部分作為表示頭痛,卻又因為他的「無黨籍」身分而不願與他為難,以免被人抨擊「氣量狹小,排除異己」。陳定南就在這種微妙的情勢下擴大了執政的空間。

他曾引述一位朋友的話說:「以通常政治人物的觀點來衡量我,都會失真。」熟悉宜蘭政情的游錫 也表示,沒有人能在宜蘭縣援引他的作風執政。「他是一個異數。」游錫 語氣堅定地說。

戲還值得看下去

然而,陳定南也為此付出了代價。他的健康每下愈況,從打針吃藥惡化成住院療養。他不願與可能產生利害關係的人深交,因此一位資深地方記者分析,陳定南雖有極大的個人魅力,卻沒有實際的政治影響力。「有時候我覺得他很孤單,很可憐。」一位與他私交甚篤的醫師有感而發地說。

吳敦義相信縣政建設是「一步一腳印,走過的必要留下痕跡」。陳定南則從他的種種計畫書裡,流露出要為宜蘭縣發展方向布新局的企圖心。

卸任在即,同樣演出「縣長治縣」的戲就要落幕,陳定南和吳敦義這兩位規畫高手,又為自己的前途擘畫了什麼樣的遠景?政治觀察家說:「戲還值得看下去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