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主動式ETF元年,復華投信也加入行列,推出首檔主動式ETF復華未來50(00991A),預計於12月上旬募集。復華投信國內股票部主管暨主動復華未來50經理人呂宏宇表示,主要在於AI時代創造受惠新股票,台灣本土隱形冠軍透過AI供應鏈躍居全球領導廠商,進一步帶動企業營收及股價表現,並使台股前50大公司出現變動,也進一步提供台股布局兼具較大市值、報酬潛力、流動性並有機會進入前50大之個股投資機會。
據CMoney統計至2025/9/30,自2011年以來,每3年各市值股票還原權息後累積報酬率顯示,市值前150大股票報酬平均值多高於市值前300大及前50大;若進一步從前51至150大股票選股,其報酬率平均值亦多優於其他兩者,其中,2023年至今累積平均報酬率達75.6%,優於前50大、前151至300大的50.9%、47.7%。
呂宏宇表示,談到明年甚至後年的投資趨勢,AI依然是最核心、最具確定性的主軸,而且這股力量現在才剛剛開始。就算AI聲量已經極高,但從企業實際導入程度來看,不論在工作場域或一般產業中的使用比例仍然不高,這代表整體滲透率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後續的成長空間依然可觀。

「AI含量有多少?」這種思維已在台股上市櫃公司出現,也愈來愈多企業主動揭露AI業務占比,基金未來也會走向同樣的方向,側面印證了AI已成為長期趨勢中最關鍵的成長動能。
除了AI,這波行情另一個重要背景是資金面。儘管美國降息步伐時快時慢,但趨勢明確地朝向降息循環發展,有利股市估值重新上修。AI的本質正是大量的運算與龐大的儲存需求,與台灣本身的供應鏈結構相當契合,再加上美中對抗推動供應鏈重組,讓台灣的AI產業迎來新的成長機會,使台廠獲利持續上修。
這也是為何以估值來看,台股並不昂貴。短線來看,美國政府曾因關門導致部分官方數據短期失真,但方向上並未影響市場對降息循環與AI成長的信心;全球市場最重要的主軸仍是AI,而市場目前估算的多半只是「AI計算」和「AI應用」兩端,真正的需求其實被低估。
建議可偏多操作,並跟隨最大成長趨勢走,聚焦成長性及產業能見度較佳的AI供應鏈,可關注先進封測、ODM、散熱、PCB、電源、機構、高速傳輸等,以及因AI發展迎轉機題材的記憶體產業。